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疙瘩”變成“金元寶” 銅仁走出產業融合生態富民路

種一畝紅薯要花多少錢?能賺多少錢?這兩個問題對思南縣三道水鄉的群眾來說門兒清。

當地一位村民算了筆賬:一畝紅薯需要勞動力480元,苗、耕地、肥料等成本需要500元,每畝總投入980元,一畝紅薯最低產7000斤,0.5元一斤賣出,收入3500元,利潤約2500元,種一季紅苕的收入比種四季玉米還要多。

但這位村民算的賬卻不是一畝紅薯的最終產值。在三道水鄉,紅薯產業化發展,帶動了村民脫貧,形成了品牌效應。2019年,以三道水鄉為核心,周邊13個鄉鎮集中連片種植紅薯1.4萬餘畝。

“土疙瘩”变成“金元宝” 铜仁走出产业融合生态富民路

種植如此大規模的紅薯,三道水鄉將目光放在了紅薯的精深加工上。2019年該鄉陳薯加工廠加工鮮紅薯4萬噸,生產紅薯澱粉4400噸,再將澱粉加工成苕粉、火鍋粉等各類紅薯粉絲,產值達1.2億元。

如今,該鄉陳薯加工廠已建成15000平方米規模的GMP標準化生產加工房,推出紅薯粉絲等9個品種,日產各類紅薯粉絲17噸,方便酸辣粉絲1.8萬桶,已形成了從紅薯選育、種植、澱粉加工、生產粉絲、銷售等全產業鏈。

“土疙瘩”变成“金元宝” 铜仁走出产业融合生态富民路

從周寨村產業發展的軌跡不難發現,農產品加工對於促進農業生產發展和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具有重要意義。它一頭連著農業、農村和農民,一頭連著工業、城市和市民,溝通城鄉,亦工亦農,是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的產業。

透視周寨村的紅薯產業發展,正是銅仁在發展農業產業過程中,逐漸深耕農產品加工業,拉長農業產業鏈條,提高農業附加值,讓農業真正成為一個強市富民的產業的鮮活切片。

倉廩實而民心安,農業強則百業興。這些年,銅仁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聚焦生態茶、中藥材、生態畜牧業、蔬果、食用菌、油茶六大主導產業,抓好“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推動產業發展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實現經濟作物佔種植業的比重顯著提高。

2019年,全市產業結構調整150.5萬畝,創建樣板壩區12個、達標壩區62個,發展經濟作物17.22萬畝,實現13.45億元產值,全市新增省級農業園區11個,新增數量排列全省第一,江口抹茶產業園成為國家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示範園,玉屏、松桃、石阡、思南4個縣成為“中國好糧油”示範縣試點,已初步實現了部分農特產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土疙瘩”变成“金元宝” 铜仁走出产业融合生态富民路

然而,在高質量跨越發展的征程中,該如何立足自身優勢,真正將農業做大做強,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認真研究銅仁具備的條件,會發現銅仁完全有潛力將農業產業推上一個新的臺階:龐大的市場引擎能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最強動力;水陸空立體式綜合交通體系能讓農業高質量發展盡情釋放動能;豐富的人力資源則是農業高質量發展持久“續航”的內核。

銅仁市委、市政府認真謀劃後,決定用工業思維謀劃農業發展,提出把農產品作為最大資源,抓好深加工轉化,依託一產、做大二產、催生三產,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做大經濟總量,探索出一條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農業產業化發展道路。

銅仁通過內聯外引的方式,圍繞農產品生產加工的上下游配套,培育壯大一批骨幹龍頭企業,做大龍頭企業總量,擴大規模,提升層次,增強實力,提高效益。並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興辦或創辦龍頭企業,鼓勵和引導各類社會資本、民間資本、工商資本投向農村發展適合企業經營的現代種養業。

“土疙瘩”变成“金元宝” 铜仁走出产业融合生态富民路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發展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0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0000多家、市級家庭農場近2000家,實現100%的貧困村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100%的貧困人口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

農業要做大做強,冷鏈物流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銅仁積極適應農產品流通和消費新趨勢,以肉類、水產、果蔬等為重點,著力構建農產品全程冷鏈物流體系,保障品質安全、減少流通損耗、均衡農產品供應、穩定市場價格、提高物流效率,全面提升銅仁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保障水平。

為最大限度發揮經濟效益,銅仁圍繞主導產業和重點產品,著力培育“梵淨山珍·健康養生”綠色農產品公共品牌,成功打造了梵淨山茶、沙子空心李等一批地理標誌產品和特色品牌。

從“單打獨鬥”到“組團發展”,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從“一枝獨秀”到“滿園春光”……在加速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聚力賦能的使命前,銅仁正以自己的行動把美好的藍圖轉變為觸手可及的現實。

展望未來,銅仁將繼續聚焦產業發展“八要素”,圍繞“突出點、連好線、擴大面、全覆蓋”和“強基地、全配套、深加工、大招商、創品牌、拓市場、促融合、抓入統”的思路,聚焦“六大主導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全力以赴推進農業產業發展

同時,將以主導產業發展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提質增效”為工作重點,努力在要素集中、產業集聚、企業集團、生產集約上下功夫,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我們能感受到,農產品這個充滿泥土氣息的詞彙,正在銅仁“華麗轉身”,促進了全市產業提檔升級。

我們有幸見證,銅仁,正氣勢磅礴,向著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新時代進軍。(銅仁日報融媒體記者 王安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