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排擠、接納、分享!四歲孩子的社交生活複雜得像“宮心計”


芽媽最近發現了一部古早的英國幼兒真人秀——《四歲小孩的秘密生活》。

和它的名字一樣,在這部真人秀裡,各位寶爸寶媽們可以通過它看到孩子們在幼兒園、在戶外野營等各個場景的情況。

孩子們每天干了什麼,和其他小朋友是怎樣相處的,一覽無餘。

01幼兒園篇

1、關鍵詞:社交恐懼、大方接納

恐懼、排擠、接納、分享!四歲孩子的社交生活複雜得像“宮心計”

一位名叫Elliot的小朋友,面對陌生的小朋友們和幼兒園,一臉拒絕,甚至哭了起來。

這時,熱情大方的小女孩Tia主動走過來跟Elliot玩,還拜託身旁的小男孩大家一起玩。

恐懼、排擠、接納、分享!四歲孩子的社交生活複雜得像“宮心計”

交到了朋友,孩子對新環境的恐懼感變低了。

Elliot很快適應了幼兒園的新環境,慢慢愛上了幼兒園。

而Tia以友好待人、善意接納、有領導才能的處事能力,迅速成為了小朋友裡比較出彩的領頭羊。

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進入幼兒園,小朋友難免恐懼不安。這時,不少孩子都會出現社交恐懼的情況。遇到別的小朋友大哭不止或者不願意打招呼。

如果這個時候,一個小朋友能像片中的Tia一樣,善良的伸出友誼的橄欖枝,打破社交壁壘,大方的接納新朋友,小朋友們的社交就這樣慢慢建立起來了。

2、關鍵詞:小團體、排擠

恐懼、排擠、接納、分享!四歲孩子的社交生活複雜得像“宮心計”

幼兒園裡也不全都是充滿童話色彩以及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幼兒園就像一個小小社會的真實寫照。

隱形的校園冷暴力就是從小團體排擠開始的,前面提到的小女孩Tia就委屈的嚐到了來自同伴們的排擠。

3個小女孩形成了一個小團體,她們都不跟Tia 玩,並且對Tia說出難聽的話語。

恐懼、排擠、接納、分享!四歲孩子的社交生活複雜得像“宮心計”

被群體拒絕帶來的傷害和孤獨,Tia躲在小屋子裡讓人看起來那麼心疼。

從3、4歲開始,孩子就有了小團體的意識。

不管是在幼兒園,還是小區裡玩耍的小夥伴,這就是屬於孩子們的“小團體”。這樣的小團體,其實就是孩子們今後進入學校、踏入社會的縮影。

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TA們會抱團組建小團體,一起玩遊戲,一起惡作劇。被群體排擠會感到孤獨,害怕落單的孩子會努力融入團體,隨大流。

對每個孩子來說,TA們渴望被同伴接納,在團體中佔有一席之地。

爸媽擔心得很多的是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吃好、有沒有被欺負、有沒有被老師重視。

但其實,對孩子來說,在幼兒園有沒有朋友,有沒有自己的小團體才是更在意的。

得到同齡人的認可,是孩子在集體中獲得歸屬感的重要方式。

3、關鍵詞:分享、掠奪、道歉和原諒

恐懼、排擠、接納、分享!四歲孩子的社交生活複雜得像“宮心計”

小女孩Skyler比其他小朋友多獲得了一塊巧克力的獎勵,雖然她很想自己獨佔這塊巧克力,但在旁邊的小夥伴問詢下,Skyler還是分給了他們。

但突然進來的一名小男孩chaim沒有徵得Skyler的同意就搶走了巧克力,Skyler大哭了起來。

在旁邊小夥伴一步一步的引導下,小男孩chaim給Skyler道了歉。

對3、4歲的小孩子來說,從喜歡獨佔到學會分享是一個成長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會對分享存在猶豫,而有的孩子會像紀錄片中的小男孩一樣出現搶東西的情況。

這時,正確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它可以讓一件原本不太愉快的事情峰迴路轉。

在寶寶成長的道路上,不管是遇到分享的問題,或者其他問題,應該趕緊解決,否則會讓孩子形成壞的習慣。

02戶外野營篇

片中也觀察了兄弟姐妹之間的相處,節目組把觀察的契機放在了一次森林野營上。

野營能讓孩子們團結起來,齊心協力去完成不少平時生活中沒法遇到的挑戰。

1、關鍵字:兄弟相處

恐懼、排擠、接納、分享!四歲孩子的社交生活複雜得像“宮心計”

片中的哥哥Jack和弟弟George只差了兩歲。

野營過程中,要求孩子們給小鳥搭屋子。弟弟George給哥哥提了不少建議,但哥哥Jack每次都忽略掉他的意見。

不過,George雖然不太高興,但仍然在哥哥面前瘋狂吸引注意,尋找自己的存在感,他會在過程中不停的誇獎他們的作品。

這其實是典型的兄弟相處的模式。

雖然兄弟在活動中容易產生矛盾,比如像片中的哥哥一樣經常忽略自己,弟弟會嘗試用各種方法融入到活動當中,哪怕是當個啦啦隊員也行。

不過,只要活動的目的達成,孩子們感受到了成功,過程中的一些小小插曲也不會影響兄弟之間的感情。

2、關鍵詞:兄妹相處

哥哥chaim和妹妹Zohara在進行提水桶過草堆的比賽時,各自有不同的意見,步調不一致,結果以失敗告終。

在生活中,固執的chaim和暴脾氣Zohara經常吵架,他們倆人的意見幾乎沒有統一過。

不過,父母形容他們的關係是又愛又恨。

結果,兩人在觀察過其他組怎麼成功之後,終於放下彼此不相同的意見。

chaim會在妹妹尋求幫助之後暖心的讓妹妹先通過草堆,教妹妹應該怎麼做,自己墊後。

最終在兩人的合作下,挑戰成功。

其實,在生活裡,chaim和Zohara的相處日常是很多人的縮影。

兄弟姐妹之間會有很多衝突,但是在關鍵時候,他們也能合作得很好,可以說能夠是“好朋友”,也可以是“死對頭”。

不管是在幼兒園,還是在戶外,這檔兒童觀察真人秀,從多個不同的場景,直觀的解讀了孩子們的社交,相處當中的問題,也體現了孩子們的成長過程。

孩子們學會和同齡人相處,會讓TA們在集中生活裡快樂成長,學會用自己的力量化解交往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而爸爸媽媽需要做的是,多多關注孩子們的日常,傾聽TA們的煩惱,幫助TA們建立屬於自己的健康友愛的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