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是否生產“雙座版”,答案就在這句口號裡

殲-20是否生產“雙座版”,答案就在這句口號裡

殲-20是中國研製的首款第五代重型制空戰鬥機。殲-20具備了歐美關於第五代戰鬥機劃代的“4S”要求,即高隱身性、超級態勢感知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超機動能力。自2011年1月11日首飛以來,殲-20每次出現都讓國人感到熱血沸騰。9年裡,殲20從驗證機到正式服役,一直在不斷改進升級。外形變化非常明顯。但是,一直以來都有個疑問,殲-20為什麼沒有生產雙座型?

殲-20是否生產“雙座版”,答案就在這句口號裡

網圖侵刪(感謝作者)

縱觀國內外戰鬥機型號,重型戰鬥機基本都有雙座型號,可見雙座型戰鬥機還是有裝備傳統的。但是從F-15為代表的的四代機之後,最早服役的第五代戰鬥機的典型代表F-22開始就再也沒有出現過雙座型。加上F-35、蘇-57和殲-20,彷彿第五代戰鬥機都不約而同的拋棄了雙座型。話說雙座型戰鬥機還是有很多優勢的,尤其是對於執行對地攻擊時,兩個飛行員的分工將重型戰鬥機的戰鬥力發揮到了極致。而第五代戰鬥機放棄雙座型並不是不重視這一優勢,而是有了其他解決方案。

殲-20是否生產“雙座版”,答案就在這句口號裡

F22座艙

首先,第五代戰鬥機隨著信息化的提升,普遍引入了人工智能等提高態勢感知能力,並將很多以前需要飛行員處理的數據進行了預先處理,儘量簡化後呈現給飛行員,飛行員僅需要作出決定即可。高度智能化把飛行員從各種數據中解放了出來,因此,不再需要更多的人力介入。

殲-20是否生產“雙座版”,答案就在這句口號裡

蘇57座艙

其次,四代機之前發展雙座版還兼職新飛行員的培訓任務,這在造價昂貴的五代機看來是不划算的。於是,高級教練機和地面仿真訓練系統成為五代機飛行員培訓的主力。而一般五代機飛行員大多是在精英飛行員中挑選,改裝五代機適應能力較強,經過系統培訓後不用像四代機一樣由飛行教官帶飛。

殲-20是否生產“雙座版”,答案就在這句口號裡

F-35座艙

第三,還是考慮到五代機寸土寸金的機內空間。由於彈倉的內置,五代機內部空間極為緊張,增加一名飛行員的座位,將造成戰鬥機犧牲寶貴的內部空間,也將造成性能的下滑,性價比太低。

殲-20是否生產“雙座版”,答案就在這句口號裡

國產某座艙

最後,還是和五代機的定位有關。當前世界上出現的三款第五代重型戰鬥機(F-22/殲-20/蘇-57),都是以空優為主,對地打擊能力不是優先考慮的。加之“舔地”工作被殲-16,F-35這類戰機承包了,現階段第五代重型空優戰機做好“踹門”工作就行,故對雙座型需求不強烈。而其實F-22在研發之初也是考慮了雙座版的,只是後來被砍了。殲-20如果後期加強對地、對海作戰能力,應該也不排除研發雙座型。

殲-20是否生產“雙座版”,答案就在這句口號裡

亮個相吧,小寶貝

所以,五代機生不生產雙座型並不僅僅受限於造價,性能等客觀因素,還是和其在戰略體系中的定位有直接關係。殲-20會不會研發雙座型,不是跟不跟風的問題,而是需求決定。“打什麼仗,生產什麼武器”就是五代機發展方向的最好指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