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紫金e評:“新基建”培育中國發展新動能

近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在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社會運行重點工作時提到,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新基建”全稱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投資領域包括5G網絡、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軌道交通等。近年來,從中央密集部署,到資本市場熱捧,“新基建”站上風口,成為市場新一輪競爭的發力點。

與俗稱“鐵公基”(鐵路、公路、港口、碼頭、機場、隧道等)的傳統基建不同,“新基建”具有鮮明的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特徵,不僅具備自身創造價值的能力,更是未來新產業形態的基礎或平臺。從這個意義上說,“新基建”最大的價值在於為百姓帶來便捷,為百業賦能,從而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基建”助力產業轉型升級。疫情期間,福建5G智能“雲應用”助力疫情防控;徐工漢雲互聯網工業平臺,助力江蘇省幾百家企業開工復產……可以看到,戰“疫”取得階段性成果,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得益於我國一直以來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視。遭遇疫情後,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發揮了充分作用。“新基建”圍繞科技這一經濟新硬核掀起的基礎建設浪潮,可以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注入強大“數字動力”,同時釋放出乘數效應,成為驅動變革的加速器,在推動產業升級上強勁發力。

“新基建”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隨著科技新基建的推進,5G和工業互聯網有望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相關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當下,已有多個省份推出了重點項目,除了交通、能源等傳統基建領域項目,5G通信網絡建設、物流體系升級改造建設等“新基建”項目已經成為今年的投資重點。“新基建”關鍵在“新”,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創新理念與方法,而不是沿用老基建的思路去建設這一新經濟領域的“大國重器”。用好“新基建”之策,為創新築牢“數字基礎”,推動“新基建”對全行業的撬動作用,讓它為產業發展、城市轉型等提供“動能”,中國經濟發展必將擁有更多動力。

“新基建”提速智慧城市建設。信息化時代,開放的另一個維度,是應用場景的開放。通過場景開放,城市擁有了智慧大腦。打通城市神經網絡,將“以人為本”和“百姓獲得感”為立地之基,放棄各自為營的“單打獨鬥”,互聯網、大數據為智慧城市建設保駕護航;對城市節能減排,實行24小時監測;藉助車流量監控和大數據系統,實現紅綠燈變換時間的動態調整,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在不斷提升,百姓出行更加方便。物聯網助力打造智慧社區,“互聯網+”政務讓群眾少跑腿… …人們之所以能夠騰“雲”駕“物”,不僅得益於模式創新,還受惠於廣而多的新基建。

未來國際經濟競爭的一大抓手是數字經濟,現在,以AI、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正在進入下半場。積極佈局“新基建”,打通“網路”,必能培育出發展新動能,為打造世界經濟的“中國時間”蓄能。(李伊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