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古蹟彙編--泗水卞橋


歷史古蹟彙編--泗水卞橋

全省重點文物--泗水卞橋

在泗水縣東泉林鎮卞橋村東頭,有一處國務院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卞橋。該橋跨泗河之上,因為泉林一帶古為卞國,故名“卞橋”。相傳每到中秋之夜,橋下水中出現雙月,名“卞橋雙月”,又稱雙月橋,舊為“泗水十景”之一。卞橋造形古樸典雅,雕飾精美,是山東省境內現存最古老的橋樑。

歷史古蹟彙編--泗水卞橋

泉林之泉水經卞橋之下匯入入泗河。卞橋呈弧形,為東西走向,三孔聯拱券砌。橋長24米,寬6米,兩端各有引橋35米。三孔拱形石橋洞中間大孔高約5米,東西兩個小孔高約4米,中孔跨徑4.5米,拱腳厚0.5米,拱頂厚0.4米。中孔拱券頂刻著“卞橋鎮重修石橋,自(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八月一日起工,至二十二年四月八日訖。謹記”。 


歷史古蹟彙編--泗水卞橋

卞橋橋頭各有一對大型石獅,相向蹲踞於須彌蓮花座上,神態威猛,形象逼真;橋墩下部為梭形迎水;拱腳處有蓮花座,花瓣肥厚圓潤,帶有顯明的晚唐風格,託石以下部分應為晚唐建築;拱頂上鑲有透雕龍首向南北探出橋外0.6米,深目高鼻,旋毛飄然耳後,作張口狀,口內或含寶珠,或含游魚,形態多變,神采各異;橋面兩邊各有14根望柱和13塊欄板,柱頂均為細雕雲頭,欄板和14根望柱。望柱為長方條石柱,頂部刻方蓮圖案;欄板四周飾平面線刻雲水花紋,中間刻有人物、花卉、珍禽、異獸、雲水、山石、建築等浮雕,內容豐富多彩技法精湛高超,其中“太公釣魚”、“卞莊刺虎”、“周處除三害”、“松下問童子”等浮雕形象逼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是石雕之珍品。橋下綠水長流,碧波盪漾。 卞橋集數學、力學、美學於一體,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它造型美觀,建造精工,石刻採用線雕、浮雕、透雕、整體雕等技法,集古代雕刻藝術之大成。它佈局巧妙,結構合理,設計精心,整座橋渾然一體,堅固異常。雖然歷經800多年的風雨滄桑,主體建築除橋面、望柱、欄板外,基本完整無損,仍然可以通行車輛。

歷史古蹟彙編--泗水卞橋

卞橋始由春秋時期魯國宣公(公元前690年左右)的大夫卞莊子所建,為8塊巨型石條的簡易橋。相傳楚漢相爭時,劉邦手下大將韓信曾避難於橋下躲過敵兵追殺。西漢建立後韓信為報恩,把此橋改建為三孔石拱橋。唐初李世民東爭歸經此橋,聽人介紹人文典故之後,為揚皇威, 令尉遲恭(字敬德)重修此橋,至今橋下拱頂上仍鐫刻有"敬德監造"字樣。金大定21年(公元 1183年)進行了改建,明代又進行了修補。《古代經濟專題史話·古代橋樑史話》記載,卞橋“可能是全國罕見的晚唐建築”。金大定二十一年 (公元1181年)重修,明萬曆九年(公元1581年)曾對部分欄板、望柱進行補配。1978年,進行加固維修,補雕石獅一隻,補齊望柱、欄板、橋墩、引橋;1998、2006年又兩次維修;去年又進行了維修加固和科學保養;卞橋歷史悠久,即使從重修算起,距今也有800多年曆史,也早於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的北京盧溝橋。是與河北趙州橋,泉州洛陽橋,漳州江東橋,北京盧溝橋齊名的現存古老石橋.


歷史古蹟彙編--泗水卞橋

掌觀世界--世界在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