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批退單、撤單、停單,是否會加速產業轉移?

3月26日,新華社消息,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領域都受到影響。中國製造也經歷了不少波動。


一邊是大量企業迅速轉產、復工復產的“硬核”操作,一邊也有部分企業難以達產,存在訂單交付的風險。隨著海外疫情的蔓延,不少外向型製造企業感到壓力。


疫情之下,工廠還好嗎?


疫情擴散至全球,大多數廠商的日子都是不好過的。


“現在這些項目,做著做著全部都停了,基本廠裡工人都閒著沒事幹,能放假的就放假。就在上個禮拜,幾個大廠都解散關門了,就是沒有項目做。”3月24日,東莞一企業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

全球大批退單、撤單、停單,是否會加速產業轉移?

另一家位於東莞、主營建築、展廳、橋樑的鋼結構加工企業的負責人楊先生同樣表示,境外訂單目前沒有接到需投標項目,特別是香港。年前有意向的香港訂單現在處於暫停狀態。”


而如今,在東莞完工的商品卻被迫壓在碼頭、無法發貨,這其實也是廠商們的無奈之舉。“附近工廠有給飛利浦做玻璃的,貨都做好了,但現在不讓發貨,得等通知。很多廠家有大貨壓在碼頭,還要交錢存管。”湯先生無奈地說道。


“上個禮拜,旁邊工廠60萬的鞋服訂單,馬上就取消。”湯先生的言語中也透著對境內市場競爭激烈的無奈,“因大陸產能過剩,珠三角都是主要面向香港、海外,很少有做大陸市場的。現在進入大陸都好難,根本找不到路子進去。”他說。


是否會帶來產業轉移?


有外媒報道,疫情對我國全產業鏈產生影響。疫情發生後,也有聲音開始擔心,企業會加速將工廠遷移到海外


全球大批退單、撤單、停單,是否會加速產業轉移?

“疫情的影響主要是生產的臨時受挫或延遲,中國製造的生產能力沒有受到破壞。不能因短時個別訂單轉移而簡單下結論。”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政策法規研究所所長欒群說。


全球大批退單、撤單、停單,是否會加速產業轉移?

多位大型製造企業負責人均表示,在供應鏈的配套以及生產的協同和效率上,

東南亞和國內仍有較大差距。雖然疫情會帶來影響,但其他國家和地區並不會因此而具備承接製造生態的能力。此外,中國也是眾多商品的最大消費國,市場的需求在,就會孕育更多生機。


疫情帶來哪些啟示?


一場疫情如同一次大考。經受了壓力與挑戰,中國製造也在反思。


供應鏈的安全至關重要。隨著國際分工不斷深化,全球供應鏈體系不斷擴展,供應鏈能否處於優勢地位是衡量一國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疫情發生以來,國內眾多鞋裝、電子、汽車企業能夠迅速轉產口罩,靠的是穩定而靈活的供應鏈。未來更好應對風險挑戰,抓住機遇,也需要強大的供應鏈


全球大批退單、撤單、停單,是否會加速產業轉移?

數字化轉型迫在眉睫。“疫情會‘逼迫’一些企業提升風險意識,更加註重練內功。近期,中央和相關部門、地方有關恢復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一詞頻繁出現。工信部發布關於推動5G加快發展的通知,提速5G網絡建設,培育新型生態。一系列旨在發力於科技前端、築牢數字基礎的舉措,目的就是通過數字化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製造與消費、金融等各環節緊密相關。確保製造業的穩定發展,經濟社會各環節也要協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