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事情自己拼盡全力也無法做到時,就要學會以平常心對待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是人類無法掌控的,面對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坦然接受,因為焦慮並不會對事情的解決有任何幫助。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如果明明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還非要強迫自己去做,那麼不僅得不到理想的結果,還會使自己陷入無盡的焦慮之中。

因此,父母要告訴孩子,無論做任何事情,首先都要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搞清楚哪些事情自己能夠做到,哪些事情自己做不到。能做到的事情不僅要做到,還要儘量做得完美;做不到的事情要盡力而為,就算真的沒有完成,也不要過於自責或糾結,而要用坦然的態度去接受最終的結果。

面對事情自己拼盡全力也無法做到時,就要學會以平常心對待

歡歡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他愛玩愛動,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一年一度的學校運動會即將開始,熱愛運動的歡歡積極地報名參,而且一報就是兩項:100米跑和鉛球。歡歡平時就喜歡跑步,而且速度很快,100米比賽絕對是他的強項。可是鉛球他就不太擅長了,這項運動需要一定的臂力,而臂力恰恰是歡歡的薄弱環節。這一點歡歡並不是不知道,可是為了和人賭氣,他還是決定要挑戰一下自我。

事情的起因其實很簡單。歡歡的班上有一個名叫軍軍的同學,他的臂力很大,也很受同學們的歡迎,這讓爭強好勝的歡歡有些不服氣,他總覺得自己比軍軍厲害多了,因此時時處處都想和軍軍一較高下。這一次,學校運動會給了歡歡一個好機會,歡歡想在軍軍擅長的項目上戰勝他,以此證明自己比軍軍強。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歡歡開始鍛鍊臂力,但是他的基礎畢竟有限,想在短時間內得到迅速提高並不現實。每次鍛鍊之後,歡歡發現自己的進步不大,他都會有些著急和擔心,唯恐在運動會上輸給軍軍。這種擔心逐漸增多,歡歡開始受到它的影響,不僅鍛鍊方面沒有什麼進步,其他方面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面對事情自己拼盡全力也無法做到時,就要學會以平常心對待

運動會開始的那天,歡歡的焦慮達到了頂峰,結果,他不僅沒能在鉛球項目中戰勝軍軍,還在100米比賽中發揮失常,成績比平時慢了很多。他無法接受這樣的現實,情緒變得更加焦慮,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活潑了歡歡的焦慮情緒源於他無法接受軍軍比自己更受歡迎的現實,於是貝貝對於封閉的空間有一種天然的焦慮感,只要在劇場、禮堂之類的地方待上一段時間,他就會產生一種將要窒息的感覺。如果在這個空間裡有很多人,那麼他的焦慮更會成倍地增加。

一天,學校的心理老師要在禮堂進行一場與焦慮有關的講座,貝貝覺得這對自己很有幫助,於是早早地來到了禮堂,選擇了一個讓他感覺最舒服的座位坐了下來。此時,禮堂裡並沒有幾個人,因此貝貝沒有很明顯的焦慮。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禮堂裡的人越來越多,貝貝周圍也慢慢坐滿了人,這讓他感覺自己好像被包圍了起來,想出都出不去,他越來越焦慮,越來越覺得難以呼吸。他很想立刻逃離禮堂,因為實在無法忍受這種痛苦。

面對事情自己拼盡全力也無法做到時,就要學會以平常心對待

幸運的是,老師在這個時候走了進來,並開始自己的講座。於是,貝貝立刻將注意力集中到了老師身上,希望能從老師那裡得到一些對自己有益的知識。讓貝貝感到奇怪的是,他竟然不再焦慮了,之前那種將死的痛苦感覺也消失不見了。在老師所講的內容中,“專注力能夠降低焦慮感”的部分引起了貝貝的重視,切身體會告訴他,專注力確實有很大的作用。講座結束之後,貝貝去和老師交流經驗。他對老師說:“只要一專心聽您講話,我就會忘掉焦慮。這真是太神奇了,就像變魔術一樣。”老師卻說:“專注力並不是魔術,也沒有什麼魔力,只是因為你專注於講座,將焦慮的空間擠佔了,焦慮便無處藏身了。”

面對事情自己拼盡全力也無法做到時,就要學會以平常心對待

貝貝剛到禮堂的時候,因為沒有幾個人,所以他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禮堂及禮堂的陳設上,這讓他幾乎感受不到焦慮;隨著聽眾的增多,貝貝便將注意力放在了身邊人身上,這些人彷彿構成了一座牢籠,讓貝貝產生了焦慮;在老師開始講座之後,貝貝又將注意力轉移到了老師和講座內容上,這讓他忘記了焦慮的存在。也就是說,貝貝的焦慮與他的關注對象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當注意力集中在可能對他構成威脅的人群身上時,他會變得焦慮;而將注意力集中在對他有益的講座上時,他的焦慮自然就消失了。由此不難看出,當兒童出現焦慮的狀況時,讓他們對某些有益的對象提升專注度,能夠有效地消除焦慮,幫助兒童擺脫焦慮的糾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