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有必爭,更有不爭


“面子”有必爭,更有不爭


俗話說:“人活臉,樹活皮。人無臉恥,百事可為”,說的就是林語堂話中的人要爭面子,而現如今,許多青年人為了形式上的面子而去整容,這種面子,是應該捨棄的。因此,“面子”要有所爭,更要有所不爭。

中國人喜歡爭“面子”,是因為“面子”代表著一個人的尊嚴和榮譽,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尊嚴和榮譽,所以,關乎到個人和國家尊嚴和榮譽的“面子”,還是該爭的;而為了個人小利和不足掛齒的小事,爭那種是形式上的“面子”是虛榮,是錯誤的追求別人的認同,這樣的“面子”有什麼必要去爭呢?

“面子”需要去爭,首先,是因為有些“面子”就是我們國家的“面子”,它代表國家的尊嚴和榮譽。想當年蘇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在了匈奴,但是他卻從不屈服,拄著漢朝符節牧羊,守住了自己的“面子”,更守住了國家的“面子”。趙一曼面對日寇的酷刑,決不屈服,她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國家的尊嚴;中國女排不怕流血和流汗,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世界冠軍,他們為自己爭得了面子,同時也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面子”需要去爭,其次,是因為面子就是我們個人的做人的尊嚴和榮譽。正如孟子說的那樣:“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有志之士寧可餓死,也不吃嗟來之食。

面對“面子”和死亡,很多有志之士毅然選擇了死亡,成就了他們一生一世的英名。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掛印辭官;朱自清不食洋米洋麵,病餓而死,他們都用自己氣貫長虹的氣節,保住了自己作為中華優秀兒女的“面子”。

為了個人小利和不足掛齒的小事,爭那種形式上的“面子”是萬萬不能爭的。很多人因為愛慕虛榮,死要面子,反而成為笑柄,丟盡顏面。

學術造假,起因也是為了“面子”。蔣方舟為了“面子”,學術造假,最終被曝光;美籍華人傅蘋言論造假,最終母校蘇州大學發佈聲明,使她一下成為人們唾棄的對象。

為了抬高自己的顏值,讓自己的外貌受到別人讚美,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也是“面子”在作怪。很多明星和年輕人為了“面子”去整容,最終整容失敗,面容盡毀,反而更沒面子。

現在許多官員,為了撈政績,為了自己的“面子”,做了很多“面子工程”和“材料政績”,它的危害不僅僅影響官員們的仕途,更是危害一方百姓的福祉,這危害就重大,這是害人害己了。

既然形式上的“面子”爭不得,那麼“面子”又該從何而來呢?《增廣賢文》裡曾說,“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雖小結實成。”真正的“面子”來自一個人的內部修為和真正才幹,當一個人有修養,有能力,自強不息,面子自然就來了。

韓信甘受胯下之辱,成為大將軍;司馬懿笑穿女人裙裳,熬死諸葛亮,他們不爭一時之氣,不在意形式上的“面子”,成就了自己一世偉業,掙回的是萬世後人對他們的景仰,這才是爭回了真正的“面子”。

當然,也並不是說所有的表面“面子”都不要,對於形體上真正有缺陷的人,例如,兔唇、無耳、肢體不全等情況,他們通過現代科技整容,面部修復等等來爭得和眾人一樣的表面“面子”,這是無可厚非的。

“面子”,對於每一個人都很重要,請於該要的時候傾家蕩產也要爭,不該要時,勿動一絲心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