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的人》:現實中的你,是否像他一樣“沉默”

《缺席的人》:現實中的你,是否像他一樣“沉默”

我們常說,生活需要參與,不僅僅針對別人,同時也針對自己。參與生活,才不會與整個社會有所疏離。否則,一直用一種旁觀者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事情或者是人,那麼久而久之,就會與整個社會脫節。融不進去,自然也走不出來。

《缺席的人》:現實中的你,是否像他一樣“沉默”

我們希望自己在這個社會上的存在是有價值的,但是當一個經常被忽略的人去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答案或許會很遊離。沒有人真正在乎你,也沒有人理解你內心之中的想法,大家都會用自己的感覺去處理任何遇見的情感,久而久之,有的人會變得更加的孤僻。孤獨的一生總是讓人感覺到很悲傷。你來了或者你走了,似乎對這個世界並沒有什麼真正的影響。

《缺席的人》:現實中的你,是否像他一樣“沉默”

今天推薦的這部電影,正是一個孤獨者內心之中真正的寫照。他的存在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因此,在面對死亡的時候,也沒有多大的恐懼。一切的陰差陽錯,只不過讓他多了一些體味,除此之外,再無其他。或許這部影片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內心最為強大的人,又或者,他僅僅是一個孤獨到了極點的人。

《缺席的人》:現實中的你,是否像他一樣“沉默”

《缺席的人》說的是一個理髮師的故事,他整天的工作和生活太過於規律,以至於他面對生活中的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沒有太大的興趣。理髮店裡自己的親戚是首席理髮師,同時也是一個聒噪的人。總是喋喋不休親戚和男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一直以來跟自己不冷不熱的妻子,也將男主的從生活中剝離出去。

《缺席的人》:現實中的你,是否像他一樣“沉默”

如果沒有人願意傾聽一個人內心獨白的話,那麼這個人大概率會活在自己的想象的世界裡,然後一點點的答疑解惑。男主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看似沉默不語,其實對於生活的洞察力遠高於旁人,而且一個被所有人都忽視了的人,他在觀察生活的方面或許會做得比任何人都好,因為人們習慣性的忽視他的存在,反而給他的行事帶來了便利。而故事就在這樣的設定中繼續發展了。

《缺席的人》:現實中的你,是否像他一樣“沉默”

他懷疑自己的妻子有了外遇,而外遇的男性就是妻子工作的商店的老闆,一個肥胖的中年人。於是,男主對於妻子與自己的老闆接觸的任何場合都會留意,以此來印證自己的判斷。不過很遺憾,在他的耐心觀察之下,除了自己的直覺外,好像沒有任何的蛛絲馬跡來印證自己的猜測。正當這一個故事慢慢地煙消雲散之際,意外發生了。

《缺席的人》:現實中的你,是否像他一樣“沉默”

妻子商店的老闆告訴了男主關於自己偷錢的秘密,然後在與男主的爭執過程中被失手殺害。而男主經歷了全程後,似乎並沒有任何的慌亂,反而正常的回家,然後看著妻子熟睡。要知道,他才是殺人兇手啊。警方很快地接到報案,然後講懷疑的對象鎖定了男主的妻子,這樣的結局是男主沒有預料到的,於是他配合警方調查,甚至於在律師面前承認自己才是殺人兇手,但是卻沒有人願意相信。最終妻子在獄中自殺,這個故事也告一段落了。

《缺席的人》:現實中的你,是否像他一樣“沉默”

正當男主覺得生活從此波瀾不驚之後,意外再一次的降臨到他的頭上了,這一次的降臨確確實實跟他有關。他想要做一件事情,就是讓朋友的彈鋼琴的女兒接受更好的教育,於是他找到了一個鋼琴教師,在回去的路上,他開車載著女孩出了車禍,車禍過後,男主的生活跌倒了谷底。

《缺席的人》:現實中的你,是否像他一樣“沉默”

男主之前投資的一個乾洗店被騙,而這個萬惡的不法商人被人發現沉屍湖底,而身上帶著的文件中,發現了男主簽署的協議,於是,這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馬上就降臨到男主身上。他入獄了,而且最終被判了死刑。

《缺席的人》:現實中的你,是否像他一樣“沉默”

面對死亡,男主似乎開始回憶起自己之前的點點滴滴,但是這已經與他沒有任何的關係了。作為一個真實的殺人犯,他應該被判處死刑,但是審判的案件卻不是自己所犯的罪行。男主本來就對於生活無望,這樣的結果只不過讓他多了一種體驗而已。因為此前妻子自殺後,驗屍官悄悄告知男主,妻子已經有了三個月身孕,而男主清楚地知道自己跟她已經沒有感情好幾年。

《缺席的人》:現實中的你,是否像他一樣“沉默”

這或許是一個人最悲傷的故事吧,整個社會對於男主而言存在的必要性並不大,而他之所以對於周圍的環境波瀾不驚,大概率來源自己對於自己沒有任何的需求了,人一旦沒有了慾望,活著或者是死去就沒什麼區別了。就如同他只想單純地幫助朋友的女兒學習鋼琴,但是卻被誤認為是有所圖。他覺得那樣會讓他有一絲成就感,但是女的可不這麼認為。這或許就是失落吧。

《缺席的人》:現實中的你,是否像他一樣“沉默”

缺席可能是這個社會忘掉你的最徹底方式,所有應該你參與的,你卻不在場,慢慢的你就會被抹去。再沒人想起你。

……

你好,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