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判斷經濟週期到大類資產配置

不管是不是金融從業者,我相信很多人也聽過“經濟週期”這個詞語。

經濟有周期性幾乎是一種近似於自然科學的規律。

就像人生也有起起落落落落落落一樣,

經濟也有起伏,一般教科書將一個完整的經濟週期分為4個階段:“復甦-繁榮-蕭條-衰退”,四個時期循環往復,有點陰陽八卦的哲學意味。

那麼在我們知道了經濟的週期性之後,怎麼利用這個週期性賺錢,是很多投資機構在琢磨的問題。

美國的華爾街有一家大名鼎鼎的投行美林2004年一份研報就提出了一個理論:美林投資時鐘。

(你沒有看錯!就是以前寫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就講過的那家已經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被美國銀行收購了……的美林)

美林時鐘就是在經濟週期的基礎上,告訴你在各個經濟週期的時候,什麼資產表現得最好,應該怎麼配置資產。聽起來是很有用的!!

所以美林投資時鐘一發布就成紅了,在投資界還是很有名的,學金融的基本都知道。

我覺得美林投資時鐘它不是贏在多準,而是比較簡單直觀,我嚴重懷疑好好教一隻抖音最聰明的邊牧可能也能教會…

美林投資時鐘的精華都在下面這張不明覺厲的圖上面。

各位大佬先看一看,我再解釋。

至於美林怎麼做出這張圖的,我就不解釋了。

大致就是,用了美國過去30多年的經濟數據做的實證模型。


從判斷經濟週期到大類資產配置

美林把經濟週期也是分四個階段:復甦-過熱-滯脹(不是智障!)-衰退

區分這四個階段的指標是美國實際GDP與潛在GDP的差(衡量經濟情況)和CPI(衡量通脹情況)。

然後再總結了一下這四個階段該投資啥資產

我給大家畫個表格更好記住,歡迎收藏!


從判斷經濟週期到大類資產配置

雖說美林時鐘是實證的結果,但是也是有經濟學含義,邏輯上順的過去的。

不妨隨我一起捋一捋邏輯。

n 在復甦階段:

經濟開始增長,但這個時候剛經歷了衰退期,大家都捂緊錢袋子,通脹還是很低。股票市場一直是看預期的,所以會領先於經濟基本面,這時候股票市場會開始漲了。漲的股票會以彈性較大的股票為主,反映到具體的行業上就是信息技術類科技股會漲幅明顯。

n 在過熱階段:

經濟維持高速的增長,大家都對經濟前景表現得非常樂觀,這時候通脹會變高。這時候抵禦通脹最好的是大宗商品(其實房地產也是,但是房地產流動性稍微差一點)。這個時候的股票市場應該還是不錯的,尤其是工業、技術類行業,景氣度比較好。

n 滯脹階段:

這時候經濟已經開始變差了,但是通脹還是高企(泡沫嚴重)。一般股市開始暴跌,資產都在縮水,企業的現金流難以為繼,“現金為王”的時代。這時候最好持有現金。如果買股票的話,公共事業股票(比如基建、水務這類)還有藥品等必須消費品因為行業受經濟影響比較小(你再沒錢,生病了也得吃藥,但是可以不買包,這個意思)所以相對比較抗跌。(但是還是很大概率跟跌,只是跌幅小一點)

n 衰退階段:

經濟陷入困境,失業率很高,通脹也開始下降了,大家都節衣縮食。這時候沒人開工生產,央行降息放水,利率很低,債券價格上漲。這時候應該持有債券。股市裡面,還是必須消費品比較抗跌。

需要美林研報英文原文的可以留言或私信。我無償分享~ ~

不得不承認這篇研報本身寫的質量還是很高的,高出內地券商研究所十個巫師財經吧哈哈。

學金融的小朋友,可以拿來看看,感受感受。

我相信你也感覺到了,美林這個時鐘蠻簡單粗暴的。

所以業界一直對它有兩個質疑:

一個是這是基於美國曆史數據證明的,是不是適合中國數據?又是不是適合當前的階段?

一個是對經濟所處階段的判斷,沒那麼容易和準確。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也想把理論實踐一番。

但首先,中國潛在GDP到底是多少都沒有一個普遍的數據指標。

只能用GDP粗暴代替。而中國的GDP不變價同比好像沒有很明顯的週期,但確實成下行趨勢。

我國CPI大幅增長都4.5%,但是剔除食品的通脹卻反而是通縮才剛回升到1.2%。

極度樸素地看,經濟下行+CPI上行表示我們處於滯脹階段。

這個階段最好的應當是持有現金。炒股的話,公共行業和藥品等必需品會更抗跌。

從判斷經濟週期到大類資產配置


從判斷經濟週期到大類資產配置


從判斷經濟週期到大類資產配置

但是事實上可以看到,在今天關於現在經濟處於什麼階段的問題,

各個經濟學家、首席分析師能吵得打起來

有磚家說,100%經濟危機了。

有磚家說,現在說金融危機都還言之尚早….

所以這就是美林時鐘的侷限性。


如果,我們的文章對您有一點幫助,

還麻煩您給個贊哦~

如果,想繼續瞭解我們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