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淨賺627億元!華為為啥喊“今年要活下去”?

8588億營收,這是華為給我們耀眼的數據!

每年華為的財報都會備受關注,今年大家更是關心之至,因為這是在美國實體清單重壓下的首份年報,下面,一起來盤點一下華為在2019年的成果。

去年淨賺627億元!華為為啥喊“今年要活下去”?

華為去年淨賺627億,智能手機發貨量超過2.4億臺

“2020年我們力爭活下來,希望明年還能發佈年報。”在3月31日的2019年年報發佈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如此開玩笑地說。

不過2019年雖然深受美國實體清單事件影響,華為仍舊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營收繼續高速增長,淨利增速有所下滑。

2019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8588億元,同比增長19.1%,淨利潤627億元,同比增長5.6%。

去年淨賺627億元!華為為啥喊“今年要活下去”?

(2019年華為收入及淨利;來源:華為年報)

再看三大主營業務,分別是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和消費者業務。

在運營商業務領域,華為實現銷售收入2967億元,同比增長3.8%;

企業業務實現銷售收入897億元,同比增長8.6%。

消費者業務領域保持穩健增長,智能手機發貨量超過2.4億臺,實現銷售收入4673億元,同比增長34%。

去年淨賺627億元!華為為啥喊“今年要活下去”?

(2019年華為三大業務銷售收入;來源:華為年報)

其中,華為手機在2019年出貨量超越蘋果(AAPL.US)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Gartner的報告顯示,華為2019年全球增長率達到18.6%。另外,雖然美國延長了對華為的禁令,但華為在中國積極實施其智能手機戰略,使公司2019年的中國市場份額增長了37%。

為啥說“2020年將是華為更加艱難的一年”?

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華為淨利潤同比增速明顯放緩。2019年,華為淨利潤同比增長率為5.6%,而2018年和2017年,這一數據分別為25.1%、28.1%。

對於華為淨利潤增速下滑的原因,徐直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2019年5月16日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後,華為要加大研發投入,努力“補洞”。大量供應商不能供貨,華為要重構供應鏈,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維持2017年、2018年一樣的利潤率,華為要把供應鏈重構好,以生存為第一目標。

不過,即使淨利增速創近3年新低,但從研發投入來看,2019年華為研發費用達1317億元,同比增長29.7%,佔全年銷售收入15.3%,近十年投入研發費用總計超過6000億元。

從研發人員來看,華為2019年全球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9.6萬名,約佔公司總人數的49%。與上年相比,研發人員也明顯增加。2018年,華為研發人員有8萬多名,約佔公司總人數的45%。

去年淨賺627億元!華為為啥喊“今年要活下去”?

(2019年華為研究開發投入;來源:華為年報)

徐直軍認為,2020年將是華為更加艱難的一年,因為公司將全年處於美國實體清單下,產業界預測華為的儲備零部件即將用完,這將全面檢驗公司供應鏈連續性能不能發揮作用的關鍵之年。他表示,新冠疫情是華為沒有預想到的情況,目前很難對業績做出準確的評估和預測。

對於5G手機在海外的銷售,去年5月16日以後華為無法預裝谷歌的GMS系統,徐直軍說,為了保護全球華為智能手機用戶的利益和使用體驗,華為推出HMS系統,“我們也期待谷歌應用能在華為的應用市場裡上架,這樣可以共同幫助消費者獲得更好更多的應用。”但對於海外的銷量,他說,目前沒有辦法做更準確的預測,這取決於華為整個HMS生態的建設。

事實上,風險與受益共存,在實體清單和全球疫情雙重影響之下,華為還面臨著許多未知的挑戰。

去年淨賺627億元!華為為啥喊“今年要活下去”?

機構最新點評:5G將成為華為新的增長點

在華為年報發佈後,國信證券第一時間發佈“看多”研報,持續看好華為產業鏈投資機遇,維持行業“超配”評級。國信證券指出,華為在中國的生產活動已經全面恢復,中國在疫情控制後加快推進5G的建設,芯片也並不會成為真正制約華為的因素,雖然2020年將是華為更加艱難的一年,但也是國內供應鏈替代機遇的關鍵之年。疫情之後,5G手機換機潮將是確定性的需求,華為等國內品牌隨著產品性能以及品牌力的提升,將是市場的有利競爭者。

國信證券看好華為2020年華為供應鏈成長機遇,繼續推薦:立訊精密(002475.SZ)、歌爾股份(002241.SZ)、長信科技(300088.SZ)、工業富聯(601138.SH)、信維通信(300136.SZ)、歐菲光(002456.SZ)、鵬鼎控股(002938.SZ)、東山精密(002384.SZ)、京東方(000725.SZ) A、順絡電子(002138.SZ)、電連技術(300679.SZ)、光弘科技(300735.SZ)、飛榮達(300602.SZ)等公司,維持板塊“超配”評級。

除了華為產業鏈個股,也有部分華為主題基金受關注,主要有華潤元大信息傳媒科技(000522.OF)、南方互聯網+(001573.OF)、國聯安優選行業(257070.OF)、國聯安科技動力(001956.OF)、富國產業驅動(005840.OF)、中海優質成長(398001.OF)、銀河大國智造(519642.OF)主題、富國互聯科技(006751.OF)、天弘互聯網(001210.OF)等。

去年淨賺627億元!華為為啥喊“今年要活下去”?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著作權歸第一財經所有。未經第一財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去年淨賺627億元!華為為啥喊“今年要活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