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不能再嚴重些?”一條中學生的朋友圈揭露教育真相

“疫情就不能再嚴重些?”一條中學生的朋友圈揭露教育真相


1

“疫情就不能再嚴重些”?


截止北京時間3月30日,中國確診人數達到82451例,死亡人數3311例。


國外確診人數高達639729例,死亡人數30659例。


至今為止,全球確診人數將近72萬,死亡病例3.3萬!


可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卻有一位中學生在朋友圈說“疫情就不能再嚴重些?”


“疫情就不能再嚴重些?”一條中學生的朋友圈揭露教育真相


要知道,每一天,不斷跳動的數字都是一條鮮活的生命。


疫情再嚴重一些?嚴重到什麼地步呢?


不知道這個孩子內心所想,但是所說的每一個字都讓人感到可怕,無比的膽戰心驚!


這難道就是我們祖國的花朵?我們祖國未來的少年嗎?


這位中學生說:

昨天上海多了19個治癒的新冠病例,眼看疫情有好轉不能在家自學多久了。


在學校學還要面對很多沒必要上的課和活動(如音樂課)還會受到多管閒事的同學影響,疫情就不能再嚴重些。


新冠病毒,前進四!

在他眼裡,所有跟主課成績無關的事,都被視作絆腳石,無論文體課程、還是同學交流、甚至關乎生死、國計民生的疫情。


字裡行間透露出的那種自私冷酷,隔著屏幕都讓人不寒而慄。


人吶,不能缺乏良知,不能對生命失去敬畏,否則跟野獸有什麼區別呢?


有人曾說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是必須得有良知,只有這樣才能學會尊重他人,敬畏生命!


在疫情期間,與發朋友圈的中學生截然相反的是“青少年逆行者”。


在他們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責任與擔當,看到了一個國家的新型力量,看到了愛與生命!


2

疫情期間的“青少年逆行者”


17年前,非典時期,你們保護我們。17年後,新冠疫情,現在換我們來守護你們。


“如有不幸,請捐贈我的遺體研究攻克病毒”。


這句話出自一個95後的小姑娘,她叫做李慧。


“疫情就不能再嚴重些?”一條中學生的朋友圈揭露教育真相


她認為自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護士。但是在疫情期間,她卻做了不普通的事。


她主動請纓奔赴一線,並且說:“我不是很優秀,但是關鍵時刻我不會退縮。”

我自己連飯都不會做的一個人。


然後跟護理病人的時候,就是要給他們擦大便,然後換尿不溼,換護理墊,有時候會搞到手上什麼的。


但這些跟採集咽拭子相比,都算輕鬆的,因為那要冒很大的風險。


病人往往會因為生理反應而不由自主咳嗽,大量高濃度的病毒便會隨之噴湧而出,給醫護人員造成極大的危險。


那個時候已經就是想到了最壞的結果了,就已經往那方面想了。

沒有人會不畏懼死亡,身為護士的她同樣如此。


但是在她心裡深深地明白:醫生和護士是病人最後的希望,如果連他們都退縮了,那麼病人心裡最後的一道光,也就滅了!


同樣如此,跟她一樣奔赴一線的還有一個叫做單霞的護士。

沒有女孩子不愛美,但是她毅然決然還是剃光了頭髮。


我們卻發現,這樣的她原來更美了!


“疫情就不能再嚴重些?”一條中學生的朋友圈揭露教育真相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神經內科護士單霞剃光了自己及腰的長髮,因為要避免交叉感染,節約穿防護服的時間。


她說:“頭髮沒了可以再長,現在首要問題是保護好自己的同時,盡力量去救更多人。”


“疫情就不能再嚴重些?”一條中學生的朋友圈揭露教育真相


簡單的一句話我們從她的身上看到了責任與擔當,當她穿上護士服的那一刻,整個人都在閃閃發光,也許天使就是如此吧。


從武漢“小湯山”,我們看到了中國力量與速度,可是你知道嗎?


武漢小湯山的建造者,有90%都是90後。


“疫情就不能再嚴重些?”一條中學生的朋友圈揭露教育真相

聽到要建造小湯山,他們紛紛主動請纓,要上一線。


有的剛從其他項目完工回來,卻又轉身前往一線,甚至來不及和家人告別,就緊急的投入到建造中。


他們難道不害怕嗎?


他們也是平凡人啊,會害怕自己會感染,會害怕自己會有什麼危險。


可是在一切恐懼心裡面前,勇氣與正義則佔了上風。


在他們心裡更加重要的是責任與義務。


這樣人啊,最可愛了。


什麼是一個人最好的標籤呢?


我想,良知與道德就是一個人最好的標籤了吧。


從這些青年逆行者身上,我們看到了祖國的希望與擔當,也讀懂了少年強則中國強這六個字!

3

知識是力量,但良知才是方向


在疫情期間,有很多家長非常注重孩子的學習,一堂緊接著一堂的網課,還有課外的學習和作業。


但是有很多家長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品格的鑄造。


俗語說:知識改變命運。


但是良知才是方向,只有選擇對了方向,才能永久走下去。


在疫情面前,這些青少年的表現讓我們感受到了“天壤之別”!


那些“青年逆行者”以及先天下之憂而憂的青年,我們在他們身上感受到了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態度。


而反之,那些缺乏良知,自私自利的年輕人,則讓人感到可怕和恐慌。


思想家呂坤說: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達人之障。

自私自利的孩子,他們缺乏良知,缺乏同理心,缺乏家國情懷。所以,如果他們越努力,越成功,反而會對這個社會的傷害更大。


就像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話: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無才是半成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無德無才是廢品。


我們國家需要的是德才兼備的人才,如果僅僅只有才華而不具備良知的話,那麼這個人極度危險。


南懷瑾曾說:做人第一等重要,教育孩子先教做人。


他說:

一個人為什麼要讀書?


傳統中最正確的答案,便是“讀書明理”四個字。


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


如果要問中華民族,中國人素來的教育目的是什麼?


讓我們再重複一句:是為了“做人”,而不是為了“生活”。

因為只有學會了做人,才能在奔向成功的路上越走越遠,而良知就是學會做人的第一步,如果沒有良知,那麼就會走向懸崖。


蔡元培說:“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知識和本領是力量,良知和人格才是方向。


何謂良知?良知即為德,即是非善惡之心,孝悌惻隱之心,真誠惻怛之心。


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均推遲開學。


在這個超長“假期”裡,我們不能讓孩子置身一切事外、只安心讀書,他們需要在生活中,感受父母的付出,體會社會的冷暖,為世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貢獻,即使做不了什麼,至少也要心存善念、胸懷感恩。


品與學是人生的兩條腿,只有兩條腿都健康,孩子的人生路,才能走得精彩而穩當。


願我們的孩子都能擁有健全的人格修養,擁有良知與正義,擁有責任與擔當!


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與大家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