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燃料電池檢測設備進擊戰

隨著燃料電池行業的深入發展和燃料電池技術的更新迭代,檢測市場的需求顯著提升,無論是第三方檢測機構還是電堆系統企業,都在加快引進檢測設備,進而為出廠產品的質量和一致性進行把關。

在這種市場檢測需求驅動下,國產檢測設備企業也迎來了新的商機。

國產燃料電池檢測設備進擊戰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氫燃料電池電堆產業鏈設備市場規模約10億元,從設備類型來看,電堆活化測試臺是市場規模佔比第三的設備類型,佔比約為13%。

“從去年開始,市場對燃料電池檢測設備的訂單開始增多。” 合肥科威爾電源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科威爾”)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已經接到眾多客戶的燃料電池檢測設備的訂單,這些客戶包括第三方檢測機構、科研院所和電堆系統廠商等。

而像科威爾一樣,打開國產燃料電池檢測市場的還有大連銳格新能源、大連宇科,中國臺灣的群翌能源等諸多國內公司,國產檢測設備企業開始在燃料電池領域開拓出一片新市場。

“目前Greenlight、Feulcon等國外檢測設備品牌在產品交期方面時間較長,存在排隊的現象。”國內一家電堆企業的技術總監告訴高工氫電,現階段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電堆、系統廠商開始採用國產檢測設備,疫情影響下,國產檢測設備替代趨勢更加明顯。

國產燃料電池檢測需求爆發,拉動設備需求

對於尚處於早期階段的燃料電池產業來說,電堆和燃料電池系統的使用與操作,首先要經過研發和生產環節的各種運行評測,包括各種工況下的性能和操作技術的模擬評測。

“2017年7月開始實施的第39號准入文件讓燃料電池的檢測成為硬性規定。”國內一家燃料電池檢測設備企業技術高層透露,39號准入文件出臺後,國內對於燃料電池檢測的需求開始激增。

39號准入文件具體是指《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2017),該准入文件規定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准入審查要求,並且設定了新能源汽車產品專項檢驗項目及依據標準,唯有通過相關檢測才能獲得准入憑證。

在39號准入文件的推動下,國內燃料電池行業在發展的起步階段就產生了大量的檢測設備採購需求。

“由於燃料電池的發電性能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因此需要高精度的儀器去測量,才能判斷燃料電池產品在不同情況下的性能表現。”國內一家燃料電池企業高層認為,在發展燃料電池技術的過程中,性能測試成為極為重要的一環。

據瞭解,近兩年來,長城集團、中國汽研、上海汽檢、神力科技等企業及第三方專業檢測機構早就瞄準了燃料電池檢測市場商機,併購進相關檢測設備,設立燃料電池檢測中心。

2020年3月22日,天津東麗區政府與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下稱“中汽中心”)舉行簽約儀式。中汽中心擬投資19.9億元,在東麗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新能源汽車檢測中心,開展燃料電池、動力電池和電驅動三大板塊的檢測業務。據瞭解,該中心將建設成為我國在燃料電池汽車領域測試能力覆蓋最全、規模最大的研發驗證和法規測試基地。

第三方機構應對的是主機廠和燃料電池、電堆廠商的准入檢測需求,對於電堆廠和系統廠商來說,建立自己的檢測中心則是為了持續改善產品的質量和性能。

“近三年市場的需求點主要在單體電池的測試和發動機測試上。”上述檢測設備企業高層認為,未來三年市場對於發動機和電堆的測試設備需求會更加旺盛。

燃料電池檢測設備的國產化突進

在行業發展初期,由於缺乏專業的國內設備廠商提供測試設備以滿足燃料電池系統的研究與開發,客戶只能選用Greenlight、Feulcon等少數進口品牌的測試設備,或購買電子負載和其他部件,自行搭建一個簡易的燃料電池測試平臺,用於檢驗燃料電池電堆和發動機的測試。

這種情況現在已經有了很大改觀,隨著一批國產燃料電池檢測設備企業的崛起,國內燃料電池產業在檢測環節開始已經打破依賴進口設備的局面。

“科威爾於去年開始陸續獲得了宇通客車、上汽集團、開普實驗室、襄陽達安檢測等科研院所和企業的認可。”科威爾市場總監鮑鑫告訴記者,除了第三方檢測機構和主機廠,科威爾已經和濰柴動力、億華通、廣東國鴻等主流的燃料電池系統廠商建立起穩定的合作關係。

據瞭解,科威爾從2016年底開始佈局燃料電池測試領域,2017年全力推進產品技術研發,2018年進入技術成果收穫期,快速推出了電堆測試系統、發動機測試系統,並在原有的DC/DC測試系統、大功率回饋式電子負載產品完成燃料電池行業特性升級後,形成了完整的測試產品線。目前其60——150kW燃料電池電堆測試臺和100——200kW燃料電池發動機測試臺在業內廣泛應用。

除了科威爾,國內做的不錯檢測設備企業還包括大連銳格新能源、大連宇科、群翌能源等企業,這些公司在燃料電池檢測設備領域獲得不錯的評價。

一位熟悉國內燃料電池檢測設備市場的業內人士的預估,目前國產燃料電池檢測設備市場佔比已經超過60%,除了少數高端設備尚需進口,國產檢測設備開始後來居上。

現階段,大型檢測設備的設計製造存在著核心技術難點。從完整的技術內容看,測試本身就是電堆的使用過程,需要用來開發和優化出使用條件,從檢測中找出自動化的環境和功率響應策略。因此檢測裝備的控制能力要超過電堆的常規使用條件,與一套複雜的、完整的且可靠的燃料電池控制系統類似。

“除了一些高端檢測設備,大部分國產檢測設備已經基本能夠滿足實際需求。”國內一家燃料電池檢測機構的高層表示,國產檢測設備的優點是性價比高、服務響應及時、軟件操作簡潔易懂、設備設計人性化易操作、並能滿足不同客戶的定製化服務需求。(來源:高工氫燃料電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