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之道,說話留餘地,做事留面子。顛撲不破的真理。


處世之道,說話留餘地,做事留面子。顛撲不破的真理。

01

最近和同學聊天,發現他有點困惑。

我的這位同學,縣城小科員一枚,剛提拔為副科,進入一個新的單位。

但耿直的個性、不會迂迴的性格讓他在副局長的位置上有點力不從心。

近段時間,他發現同事們都不願意和他挨邊,明明遠遠聽見大家聊得嘻嘻哈哈,但只要他走近,就禮貌地招呼一聲,所有人都不講話,都該幹嘛就幹嘛去了,人際關係顯得有些緊張。

他在思考難道是自己的工作方式出了問題?


處世之道,說話留餘地,做事留面子。顛撲不破的真理。

02

聽他講自己的事,讓我想起我曾經遇到過的一位領導,這也是一位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領導,用組織的話講,"既年輕又能幹,多培養培養,前途不可限量"。

他自己也有點飄飄然,為人處世很高調。

來我們單位時,才30歲,但行為處事比較強硬,比較張揚,群眾基礎不好。

一件小事:有個週末,他作為分管黨建工作的副局長,組織召開了黨組織書記述職會。


處世之道,說話留餘地,做事留面子。顛撲不破的真理。

新領導心聲:最近工作太多,會議經常衝突,述職會召開時間一改再改,眼看3月份都要結束了,再不開就真的說不過去了。

參會人員心聲:新領導就是想表現,週一到週五,哪天不能開,偏偏要在週末休息時間開。

在很多地方很多單位,可以說,上至領導,下至一般幹部,對黨建工作都很不重視。

套用領導講話裡常用的一句話"重業務輕黨建",這確實是不爭的事實。

那次述職會,他要求當面述職的每位黨組織書記必須脫稿述職。

到進行述職時,第一位上場黨委書記沒有脫稿,他沒有說什麼,

正當第二位要上場的黨委書記準備上場時(暫且稱他為老王,下文還會提到),他嚴肅提醒必須脫稿述職,但這位書記還是帶稿述職。

第三位,脫稿述職,他當場表揚。

第四位,他直接提醒必須脫稿,能說多少是多少,不要念稿子。

整個述職會,脫稿這一概念不斷在會場上空盤旋,讓老王很尷尬。

新領導心聲:前期會議籌備階段,就通知你們要脫稿述職,你們就是不聽招呼嗎?

參會人員心聲:新領導就是想表現,那幾個黨組織書記基本都是五十歲以上的人,以前都是可以帶稿子述職,他才來幾天,就不允許了!脫稿,人家能記住嗎?

處世之道,說話留餘地,做事留面子。顛撲不破的真理。

會議有當場提問黨組織書記的議程。

局黨委委員每人隨時選取下屬黨組織負責人提問,問題都很簡單,大家基本能都對答如流。

等到新領導這兒時,他不偏不倚提問老王,請老王背誦入黨誓詞,

看得出老王是沒有心理準備的,斷斷續續地背了幾句。

和剛才其他同志的對答如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新領導略帶批評地點評了幾句。老王再次很尷尬。

新領導心聲:作為一名有幾十年黨齡的老黨員、老書記,入黨誓詞應該是基本功啊。

參會人員心聲:故意給老王難堪的吧,是不是老王什麼地方得罪他了?


處世之道,說話留餘地,做事留面子。顛撲不破的真理。

在會議中場休息時,我從會場過道里走過,我聽到老王正在和另一位副科領導講話。

"他算什麼意思,穿小腳鞋也不是這樣穿的,提問什麼意思?既然給了題庫,那為什麼出的題不在題庫裡?脫稿,我五六十歲的人了,我脫什麼稿......"

從此之後,老王和新領導之間就不怎麼對付,所以我對這幾件事印象很深刻。

同學從我的這個故事中似乎有所領悟。

也許沒有誰對誰錯,只是站在不同的位置思考問題而已。

03

我的感悟:

職場中,低調不張揚也許才是首選。

新領導雖然年輕有為,但畢竟不是一把手,僅僅是副職,是一把手的左膀右臂,參謀助手。

如果高調地行為處事,難免會引起一把手的猜測,認為你想篡權奪位,自然不會喜歡你;下屬會認為你狐假虎威,自然也不喜歡你。

兩面不討好的事,就算你再能幹,也是白搭。


處世之道,說話留餘地,做事留面子。顛撲不破的真理。


初來乍到,表面一團和氣,暗地摸清情況才是重要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人是喜群居的動物,抱團取暖是其屬性。

表面上你為難的是一個人,但你不知道的是你為難的其實是一群人;同理,表面上你幫助的是一個人,但你不知道的是你幫助的其實是一群人。

低調行事是王道,鋒芒畢露不合時宜。

尊重人是優良品德,不管任何場合任何時候。

不論官職大小,是人都需要面子,說話做事七分滿留三分。

不要急於樹威,有人格魅力,威信自來;不要急於求成,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處世之道,說話留餘地,做事留面子。顛撲不破的真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