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分享,人終要學著自己強大

“心是用來幹什麼的?就是用來藏事情的呀!”一位姐姐與我說出這話的時候,方才明白:並不是所有的話,都適合說出口。這段時間,經歷了生命不可承受之痛。這才懂得,不是所有的話,都可以與人道來。以前,還以為坦白是純粹,現在才清晰。很多事情,竟然是無力去道這蒼白。

前幾天的喪女之痛,至今歷歷在目,想著蒼白的面龐,念著冰冷的軀體,曾無力的在朋友圈,告訴朋友們,不要安慰我,也不要勸我之類的言語。這些話,也是想讓朋友們在自己的面前,不去揭開這傷疤。每次說這話的時候,無疑在沒有癒合的傷疤上,撒了一層又一層的鹽……

“你的熱情讓我無處藏身”

一個不錯的發小,沒有太多聯繫,前幾天問我發生了什麼。不知道如何再把傷口一點點揭開的我,沒有回覆發小的消息。沒成想,她好執著,幾天聯繫幾次,聯繫了沒消息,接著聯繫我的家人。

說實話,不知道該如何去回應這樣的消息。友人不問,自己可以很好的騙過自己:“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女兒的媽媽。”或者說“我還是兩個女兒”。要麼就是他們以為,要麼就是我自己以為,總之,明知是逃避,卻又不得不這樣去做。

發小像是信息轟炸一般,不是語音電話,就是文字消息,老公問我:她問我了,我怎麼回答?

“不要回復了。”最近本心就不願意去看這些的,尤其是面對語言。他們不知道的,再說,真的沒有任何意義了。

“你有啥可以和我說,我聽你訴說,而且我也不可能告訴別人,別憋在心裡,我永遠是你堅強的後盾。你看我不開心了我也跟你說。我最近也是幾乎崩潰了。”


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分享,人終要學著自己強大

友人的聊天


她與我留言說了這些,依舊不回覆。她所說的事情,是可以用時間解決的。而我現在面對的,是時間無解之痛。深知,不想比誰更慘,索性不理會。

感激對方的關心,但是此時的自己,還是隻願意逃避而已。

以前,我也會唏噓不已她人的經歷,離婚,孩子跟了父親,在父親再婚後,自己的孩子叫後媽“媽媽”。別人忍得了忍不了我不知道,那種場景至少自己受不了。現在她的孩子跟了發小,一切也算是大團圓結局。這時候,她與我說,大多是那些家長裡短,大多還是人生在世有解之題。猜得到,躲過就好。

只是,對方的熱情讓那傷痛無處藏身。哪怕她換一個話題聯繫也好?曾經以為那些是人生的無解之題,可是現在才明白,生死才是人生無解難題。有些事,有著無法與人道來的悲痛,終歸要學著自己堅強一點。

天生的窺探欲永遠在作祟

英國著名法醫理查德·謝潑德在《非自然原因》一書中,對黛安娜王妃的死因進行了有理有據地剖析。有人說是傷口的位置不對,有人說是陰謀論,也有人說就是車禍本身……總之,眾說紛紜,很多人對黛安娜王妃的死因充滿了好奇,在坊間流傳著各種版本的“黛安娜王妃之死”,這些,從來都沒有停歇。大眾為何對黛安娜王妃之死的原因揣測之多呢?這與大眾的窺探欲分割不開。

對人和事物本身都追根究底,對別人生活的關心遠遠超過了正常的範圍,樂此不疲打聽別人事兒的狀態,在心理學上稱為“窺視”。

1.好奇心理。人類與生有一顆好奇心,不論對人還是對事。這在社交的過程中,會產生對他人隱私的想法。因道德的約束,可化解部分人的好奇心。但還有一部分人,扭曲了好奇心理。

2.發洩。對他人隱私的窺視來源於童年,這是心理學家的說法。若是在童年時期,沒有滿足窺視父母隱私這一慾望,就會讓孩子在長大成人後產生窺視別人隱私的慾望。

3.炫耀。更多的人將自身的關注力放在他的身上,一大部分人會把知道的隱私作為比其他人知道得多的籌碼,以此成為炫耀的資本。

4.控制。不想被別人知道的秘密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如此,有一小部分人,就會產生控制的心理,儘可能多地知道對方隱私,在受到別人威脅的時候,可以保護自己。


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分享,人終要學著自己強大

相信的力量


終要學著自己強大,用“心”來藏事

有百折不撓的信念所支撐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無疑的物質力量有更強大的威力。

——愛因斯坦

“強”本意是說一枚蟲,繁體字“強”改體之前,將“弘”右半邊改成了一個“口”字,而“蟲”代指的是單一的卑微生命。不過,把小蟲的體內精神弘揚出來,就構成了頑強的力量。

每個人都無比強大,只是沒有適合的契機將其迸發。獨立的個體,原本就是熠熠閃光,有著錚錚作響的鐵骨,拂去塵埃,這一世,我們並不依靠別人來讓自己強大,以為自己需要靠別人才會具備的東西,其實從未離開。這一生,誰又不是用自己的心和手,在訴說這人生的美麗篇章。

曾經,以為傷痛訴說出來才會堅強。現在才明白,那是假意的堅強。內心堅定,依然強大,遍體鱗傷,帶著勳章,最短的時間內重回戰場。


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分享,人終要學著自己強大

終歸要相信自己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