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辦義務教育質量提升

蓮湖區是西安市中心城區,常住人口76.8萬人,加上流動人口約100萬人。全區有各類校園153所(其中幼兒園83所、小學48所、初中7所、高中1所、完全中學10所、職業高中4所),在校學生11.9萬人。蓮湖區落實基礎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提升公辦義務教育學校辦學質量、保障秋季入學的有關情況具體有三方面。

公辦義務教育質量提升 | 西安蓮湖區篇

蓮湖區代區長 王永傑

一、全面實施基礎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區域教育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去年以來,蓮湖區認真貫徹全市教育大會精神,全面落實基礎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建立區級領導包抓機制,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建學校、強師資,抓均衡、強示範,促改革、強質量,取得了明顯成效。


1 校園建設進展順利

2019年投入2.77億元,完成了大興初中、70中東校區、遠東二小3個新建改擴建項目,新增學位1800個;實施了33個維修改造項目和204個設施配備項目,創建智慧校園3所、創客實踐室5個。2020年6個校園建設項目4個已提前完成;德傑學校、龍首村小學2個項目已主體完工,正在進行室內裝修和設施配備,計劃8月底投用。


2 師資水平大幅提升

制定校長選拔任用、考核激勵辦法和中層聘任辦法等,完善幹部管理制度。2020年新招錄教師180名,培育市、區、校三級“名師+”研修共同體主持人72名。現有全國模範教師、優秀教師8人,省特級教師、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47人,建成了“三級三類”骨幹教師梯隊。


3 教育質量穩步提升

新創建省示範、市一級幼兒園5所,累計34所,佔比41%。新組建區級“名校+”教育聯合體11個、市級8個,實現了義務教育提質學校全覆蓋。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與課程改革,實施教育質量監測,建立了具有蓮湖特色的綜合評價體系。


二、著力提升公辦義務教育質量,努力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

今年,蓮湖區以建設“教育強區”為目標,“一校一策”,採取集團化辦學、名校託管等有力舉措,紮實推進“三個優先、三個加強”六項重點工作,實現42中、西桃園小學等14所提質學校教育質量快速提升。


“三個優先”保障學校軟硬件全面提升

一是優先保障經費投入,不斷完善激勵機制。在足額保障教職工工資的前提下,將區收教育附加全部用於義務教育,並將爭取到的上級資金優先安排提質學校,教育經費投入有了較大的增長。同時,2020年單獨安排300萬元,用於教師培訓、“名校”帶動幫扶和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專項獎勵,調動校長、教職工積極性。

“三個加強”促進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

一是加強“名校+”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辦學水平。按照全面整合資源,統籌教育管理、人員調配、資金使用的思路,今年分別組建慶安初中、市一中教育集團,涵蓋31中、67中、42中、44中等成員校;將70中和25中、23中和回民中學、西關一小和貢院門小學等納入“一長多校”管理範圍,靈活推行委託管理、聯盟辦學模式,推進緊密型“名校+”建設。

二是加強校園長輪崗培訓,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推動優質學校校長、管理人員到優質學校輪崗,全年不少於12人次、佔比25%以上。組織校園長全員培訓和“名校長+”專題研修,提升領導力水平,增強專業化、創新型管理人才儲備。

三是加強教師校際交流,全面提升教學水平。建立特級教師、骨幹梯隊教師定期交流制度,積極開展跨校兼課、團隊研修活動,擴大交流深度和覆蓋面。壯大“名師+”研修共同體力量,定期開展課堂觀摩、主題教研活動,突出優秀師資共享。

三、持續擴大轄區義務教育學位增量,全力保障秋季適齡少年兒童入學

通過摸排測算,蓮湖區2020年秋季學位需求約2.9萬個,可提供學位數基本滿足,但局部入學矛盾依然存在,特別是棗園、紅廟坡等人口密集區域入學壓力較大。對此,堅持問題導向,持續加大學校建設力度,不斷滿足群眾對更好教育的需求。

全力以赴加快三年計劃項目建設進度:

2019—2021年計劃投入5.7億元,新建改擴建校園13所,新增學位8715個。在確保今年投用項目完成的基礎上,提前啟動後續項目建設,原計劃2021年投用的報恩寺街小學項目已完成基礎施工,8月中旬主體封頂,年底前交付使用;2022年投用的蓮湖第一學校項目已提前啟動,力爭早日建成竣工。


想方設法增加學位供給:

全面落實市委教育工作推進會精神,進一步挖掘區域潛力,增加學校建設項目,加大學位供給力度。在紅廟坡地區改建大興實驗小學分校,新增教學班12個、學位540個;在棗園地區新建公辦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新增教學班96個、學位4560個。此外,積極與駐地部隊聯繫,合建公辦小學、幼兒園各1所,不斷提升學位保障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