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對投票的影響、沒有"安全網"的中產階級,那些你關心的話題

期刊簡介

《比較政治研究》(CPS)雜誌一年出版14期,是從事跨國和國內比較政治研究的專業雜誌,它致力於在前沿方法、理論和實證研究等領域進行深度分析,其過去5年的影響因子為4.262 在176個政治科學類期刊中排名第12位。

期刊目錄

1. When Does Information Influence Voters? The Joint Importance of Salience and Coordination

2. Middle Class Without a Net: Savings, Financial Fragility, and Preferences Over Social Insurance

3. Patterns of Regime Breakdown Since the French Revolution

4. The Dilemma of Dissent: Split Judicial Decisions and Compliance With Judgmen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Judiciary

5. The Dynamics of Labor Militancy in the Extractive Sector: Kazakhstan's Oilfields and South Africa's Platinum Mine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1.信息何時影響投票?突出與協調共同的重要性

題目:When Does Information Influence Voters? The Joint Importance of Salience and Coordination

作者:Claire Adida,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政治學副教授;Jessica Gottlieb,德州農工大學布什政府與公共服務學院助理教授;Eric Kramon,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和國際事務系助理教授

摘要:學者們認為,獲取關於政客在規劃表現方面的信息可以幫助選民獎勵表現良好者,懲罰表現不佳者。但在信息源依賴集體選舉行為的地方,若對他人是否會做出相同的選擇沒有信心,選民可能就不會投票給某位強勢的立法者。本文認為,關於政客表現的信息會在兩個前提下影響投票行為:選民首先必須重視這些信息,其次相信選區內的其他人也同樣重視。在貝寧的一次立法選舉的田野實驗中,只有信息與選民相關並在社區廣泛傳播時,選民才會獎勵政客的良好規劃表現。另外,對積極立法表現信息的獲取實際上降低了對執政黨的投票份額。這些結果表明,信息的突出性與選民間的協調性在塑造恩庇民主政治中信息的影響時,具有共同的重要性。

信息對投票的影響、沒有

貝寧總統大選中的抗議

2. 沒有"安全網"的中產階級:存款、財務脆弱性和社會保障偏好

題目:Middle Class Without a Net: Savings, Financial Fragility, and Preferences Over Social Insurance

作者:Jacob Gerner Hariri, 哥本哈根大學政治學系教授;Amalie Sofie Jensen, 普林斯頓大學伍德羅·威爾遜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經濟學系博士後研究員;David Dreyer Lassen,哥本哈根大學經濟學教授、社會數據科學中心創始主任、經濟行為與不平等中心聯合副主任、丹麥獨立研究基金主席

摘要:本文證明了區分流動資產和不動資產對理解選民如何形成社會保障偏好的重要性。儘管許多家庭的收入和財富值都很高,但因為他們幾乎沒有活期存款,因此他們的財務狀況仍然是脆弱的。本文假設並且通過實證證明,大量選民雖然富有且擁有高收入,但仍然極力支持社會保障政策。因為他們在收入受到衝擊時,通過存款實現自保的能力有限。本文的實證分析基於丹麥的一個新數據集,該數據集將行政數據和對個人金融資產的高質量評估、政治偏好的調查方法相結合。此外,利用歐洲社會調查中其他國家的數據,本文證明這一研究結果具有更廣泛的普適性,而不僅限於解釋丹麥個案。

信息對投票的影響、沒有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風景

3. 法國大革命後政權崩潰的形式

題目:Patterns of Regime Breakdown Since the French Revolution

作者:Vilde Lunnan Djuve,奧胡斯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生;Carl Henrik Knutsen,奧斯陸大學政治學系教授;Tore Wig,奧斯陸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摘要:本文通過定義對選拔領導人正式和非正式的重要規則整理了關於政權存續時間的細粒度數據集,這一數據集由1789年到2016年間197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個政權的數據組成。本文強調現代歷史上政權崩潰的頻率與崩潰的特定形式表現出週期性特徵而非遵循單調的形式。總而言之,政權最常見的崩潰形式是政變和在任者引導下的政體轉型。此外,本文的穩健性檢驗部分表明低收入、慢增長或負增長、中等民主水平的政權更容易發生崩潰。然而通過拐點分析,本文指出現代歷史上政權崩潰的風險存在巨大的週期性並且前述的解釋因素與特定時期的崩潰密切相關。在不同的崩潰形式中,低收入容易激起大眾抗議進而導致政權崩潰,而中等的民主水平則容易出現政變導致的崩潰和在任者引導下的轉型。

信息對投票的影響、沒有

法國大革命處死國王路易十六

4. 異議的困境:存在分歧的司法判決和對國際人權司法機構的判決的遵守

題目:The Dilemma of Dissent: Split Judicial Decisions and Compliance With Judgmen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Judiciary

作者:Daniel Naurin,挪威奧斯陸大學政治學教授; Øyvind Stiansen,挪威奧斯陸大學法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摘要:法院與司法遵守者之間的相互依存是司法權的基本特徵。那些通過法院判決鞏固其權利和利益的行動者可能將這些判決作為法律武器,同時有助於確保法院判決得到有效執行。作者認為,與全體一致通過的判決相比,包含不同意見的判決的效力較弱,原因是不同意見削弱了對判決法律權威的感知。利用來自歐洲和美洲的國際人權司法機構的數據,作者提供了有關司法異議與遵守之間存在負相關關係的證據。作者的研究結果對法院的制度設計、法院處理遵守難題的能力以及瞭解使國際司法得以有效保護人權的條件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信息對投票的影響、沒有

國際法院

5、採掘業中勞資暴力糾紛的動因:比較視野中的哈薩克斯坦油田和南非鉑金開採

題目:The Dynamics of Labor Militancy in the Extractive Sector: Kazakhstan's Oilfields and South Africa's Platinum Mine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作者:Allison D. Evans, 內華達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Rudra Sil,賓夕法尼亞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摘要:本文研究了為什麼哈薩克斯坦的油田和南非的鉑金帶在兩種不同類型的政權下,其勞資暴力糾紛的程度卻很相似。本文還探討了導致2011年扎瑙津和2012年馬裡卡納屠殺的共同動因。基於最大差異體制的比較,研究假說突顯了勞資關係的挑戰,其中開採地點的固定、價格的波動以及全球化經濟中股東的壓力共同提升了企業、勞工和國家的風險。同樣重要因素還有,與靜態工會相關的現有協商渠道受到了阻礙。這些必要的條件共同導致了哈薩克斯坦和南非採掘業暴力水平的增加。為了解釋扎瑙津和馬裡卡納大屠殺,還需要考慮時機和次序。兩次僵持都發生在罷工浪潮的後期,這促使失去耐心的國家和商業精英批評抗議活動是"犯罪"行為,並部署安全人員實施暴力鎮壓。

信息對投票的影響、沒有

南非礦工

編譯/審校:康張城、施榕、吳溫泉、楊端程、殷昊、趙德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