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與病毒“面對面”較量的衡陽疾控人

在這次參與武漢阻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隊伍中,除了搶救生命的“白衣天使”,還有一群為阻斷疫情築起防護屏障的“健康衛士”。他們在防疫戰場上與病毒“面對面”較量,每天奔赴不同的戰場、面對不同的人群。特別是“華南海鮮市場”,不少人談之而色變,但衡陽疾控專家李解生卻每天在這裡工作4小時以上——

在武漢與病毒“面對面”較量的衡陽疾控人

3月25日上午,來自衡陽市疾控中心的公共衛生專家李解生,來到武漢市江漢區某“康復驛站”(隔離賓館),為管理人員開展消毒工作培訓。過去8天裡,他已跑遍該區66家“康復驛站”,為數百名管理人員授課。

在武漢與病毒“面對面”較量的衡陽疾控人

李解生是衡陽市派駐支援湖北的疾控人員。2月16日,衡陽市疾控中心接到省衛健委疾控處緊急通知,急需派1名公共衛生專業人員支援武漢市江漢區開展流調排查。曾參加過汶川抗震救災的李解生,來不及與家人商量,第一時間遞交了請戰書。“面對面給疑似病例做流行病學調查,存在一定的感染風險,但這就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職責。”12年前,作為衡陽市疾控中心第一批奔赴汶川前線的抗震救災防疫隊員,李解生挺身而出;12年後,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他再次選擇勇敢“逆行”。

在武漢與病毒“面對面”較量的衡陽疾控人

2月17日23時許,李解生到達武漢市江漢區駐地,主要是對收治確診病例的醫院、收集疑似病例的賓館、確診病例居住的小區、居室進行消毒,同時,面對面進行流行病行的調查,數據收集與核實。每天揹著一個數十公斤的消毒罐,為方艙醫院內外環境消毒。”2月21日,李解生因工作出色,被調至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進行消毒、採樣,同時兼顧江漢區疾控中心、城鎮醫院及各社區的防疫培訓工作。

在武漢與病毒“面對面”較量的衡陽疾控人

“我們分成6組給市場消毒,每個小組每天最少消毒作業4小時以上。”李解生說,第一次進入市場消毒作業時,被市場裡霧濛濛的消毒水汽驚到,消毒水霧氣太濃,導致能見度不超過3米,漂浮在空氣中的消毒水汽很快凝結在防護鏡片上,一滴滴往下掉。

在武漢與病毒“面對面”較量的衡陽疾控人

李解生回憶,當天,消毒工作剛開展不到1小時,他開始咳嗽不止。“不會這麼快就被病毒感染了吧?”李解生打了個寒顫,汗毛豎起。正當他不知所措時,突然聽到隔壁也傳來咳嗽聲……

“這麼快就‘中招’了?”有的隊員因呼吸困難開始尋求幫助,這讓李解生變得更緊張。

“大家別怕!可能是消毒水汽把防護口罩孔道堵住了,消毒水刺激造成咳嗽。”有經驗的同事很快指揮大家,去安全區換口罩。

虛驚一場!緊急處理後,大家的症狀很快得到緩解。隨後不久,又一場誤會讓李解生緊張了一陣。

消毒時,李解生每天要揹著20餘公斤的設備連續作業,半天下來常疲憊不堪。一次消毒中,有些虛脫的李解生不小心摔倒了,背上的設備磕破,消毒水四濺。

“你們別過來!怕有碎屑扎破手套和防護服。”響聲驚動了李解生的隊友,2名隊友見狀準備上前攙扶,他連忙拒絕。

5分鐘後,李解生摸著牆角慢慢站起來,隨即走出市場,讓隊友站在遠處細細觀察他的防護服是否破裂。

“沒破,防護服的‘皮’可比你的皮結實多了。”一句玩笑,讓大家的緊張情緒得到緩解。

在武漢與病毒“面對面”較量的衡陽疾控人

採樣是檢測消毒是否到位的一個重要環節,每天消毒工作結束後,大家還要進行採樣。李解生介紹,先從各市場門店的地面、牆面、大門、門把手和檯面等5個點進行局部樣本採集,再採集3個空氣樣本,一同送疾控部門檢驗。

在武漢與病毒“面對面”較量的衡陽疾控人

疫情發生後,不少人談“華南海鮮市場”而色變,但李解生卻每天要在這裡工作4小時以上。3月3日是個特別的日子,下午13點30分是個特殊的時間,這是李解生一行向新冠肺炎疫情發起點的核心區域華南海鮮市場發起總攻的日子與時間。下午18點30分,完成了華南海鮮市場西區的消毒工作。

在武漢與病毒“面對面”較量的衡陽疾控人

“怕不怕?”“擔心總是有的,但我們防護很周密。主要是每天工作強度高,一天下來一身溼透,悶得難受!”李解生說,剛到武漢時還是冬天,大家都只帶了冬天的衣物,隨著時間過去,如今武漢氣溫節節攀升,依然穿著冬天衣服,加上外罩防護服,悶熱得很。

李解生選擇“逆行”已不是第一次。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他就毅然前往。“這次到武漢後才敢告訴家人,女兒為此還跟我生了氣。”李解生說,由於新冠病毒傳染性強,此次湖北之行風險不小,家裡人比上次更擔心他。

在武漢與病毒“面對面”較量的衡陽疾控人

甘冒風險只為萬家團圓。目前仍堅守一線的李解生說,作為一名疾控人,在如此特殊的時刻,必須扛得住責任、負得起擔當。“昨天剛結束華南海鮮市場採樣工作,今天起專心負責防疫培訓,工作壓力輕了許多。特別值得高興的是,妻子和女兒現在不僅理解和支持我,還為我感到驕傲!”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