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信貸危機?利率下降侵蝕銀行盈利能力,美國經濟即將陷入衰退

全球信貸危機?利率下降侵蝕銀行盈利能力,美國經濟即將陷入衰退

穆迪將美國6.6萬億美元企業債降“負”

北京時間31日消息,穆迪週一將美國規模達6.6萬億美元的非金融企業債務的評級展望由“穩定”降至“負面”。

穆迪表示,由於疫情影響,美國經濟即將陷入衰退,企業整體遭受打擊,導致違約風險上升。被調低評級展望的美國非金融企業,截至去年底的發債總額為6.6萬億美元。

該評級機構警告稱,“對消費者需求和情緒最為敏感”的行業將受到特別嚴重的打擊,因為其採取的措施大幅削減了經濟活動。這些行業包括全球客運航空公司、酒店業和郵輪業,以及汽車業。

此外,能源價格暴跌將使石油和天然氣行業面臨風險,而銀行也將面臨一個充滿挑戰的環境,因為利率下降會侵蝕銀行的盈利能力,而經濟惡化將破壞信貸質量。

穆迪高級信貸官埃德蒙-德弗里斯特(Edmond DeForest)在一份報告中表示

,疫情將對全球經濟造成前所未有的衝擊。穆迪下調了對2020年的增長預期,因為衝擊帶來的經濟成本上升,以及應對經濟低迷的政策措施正變得越來越清晰。到2020年上半年,發達經濟體的商業活動可能會大幅下降。

儘管穆迪表示,央行干預將有所幫助,但一些負債最重的行業仍將脆弱不堪。美聯儲的購買將僅限於信用質量良好的投資級公司。德弗里斯特表示,政府的支持將緩解一些企業受到的衝擊,但不太可能阻止那些長期生存能力不太確定的企業陷入困境。

截至2019年底,這些非金融企業債務總額為6.6萬億美元,自2009年中期大衰退結束以來增長了78%。低利率和寬鬆的融資條件助長了這種繁榮。被稱為契約的投資者保護措施一直處於歷史低點附近,這意味著如果違約,一些買家可能會蒙受巨大損失。

還有一些公司債處於投資級的邊緣,有滑向垃圾級的危險,這給公司債券市場帶來了風險。高盛估計,價值7650億美元的投資和高收益債券已經在2020年經歷了評級下調。

一米短評:德弗里斯特還指出了重大的再融資風險:大約1690億美元的債務將在2020年到期,2021年到期的債務為3000億美元。他表示,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債務展期將會很困難。

全球信貸危機?利率下降侵蝕銀行盈利能力,美國經濟即將陷入衰退

美油縮水60%創18年新低

自1月6日創下每桶63.27美元的近期峰值以來,美國石油價格已下跌了68%。

一季度,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加劇了市場對原油需求的疑慮,OPEC+減產談判破裂,沙特發動規模浩大的價格戰,國際原油出現近年來最嚴重的崩盤。

本週一晚,特朗普與普京通話,就穩定能源市場的重要性達成共識。儘管如此,油價仍未扭轉跌勢。有評論認為,疫情導致需求劇減之時,兩大產油國沙特與俄羅斯的價格戰正在讓油市供應過剩的形勢惡化。沙特與俄羅斯等OPEC+產油國準備增產,市場又傳出美國原油庫存大增的消息,令油市進一步承壓。

OPEC+的減產協議將於本月末到期,從4月1日開始,這些產油國將可以不受限制生產原油,沙特本月不止一次表示,要將日均產油提升到創紀錄的1230萬桶。本週一沙特還表示,因為國內消費量在疫情期間下滑,計劃進一步提高出口量。

NYMEX原油期貨交割地庫欣地區的原油庫存最近一週增加逾400萬桶。

能源業顧問FGE預計,全球煉油已經減少500多萬桶/日,可能最大降幅達到1500萬到2000萬桶/日。美國銀行認為,第二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將空前下降12%。

全球信貸危機?利率下降侵蝕銀行盈利能力,美國經濟即將陷入衰退

二季度歐元區需求恐下跌24%

當地時間30日,德意志銀行全球宏觀研究團隊發表研究報告

,稱該銀行將大幅下調今年上半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這主要是因為各國為防止疫情擴散採取了封鎖行措施,導致信貸市場出現緊縮、金融狀況大幅收緊。

德意志銀行認為,2020年上半年或將出現嚴重的全球性衰退,今年二季度經濟衰退程度可能達到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來最高水平。一季度,中國經濟總需求下降約32%,二季度,歐元區和美國的總需求分別下降24%和13%。

如此大規模的經濟衝擊有可能對歐美的就業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德意志銀行依據奧肯定律(Okun’s law)估算,假設經濟增長和失業率變化之間存在一種相當穩定的關係,美國或將有超過1500萬人口失去工作,歐洲也大抵如此。

但鑑於政府將推出一系列政策支持企業,維持薪資發放,同時經濟衝擊情況將逐步變化,實際失業人口數量的上升將遠低於這一預測。

由於病毒在美國和歐元區的控制難度可能要比中國更大,金融市場處於重壓之下或將導致經濟活動降幅更劇烈、更持久。但考慮到各國領袖承諾將盡其所能減緩疫情蔓延、緩解金融緊張局勢,加之疫情爆發時全球經濟和銀行業狀況相對良好,德意志銀行稱他們對全球經濟復甦有一定的信心。

全球信貸危機?利率下降侵蝕銀行盈利能力,美國經濟即將陷入衰退


免責聲明:1、本文所有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內容的準確與完整不做承諾與保障,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2、本公眾號原創文章相關知識產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書面允許,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和發佈,如引用須註明出處,且不得對原文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