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瓊中塹對村駐村第一書記馮江濤:路通財通 搭起鄉村旅遊的“富民路”

瓊中塹對村駐村第一書記馮江濤:路通財通 搭起鄉村旅遊的“富民路”

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塹對村於2016年成為“富美鄉村”示範點,村民們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摸索著端起了鄉村旅遊和特色產業的“金飯碗”。

琼中堑对村驻村第一书记冯江涛:路通财通 搭起乡村旅游的“富民路”

瓊中塹對村駐村第一書記馮江濤

過去暴雨一來,村子就彷彿與世隔絕

琼中堑对村驻村第一书记冯江涛:路通财通 搭起乡村旅游的“富民路”

漫水橋,是瓊中塹對村過去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塹對村駐村第一書記馮江濤說,漫水橋過去是座無名橋,每次暴雨如注,河水上漲時都會漫過橋面,故村民將其稱為漫水橋。往年每到颱風季,漫水橋一淹,村子裡的人出不來,鎮上的人也進不去,整個村子就像座“孤島”一樣與世隔絕。因此,全村的老百姓都期盼河面上能建起一座大橋,保障他們進出的安全。

針對村民的需求,省委辦公廳和縣委縣政府於2016年共同籌備和平大橋的建設,到2017年4月,全長近200米的和平大橋建成通車,成為塹對村安全連接外界的一條新通道,圓了村民的“大橋夢”,也架起了一條鄉村旅遊的“富民路”。

此外,據馮江濤介紹,塹對村於2016年成為“富美鄉村”的示範點,全村房屋建築經統一規劃、統一實施、統一設計之後,面貌煥然一新,環村路、綠化帶、防洪堤、小碼頭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和過去“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大雨困村中、進出靠划船”的舊貌大不相同了。

春夏的草原,秋冬的海

琼中堑对村驻村第一书记冯江涛:路通财通 搭起乡村旅游的“富民路”

塹對村位於萬泉河上游,毗鄰牛路嶺水庫,一到颱風季,也就是每年的9月份到來年的2月份,村前約2000畝的庫灣內會蓄滿水,看著像片大海一樣;而另外半年,當水都退下去,草鬱鬱蔥蔥地長起來的時候,又像片大草原,因此村民愛稱其為“春夏的草原,秋冬的海”。

馮江濤認為,這種自然特色可以成為村子獨特的旅遊優勢,因此與其他村幹部一起動員村民將閒置的房源整合起來,重新裝修,一期辦了15間民宿。後根據遊客數量的增加,以及夜間留宿需求的增多,二期又增設了17間民宿。截至目前,全村共接待過夜遊客86批,包括農家樂、銷售土特產在內的營業收入達十多萬元。同時,村裡還相應成立了“萬泉石臼”旅遊合作社,帶領村民一同在家門口吃上“旅遊飯”。

馮江濤提到,目前縣委縣政府與保亭的呀諾達公司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將進一步系統開發塹對村的旅遊資源,同時省旅遊委還將為村子制定整體的旅遊規劃。他相信,在政府及企業的帶動下,塹對村的鄉村旅遊會越做越好。

因地制宜,

全村設立“三養一種”農民專業合作社

琼中堑对村驻村第一书记冯江涛:路通财通 搭起乡村旅游的“富民路”

除了旅遊業,塹對村村民從2015年開始,在各級政府的幫扶下,還摸索著端起了特色產業的“金飯碗”。結合村民意願,村裡成立了“三養一種”農民專業合作社,“三養”即養黑山羊、養竹狸、養雞,“一種”是種益智。

在馮江濤看來,如今村子路也通了、橋也通了,產業會逐漸發展壯大。就拿瓊中和平塹對家禽養殖塹對合作社來說,從早期養殖1000只雞帶動8戶貧困戶,到現在養殖近萬隻雞帶動全村3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分紅1000元,人均收入逾5000元。

琼中堑对村驻村第一书记冯江涛:路通财通 搭起乡村旅游的“富民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