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挺過去,先別被嚇死!


疫情期間,朋友家人交流溝通,少不得被叮囑多保重,要注意保護好自己、鍛鍊身體、充足睡眠、增強抵抗力、戴好口罩、不亂出門,等等。

這都是非常好的經驗。

只有一個朋友,從一開始,就給出了不一樣的叮囑:要少看點手機,別被自己嚇死。

真知灼見啊!

人類是具有強烈同理心本能、對別人處境感同身受的動物。

簡單地說,當你看到別人的處境時,你可能會不由自主地想象自己也身處相同處境。當你感受到別人的情緒時,你可能會產生同樣的情緒。

當你看到別人在疾病中痛苦地掙扎,你可能也會感覺到類似的痛苦。當你看到別人喪失親人嚎啕大哭,你可能也會受到觸動。

做了父母的人,同理心甚至更為強烈。很多年輕的母親,根本無法聽到別人孩子受難的消息。

在進行社會動員的時候,解讀抽象的數據,很多時候不如用一些具體比喻更有效。

“災難並不是死了兩萬人或八萬人這樣一件事,而是死了一個人這件事,發生了兩萬次。” 在本次疫情爆發初期,這句在中國廣泛傳播的話,據說是北野武說的。它激發了廣泛的共鳴,讓大家認識到了保護每一個生命的重要性。

但人類的這一特點,也正是操控高手們,要故意利用的。

要營造出一副地獄的場景,不需要展示一個嚇人的統計數字,只需要給你幾張照片就夠:幾具屍體,幾個哭泣的人,幾張驚慌的臉,配上一句嚇人的話,比如:人間地獄,屍體堆積如山,親人絕望掙扎...馬上就能讓你感覺置身其中,末日來臨。

人類最大的恐懼,其實來自於自己的大腦,來自於對不完全信息的自行腦補和無窮想象。

很多新晉導演,會從拍恐怖片開始。因為拍恐怖片成本可以很低呀。選個沒人的破房子,兩、三個演員,就可以開幹了。只要氣氛營造到位,嚇死你沒問題。

你不知道那是假的嗎?當然知道!你看到了很多逼真的鬼怪嗎?並沒有!觀眾是被自己的想象嚇死的。

這種心理本能,是人類寶貴的感性部分,是我們具有同情心、與人為善、互相團結合作的基礎。沒有了這部分,我們就變成了殘酷無情的冷血動物、各自為政。

但是,我們也需要好好地保護它,控制由此而產生的恐懼心理。

羅斯福說,唯一需要恐懼的是恐懼本身。

如果沒控制好恐懼心理,沒等病毒感染,我們自己就被嚇出心理疾病了,尤其是那些不適合看恐怖片的人(例如我)。

過度的理性,可能容易讓人冷酷無情,但是,適度的理性,可以成為保護我們內心感性部分的屏障。

比如,我們可以適當關注疫情中逝去的個體,但不能天天盯著這些個案。因為,沒有人的心理,可以承受高強度的連續恐懼和悲傷。

相反,有時候,我們需要適當處理一下疫情數據,把它放在一個更大的維度中來理性思考。

這其實也是科學家和各國政府,在一些數據的解讀上,試圖要做到的效果。

比如80%的感染者是輕症,致死率約1%。這是一個常常被提及的數據。如果光看這個數字,你的心態可能還好,而如果你連續看兩個重症患者窒息掙扎而死的視頻,馬上就會陷入恐慌。

所以,如果你感到焦慮,是不是應該從個案抽離出來,用你的理性,想一想上面那個數據?

據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3月30日發佈的一份研究顯示,如果算上之前沒有計入的無症狀和輕症,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死亡率比此前預估的數據低,約為0.66%。

這樣一看,是不是感覺又好很多?

英國醫務總監Stephen H Powis說把死亡人數控制在2萬以下是一個好結果。美國特朗普說如能把死亡控制在10萬以下,他們工作就做得不錯。

這兩個數字都激起了不少憤怒和批評,在政治上,可以說很不正確。

但是我們可以把這兩個數字放在一個更大的背景上,試圖給自己一些理性的安慰。

2018年,英國的死亡人數約是61.6萬,美國的死亡人數約是283.9萬。

如果保護好自己,我們死於本次疫情的幾率,不會比其它的致命因素高。

我們為什麼沒有特別對其它導致大量死亡的疾病,如心臟病、癌症陷入恐慌?因為我們沒有天天去看這些病亡的個案啊!如果你關在家裡什麼都不做,花大量時間一個一個地去細看那些得癌症的個案,看血淋淋的手術照片和視頻,看化療的痛苦,看癌症病人家庭的悲傷,你一樣也會陷入恐慌。

自媒體上,有些群整天發各種新鮮的車禍視頻,鮮血淋漓,死狀各異,多看幾個,分分鐘連車都不敢坐了。

如果我們能做到積極預防其它疾病,嚴格遵守交規做好安全措施,但沒有對疾病和車禍陷入恐慌,在本次疫情中也可以做得到。

各國先後禁足,中外社交媒體上,都出現了很多自嘲搞笑的段子,大家也樂於分享。這算是一種群體的自我保護,用幽默來抗擊灰暗,要不然,很多人可能無法堅持下去。

不是說要你掉以輕心,不保護好自己,也不是說要你失去同情心,不幫助別人,而是要多方面綜合思考,讓自己的心情喘口氣、歇一歇。

多關注一些理性的內容,嘗試換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本次疫情信息。

少看一點故意營造恐怖的自媒體文章,它們為了流量,正在利用你的本能,無情地吞噬你健康的心靈。

碰到各種屍體成堆之類的標題,最好就別看別轉發了。面對這些吃人血饅頭的自媒體,我們不但不要跟著吃,而且要避免成為它們的人血饅頭。

(轉朋友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