骨刺不是病,千萬不要過度治療!


您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疑問?膝蓋痛腳後跟痛,查出是長骨刺了,吃什麼藥能消下去?該怎麼辦呢?要如何保養?

骨刺不是病,千萬不要過度治療!


骨質增生是病嗎?未必!

骨質增生,又稱骨刺、骨贅。但骨質增生或骨刺是民間的俗稱,“骨贅”才是專業的醫學術語,本質都是相同的,其形成也是人體骨骼老化過程中伴隨的一種自然退化現象。


所以骨質增生並不意味著是病,而是一種生理性的組織退變反應,如同人老了頭髮變白、皮膚鬆弛、出現老年斑一樣,是機體的正常的修復過程。


霸道“骨質增生”更偏愛中老年人、重體力勞動者、長期彎腰勞動人群。倘若平時生活工作中姿態不正確(如久坐久站、長期低頭、彎腰等)或存在較重的工作負擔,他也會光顧年輕人群。


骨刺不是病,千萬不要過度治療!


骨質增生通常不需要治療,但是骨質增生引起臨床疼痛和關節功能障礙的原因常常是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當軟組織急慢性損傷後產生的非特異性炎症刺激,或軟組織損傷後機化粘連增生肥厚阻礙了局部的血液循環時即產生疼痛,也就是中醫說的“不通則痛”。

所以,很多疼痛並不是由骨刺引發的,如生長於脊柱椎體前緣的骨贅,一般不會引起疼痛(圖1),關節疼痛大部分也是由於炎症的刺激所致,不完全來源於骨贅。

只有當“骨刺”壓迫神經或者對周圍軟組織產生刺激的時候才會產生疼痛,例如跟骨骨贅引起的足跟痛(圖2),腰椎小關節增生形成的“骨贅”或椎體後緣“骨贅”壓迫刺激神經根引起的肢體的麻木疼痛(圖3)。


骨刺不是病,千萬不要過度治療!


我們可以通過非甾體消炎藥,保護關節軟骨藥物,活血化瘀藥物等藥物治療,配合針灸、推拿、中藥外敷等方式均能起到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作用。

疼痛雖然消失,但我們並沒有改變“骨質增生”的現象,目的也不是消除“骨刺”,可見疼痛和骨刺沒有必然聯繫。


有“骨刺”要如何保養?


雖然骨刺不是一種疾病,但是我們仍應該給予一定的重視。

以膝關節骨刺為例,很多中老年人對骨刺認識不足,認為骨刺越磨越好。但實際上恰恰相反,骨刺作為保護性的代償機制,越磨反而病情越重,嚴重者甚至需要關節置換。


所以,得了骨刺,要科學養護:


1.疼痛時要休息:這是保護關節的一種方式。即引起疼痛的動作少做一些。比如爬山疼就不爬山、蹲廁疼就改坐便,這些生活細節有助於保護膝關節。


2.做適當的運動:長了骨刺,並不是就不能動了。相反,非急性期可以適度散步、騎車、游泳等活動,特別是要增加關節周圍肌肉的鍛鍊,以增加關節穩定性。

避免關節過度負重活動,尤其應避免不適當的長跑、爬山、爬樓梯等鍛鍊。


3.及時減重:體重過大會加速關節磨損,適當減重可以減輕膝關節的受力,減輕關節磨損,抑制骨刺生成。

骨刺不是病,千萬不要過度治療!

4.避免受涼:骨關節對於寒冷潮溼十分敏感,寒冷潮溼會刺激關節周圍組織,引起疼痛。所以,穿的暖暖的,對保護關節很有好處。


5.足跟骨刺要注意穿鞋:選擇橡皮底的柔軟鞋子。避免走在堅硬的地面上。儘量避免長期站立,長期行走,不時抬高足跟減輕足跟負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