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經濟“重啟”,企業療傷自救關鍵要看這3點

轉眼之間,全民抗“疫”已經持續一個多月,雖有利好轉向,但經濟想要徹底恢復恐怕仍需較長一段時間。

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依靠守現金、穩人心“保命”之餘,也開始尋找自救良方。以餐飲、零售、教育培訓為例,線上渠道成重要的自救措施。

但也有企業表示迷茫,看不透行業趨勢、看不準用戶需求、看不清自身優勢成為阻礙現階段療傷自救的“癥結”所在。

看不透趨勢

經歷過這場疫情後,用戶的消費習慣受到改變是毋庸置疑的。

例如買菜,以各類外賣平臺、商家客戶端、小程序甚至包括社交媒介,成為疫情下人們重要的購物渠道;

再例如教育培訓,疫情期間視頻直播不僅解決了師生距離問題,還將為疫情後學校、培訓機構拓寬教學渠道、提升效率帶來啟發。

可以預見,線上到線下將成為疫後重要趨勢之一,但是否就意味著企業在當前階段都要轉線上呢?

以線上就診、線上看房為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供需雙方的溝通問題,但顯然並不能解決企業的根本轉型問題。

看不準需求

我們常說:有需求就有市場。

但是,這場舉國範圍內的疫情會產生哪些新需求?

企業原有的用戶需求又會因疫情持續而產生哪些改變?

疫情過後,又將會有哪些新增的消費群體和發展機遇呢?

依託多年數據洞察優勢,眾言科技針對疫情當下的國人消費習慣與心態轉變展開調研。通過日常消費行為與情緒轉變,助力企業挖掘隱藏在其背後的真實需求與潛在機遇。

看不清自身

放眼現下,很多人認為,因為疫情,所以經濟形勢變壞,所以企業發展受阻。我們很自然地將疫情看作是造成企業困境的主因,但事實上卻未必正確。

對於很多企業而言,疫情不過是一支催化劑,讓企業原有的“病”顯露出來而已。這也反映出,企業在日常經營中正確、全面評估自身的重要性。

大到企業戰略規劃、品牌定位、目標客群、研發方向,小到日常運作與服務的規章流程,這些都與企業發展息息相關,也是倍市得持續深耕與鑽研。

一言以蔽之,疫情當前,企業療傷自救還需內外兼顧,方能看清形勢、抓住機遇。

(關注倍市得公眾號,獲取更多企業疫後復工復產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