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春季病毒感染 中醫藥助力簡便防治

經濟視野網3月31日電(王聖坤 端梓任) 陽春三月,萬物復甦,春暖花開,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家長和小朋友們已紛紛開始踏青。春天是病毒性疾病的高發季節,如流行性感冒、風疹、水痘、皰疹性咽峽炎、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隨著外出人員的增加,小朋友們也容易交叉感染。這些疾病有什麼症狀?又如何預防呢?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江蘇省第二中醫院)兒科主任中醫師施益農這樣說:

1.流行性感冒:起病急,常有高熱、畏寒、頭痛、身痛、乏力、食慾減退等症狀,也可有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

2.皰疹性咽峽炎:特徵為急性的發熱和咽痛,在口內軟顎的後部、咽、扁桃體等處可見紅色的暈斑,周圍有小水皰疹或白色丘疹;

3.流行性腮腺炎:症狀主要是發熱、耳下腮部腫脹疼痛,腮腺腫大的特點是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後、下方蔓延,可併發腦膜腦炎、急性胰腺炎等;

4.手足口病:多數病症表現較輕,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徵,少數病例出現呼吸系統、中樞神經系統損害;

5.水痘:典型表現為中低等發熱,身體較快成批出現紅色斑丘疹,迅速發展為清亮的卵圓形小水皰,24小時後水皰變渾濁,易破潰,而後從中心幹縮,迅速結痂,往往丘疹、水皰疹、結痂同時存在;

6.風疹:開始一般僅有低熱及較輕的感冒症狀,多在發病後1到2天出現皮疹,出疹迅速由面部開始發展到全身,1天左右時間,發熱時出疹,熱退疹也漸退,枕骨後、耳後、頸部小淋巴結會腫大。

對於這些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中醫兒科也有專項中醫藥方法。針對呼吸性病毒類感染,可以應用中醫藥抗寒溼疫癧的理論,選溫化寒溼中藥製成防感香囊和泡足代煎方。香囊的使用法是:將香囊貼放於胸前和兒童經常接觸的地方,如書包、床頭、書桌等處,通過有效揮發性藥物成份,起到宣通肺氣,溫陽祛溼的藥效,以提高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應用泡足代煎方具體方法是:將代煎方藥袋中的200毫升藥汁倒入乾淨小腳盆中,分3次加適當溫度熱水混合後給患兒泡足,水平面最高到足踝部;同時按摩足底湧泉、趾尖、足背和足踝部3遍,時間在半小時內。

針對流行性腮腺炎,可以採用清熱活血、消腫散結的中藥製成藥膏後敷貼於患處;針對水痘、風疹等身軀出疹性疾病,可以採用中草藥泡澡代煎方來治療,起到清熱解毒,燥溼消疹的作用。具體方法:將代煎方藥袋中的200毫升藥汁倒入乾淨澡盆中,加適量溫熱水混合後給患兒泡澡;亦可取少量藥汁浸溼小面膜紙敷於出疹處,大約15分鐘左右取下小面膜紙。對出現發熱者,還可採用中草藥風熱方來泡澡,進行物理降溫。給孩子捏脊也是預防病毒性疾病的方法,捏脊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還可以改善積食、厭食、大便失調、嘔吐等症狀。

凡本網站註明“來源:經濟視野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