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合、樞,六經以陽氣為用(六經開合樞解)

六經開合樞,是一個完整六經周流循環過程,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各有所司,這整個系統很多人並沒有完全理解,現在我們就來講講這整個六經開合樞……

中醫思維| 開、合、樞,六經以陽氣為用(六經開合樞解)

太陽寒水主開

太陽為開,為陰出陽也,什麼叫陰出陽?這個出字,就是指氣化,太陽寒水氣化則可進入營衛,陰氣化成陽,其實這就是所謂的全身陽氣,運行的一個總部來源,這樣我們就好理解太陽了,當太陽的開機,異常時會如何?就是營衛中陽氣不達,也就是常說的表虛,表層陽氣虛了,寒邪就容易侵入,這就是太陽寒邪的由來,桂枝湯證、麻黃湯證都是此列,當然也包括太陽腑證,如停飲類,實則都是陽氣虛弱所致。

少陰君火主樞

太陽開後,陰出陽,陽氣達體表,而後,由少陰樞動,這個樞就是是樞轉,人體是一個平衡系統,太陽開後,陰氣氣化成陽氣,而就如太極陰陽圖,陽氣是需要運轉的,這個少陰主樞,實際就是太陽和陽明之間的樞轉運化,君火主一身之火,全身陽氣的宣通運轉,全在於這個少陰之樞轉。

陽明燥金主合

陽明為合,經少陰樞轉陽氣後,合陽入陰,可以理解為液化,人身水氣的吸收與收藏入裡,重點是“合陽入陰”這四個字,水氣本身是死水,只有陽氣入內,方是活水,陽明一經,其作用實際就是五行中的金氣,收陽入陰,以鼓動人體之水。

中醫思維| 開、合、樞,六經以陽氣為用(六經開合樞解)

如飲用水,進入身體後,進入胃、小腸、脾、肺,而這部分水,若沒有陽氣的作用就是死水,因有了陽氣鼓動,而能疏布全身,水分從消化系統進入身體就可以看成是水分的吸收與收藏,由於胃與大腸都有吸收水分入裡的主要功能,故將他們都定義為陽明,主合。

太陰溼土主開

太陰為開,和太陽一樣為開機,所不同的是太陽是陰出陽,陰氣液化成陽而出,而太陰是陽入陰由陽明合陽入陰後的銜接,進一步液化,這裡的開,就是陽入陰之開。

當這個太陰開機不利的時候,會如何呢?開機不利,就是陽氣不通,太陰無陽入入內,然後就有了“腹滿而吐,食不下,時腹自痛,自利益甚”等等,系列的太陰症狀,這就是陰證的開始。

少陽相火主樞

同樣的,太陰之陽入陰後,也需要樞轉,所以少陽為樞,這個樞同少陰之樞轉是一樣的,運化陽氣達厥陰,這裡的相火實際就上就常說的龍火,命門火,元陽之火。

所謂“相火下蟄,水髒溫暖而水腑下利,則出不至於遺,藏不至於閉,水道通調矣”,一句話就道出來相火樞轉之作用和功能,水下之火,樞轉而運化,則水溫運而通調水道。

中醫思維| 開、合、樞,六經以陽氣為用(六經開合樞解)

厥陰風木主合

厥陰為合,合的是什麼?有何作用,其原為何?

上面說了太陽、少陰、陽明、太陰、少陽,那麼最後,這個厥陰就留給你自己思考吧……

其實六經開合樞並不神秘,說白了就是陽氣的周流運轉,六經各司其職去運化開合,重要的只是我們要理解人身之能量在於陽氣,在上用以宣通全身,在下用以溫水疏布,人身一處陽氣不到便是病,人身70%的病皆是陰病,我們在實踐時,除了排除真陰虛之證以外,遇到所有的寒證,要考慮的其實就是陽氣的流通。

記住一句話:陽氣通則運,不通則病。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侵刪。有問題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記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