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少外出,但也別久坐不動,會對身體造成5大傷害!

在疫情防控期間,由於頻繁外出會加大感染的風險;而復工後,如果在公司工位上來回走動,也可能會加大與其他人員之前接觸的機會,從而增加感染的風險,所以很多人現在乾脆就一坐一天,不動彈了!但這種久坐不動的行為方式,對於身體也會造成傷害:


疫情防控少外出,但也別久坐不動,會對身體造成5大傷害!


首先會造成代謝下降

久坐不動的話,由於下肢的肌肉基本不活動,對於能量的消耗就會很少,導致身體的新陳代謝速度會下降50%左右。由於新陳代謝下降,身體對於脂肪的分解需求就會降低,分解脂肪的酶就會減少產生,甚至減少可高達90%,從而引發肥胖。

而肥胖,則會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與代謝有關的疾病發病率增高,風險加大!

疫情防控少外出,但也別久坐不動,會對身體造成5大傷害!


其次會傷害生殖系統功能

對於男性來說,久坐不動,就會導致隱私部位的溫度升高,而且還會引發隱私部位血液循環的不暢,引發精索靜脈曲張。而睪丸是一個怕熱的器官,溫度太高就會導致精子質量下降,從而影響生殖功能。

而對於女性來說,久坐不動會導致隱私部位溫度和溼度都升高,從而會引發致病微生物的生長,可能會引發婦科炎症,進而影響生育能力。

疫情防控少外出,但也別久坐不動,會對身體造成5大傷害!


第三,傷害膝關節

久坐不動,如果再喜歡蹺二郎腿的話,會導致膝關節處於一種扭曲的狀態,長時間如此,就會導致膝關節的韌帶、關節囊等受損傷,而引發膝關節疼痛。

另外,久坐不動,下肢血液循環會減慢,會引發致命的下肢靜脈血栓。而在活動時,靜脈血栓就會脫落,脫落的栓子就會隨著血液流動而進入肺部,堵塞肺部的血管,而引發致命的肺動脈栓塞。

第四,會傷害脊柱

久坐不動,長時間保持一個只是,頸椎和腰椎的壓力都會增大,尤其是如果長期低頭、弓背,就會可能引發頸椎病、腰椎病,腰肌勞損等,造成頭頸部疼痛、腰背部疼痛不舒適。

疫情防控少外出,但也別久坐不動,會對身體造成5大傷害!


最後,久坐會增加早亡風險。

美國癌症協會通過對12.8萬人進行長達21年的追蹤研究後發現:久坐不動會導致14種疾病的死亡風險增高;如果每天坐著的時間超過6小時,比坐著不到3小時的人,總體早亡風險增加19%。


疫情防控少外出,但也別久坐不動,會對身體造成5大傷害!


這麼做,降低久坐不動的傷害

首先,那就是儘量縮短持續坐著的時間,不要超過30~40分鐘。可以通過去接水、上廁所來讓自己走動一下。

其次,要端正坐姿,不要蹺二郎腿、不要長時間盤腿坐。

第三,坐著的時候,要注意姿勢這麼調整:

1.保持肩膀放鬆,眼睛直視前方,保持視線與電腦頂端或顯示器的上1/3處平行。

2.在使用鍵盤鼠標時,手、手腕、前臂最好呈一條直線,肘部自然彎曲。

3.後背挺直,臀部應該能接觸到椅背,可在靠背下方放個小靠枕,讓下背部保持一種自然的“C字型”曲線。

4.腿部和腰部成直角,不蹺二郎腿,身體重心均勻地放在臀部,大腿大致平行於地面,膝蓋可稍低於臀部。

5.雙腳:雙腳平放在地面上,如果兩腳夠不到地面,可以放幾本書墊在腳下,使踝關節自然呈直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