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鑫系”持股被質疑“強平”,朱共山的資本運作“玩不轉”了?

在協鑫集成股價大幅下跌之際,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質疑是否是因為“協鑫系”成員遭遇“強平”所致。“鹽城首富”朱共山一手打造的“協鑫系”頗有影響力。鼎盛時期,朱共山在港股、A股坐擁多家上市公司。如今的“協鑫系”早已沒有了往日的風光,面對跌跌不休的股價和高比例質押已讓協鑫集團“坐不住”,開始“兜底”號召員工增持。


“協鑫系”持股被質疑“強平”,朱共山的資本運作“玩不轉”了?


3月30日,協鑫集成稱近日收到公司控股股東協鑫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協鑫集團”)提交的《關於倡議公司全體員工增持股票的函》,鼓勵公司及全資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全體員工積極買入協鑫集成股票並承諾,凡在3月30日至4月30日期間淨買入協鑫集成股票,且連續持有12個月以上並在職的員工,若虧損,由協鑫集團予以補償”。

上市公司鼓勵員工持股若虧損則大股東“兜底” 曾在2018年一度“火熱”,而大股東“兜底” 也被投資者認為是員工“反向”解救高質押即將“爆倉”的大股東。如今這一操作卻再次出現在“協鑫系”。

協鑫集成3月24日股價突然閃崩跌停,25日繼續一字跌停,對於突如其來的連續跌停。26日早間,協鑫集成發佈公告稱,協鑫集團及江蘇泗陽經濟開發區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泗陽經開區實業”,系泗陽縣人民政府全資國有資本運營平臺公司)擬增持金額不低於人民幣5億元,不高於人民幣10億元。

在鉅額增持下,協鑫集成股價開盤再次跌停。而股價的異常大跌也引起了投資者的關注,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提問,第三大股東華鑫商業保理質押是否爆倉?根據同花順數據顯示,華鑫商業保理持股5.2億,佔總股本10.23%,質押率100%;除了第三大股東,第一、二大股東均有高比例質押。

//

股價大跌被質疑“爆倉”

//

3月24日協鑫集成股價在上午10:30左右“閃崩”跌停,25日繼續一字跌停板。協鑫集成很快進行了回應,稱公司生產經營一切正常,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季度受到一定衝擊,目前仍在積極對沖影響。在晚間的公告中,協鑫集成補充稱不存在未披露的重大事項,控股股東亦未買賣公司股票。

26日開盤前,協鑫集成火速拋出增持計劃,公告顯示,控股股東協鑫集團及江蘇泗陽經開實業將在未來12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擬增持金額為5億至10億元人民幣,資金來源為協鑫集團及江蘇泗陽經開區實業自籌取得。江蘇泗陽經開實業系江蘇省泗陽縣人民政府全資國有資本運營平臺公司。

協鑫集成“拉上”國資拋出鉅額增持利好似乎急於止住股價繼續下跌的頹勢。然而市場並不買單,股價開盤再次跌停,截止收盤,股價大跌6.57%。而股價的異常大跌也引起了投資者的關注,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提問,第三大股東華鑫商業保理質押是否爆倉?

根據同花順數據顯示,公司第三大股東為華鑫商業保理(營口)有限公司,持股5.2億,持股比例10.23%,質押率100%,而華鑫商業保理的實控人為協鑫集團。其在2019年6月24日質押了2.6億股;8月28日又質押了1億股,9月30日再次質押1.6億股,根據測算,目前已接近平倉線。

截止目前,公司控股股東協鑫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公司股份21.15股,佔公司總股本的 41.61%。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其所持有公司股票累計質押股份數為18.74億股,佔其持有本公司股份總數的88.63%, 佔公司總股本36.88%。其中第一大股東營口其印投資質押率為79.99%;第二大股東協鑫集團的質押率為93.74%。

值得注意的是,協鑫集成並未在公告中提及控股股東或一致行動人被動減倉(遭質押方平倉),但不能排除質押風險觸發持倉機構的風控閾值,令其股票遭到拋售。

//

“協鑫系”的資本版圖

//

從發展脈絡來看,協鑫系早先從傳統熱電起家,其創始人朱共山被稱為“民營電王”,後在光伏巨頭沒落的2011年步入光伏行業,並將“協鑫系”塑造成世界級能源企業。據協鑫集團官網顯示,其已構築成電力、光伏、油氣、金融及半導體在內的多個板塊,並擁有協鑫集成、保利協鑫、協鑫新能源、林達控股、協鑫能科等上市公司為主的協鑫系資本帝國,成為光伏行業最擅長資本運作的企業。

而朱共山更是擅長資本運作,標誌性事件則為借殼超日太陽。2015年,協鑫系通過參與重整與主營太陽能組件資產注入將陷入危機的超日太陽改造為協鑫集成,成功登陸A股。然而,退市風險消除,協鑫集成的業績卻始終不佳。

2016年,協鑫集成實現淨利潤虧損2691.16萬元,與2016年度業績承諾數差異為8.27億元。進入2017年,協鑫集成的業績依舊疲弱,在此情況下,協鑫集成作出一項重大投資。擬出資約10.5億港元收購協鑫新能源10.01%股份,交易完成後公司將成為協鑫新能源的第二大股東。

通過收購兄弟公司股權,市場期待協鑫集成業績能夠得到改觀。2017年上半年,協鑫新能源實現收入18.12億元,歸母淨利潤18.12億元。協鑫集成表示,本次通過收購協鑫新能源10.01%股權,投資下游光伏電站業務,符合公司圍繞新能源行業進行資產或者資本整合的戰略,也符合公司的長遠發展戰略。

朱共山在新能源產業風生水起之後,開始跨界金融,2017年10月16日,保利協鑫公告稱,公司同意收購及賣方同意出售目標公司2.99億股股份,總代價為2億港元。根據港股上市公司林達控股公告,所謂的目標公司即林達控股,這標誌著協鑫系在金融業的佈局往前邁出一大步。

//

沒有新能源產業支撐的資本“玩不轉”了

//

不過,就在朱共山依託新能源產業擴張其版圖之際,突如其來的5·31光伏新政卻讓光伏行業尤其是製造端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新政明確宣佈暫停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指標、下調新投運光伏電站的補貼標準等規定,且自發布之日起全面實施。

在光伏受阻之後,協鑫集成著手佈局第二主業半導體。2018年12月7日晚,協鑫集成發佈了其總額50億元規模的定增預案,幕資將用於投資半導體項目、C-Si材料深加工項目等及補充流動資金。

但是進軍半導體計劃一度沒有下文。2020年2月25日晚間,協鑫集成發佈定增修改預案,擬發行不超過15.25億股股份,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50億元,將全部用於大尺寸再生晶圓半導體項目、阜寧協鑫集成2.5GW疊瓦組件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曾經千億市值的光伏龍頭協鑫集成卻徒有其表,借殼上市不到1年,便出現虧損,2019年三季度淨利潤虧損0.36億,扣非虧損1.99億,截止3月30日,市值僅為167億。

而協鑫集團在港股的三家公司保利協鑫、協鑫新能源、林達控股早已淪為“仙股”,“借殼”上市的協鑫能科第一、二大股東分別為上海其辰投資和協鑫創展控股,而兩者的實控人均為朱共山。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9月30日,上海其辰投資和協鑫創展控股質押比例分別為91.14%、100%。

也就是說,朱共山的資本運作能指望的只剩A股兩家上市公司,不過從質押比例來看,兩家上市公司已經黔驢技窮。而隨著協鑫集成股價的大幅下跌,協鑫系的質押面臨平倉,這也難怪協鑫集團拋出增持計劃股價不漲反跌後又“兜底”號召員工買入。


“協鑫系”持股被質疑“強平”,朱共山的資本運作“玩不轉”了?

https://cdnh5.laohucaijing.com/kjj_lh/pursuit.html?vipThemeId=14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