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小楷《陶淵明閒情賦》

祝允明一生的功名仕途不順,也沒有什麼豐功偉業,然而作為一個明代文人的典型,他在文學與藝術上的成就卻是有目共睹的。他汲古創新的書學觀,不僅對於明初以來靡弱的館閣書風當頭棒喝,對於新書風的開創也功不可沒。

他的外祖父徐有貞也以書法聞名當時,雖然徐有貞去世時,祝允明年僅13歲,但陸粲(1494-1551)提到他“五歲作徑尺字”,可知他學習書法甚早,所以自然受到外祖父的影響。祝允明年約十九歲時,以中書舍人使吳的書家李應禎(1431-1493)將女兒許配給他,從此又在岳丈李應禎指導下學習書法。關於他自己早年的書法學習,他提到:

僕學書苦無積累功,所幸獨蒙先人之教,自髫丱以來,絕不令學近時人書,目所接皆晉唐帖也。然不肖頑懶,略無十日力,今效諸家裁製,皆臨書以意構之爾。知者乃或妄許為能書,殊用愧恨而已。吾性疏體倦,筆墨素懶,雖幼承內外二祖懷膝,長侍婦翁几杖,俱令習晉唐法書,而宋元時帖殊不令學也。

可知他在祝顥、徐有貞及李應禎指導下,都只能以晉唐法書為學習對象,宋元及近時人的書法都在禁絕之列。雖然祝允明早年接受如此的訓練,不過宋元名家後來還是成為他書風的主要來源。王寵(1495-1533)形容他的書法:“上軌鐘王,下視近代。晚歲益出入變化,莫可端倪。”可謂相當貼切,風格從鍾繇(151-230)到近人皆有,還指出他晚年別出心裁的獨創性。

對於魏晉小楷著墨甚深的祝允明,除了單獨的風格運用外,融會貫通也是他創作的手法之一,《陶淵明閒情賦》就是這樣的一件書跡。此作融合了鍾繇的圓厚與王羲之的清雅,下筆利落精緻,線條潤澤凝練。單字結構嚴謹,富變化巧思,經常出現令人稱奇的異體結構。全作最突出的部分莫過於撇、捺、長橫與長豎的表現,縱橫屈伸,貫穿於全作並起著統整的效果。此小楷冊風格獨特,個性鮮明,迥異於祝允明常見鍾、王體小楷書風,表現出一種不羈的個人情性,更代表著他在小楷上的創新成就。


祝允明小楷《陶淵明閒情賦》


祝允明小楷《陶淵明閒情賦》

祝允明小楷《陶淵明閒情賦》


明 祝允明 小楷陶淵明閒情賦冊(部分)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