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說丨第一次親歷直播:別無選擇,這件事我們只能做得更好


本週五(2月20號),老牛說•面對面做了第一次直播採訪。採訪對象是1984年出身的歐陽振華。

第一次直播,場景就在歐陽振華辦公室,從晚上19:30開始,原訂1個小時解決問題,最後結束是在21:00左右。

從流量看,高峰期出現在最後,數字上突破1000。這個流量看上去並不多,但我覺得可以了。因為按傳統的做法,如果不直播的話,稿件只能在華夏陶瓷網公號上看到。而其過往閱讀量也一般在2000左右。

所以,第一次直播採訪,增加了一倍的閱讀量,這個成績應是及格的。我是這樣看的。

而且,如果接下來,準備足的話,比如傳播做得更好,時間選擇更講究(比如20:00開始),對談雙方更放得開的話,流量應該會更大。

直播結束後,大家意猶未盡,又聊了一個多小時。話題包括媒體的轉型,比如怎麼做華夏陶瓷網的抖音號。

恰好我們的抖音號剛做了一個禮拜。新聞屬性的抖音號怎麼做?怎麼定位?如何徹底甩掉傳統思維?如何同時養更多的號?應避開哪些bug?如何用年輕人?甚至如何放權?

等等,歐陽振華的指點,對我而言充滿著顛覆的意義。

我是一個很容易上癮的人。所以,我的預感是,接下來可能會花更多的時間在抖音上。而華夏陶瓷網抖音號公司也將會投入更多的發展資源。


老牛說丨第一次親歷直播:別無選擇,這件事我們只能做得更好



今年的開局,帶有濃郁的戲劇色彩一一意外、悲情、反思、正義、邪惡、溫暖、激辨、奮進,一部正劇該有的元素基本都有。

而這其中一個插曲是,各路人馬都出來做直播,從大咖,到培訓師,再到終端門店店長,以及企業總部的高管、總裁都被迫直播。

老實說,大家匆忙上陣,景象是很熱鬧,但其中也難免魚龍混雜,直播質量良莠不齊,業績播報虛虛實實。

所以,我相信,這次直播大潮退去之後,裸露出來的,無論企業、經銷商還是培訓機構,都是本身有實力,有乾貨的。

歐陽振華專業是英語,這有些意外。他2012年到佛山開始做電商。至今旗下已有八家建陶天貓品牌,及兩家副食品、童裝、皮具品牌。

其中,合作經營的“新中源”品牌躋身雙十一銷售榜前三,自有品牌“簡非瓷磚”已經連續七年穩定在全國瓷磚品類線上銷售前十。

天貓上的品牌也叫淘品牌,2013、2014、2015的時候曾經火過一陣子,以後便整體逐步衰落。讓人更驚奇的是,歐陽振華的電商業務都一直存活下來,而且手上握有8個品牌,高峰期員工60多人。

歐陽振華為什麼在線上獲客成本這麼高的情況下,做電商年年都可以賺錢?其中一個答案就是:通過淘寶直播、抖音等方式引流。

而這也正是歐陽振華抖音直播課受經銷商們歡迎的主要原因。因為他一直在實踐,肚子裡有乾貨。不像有些培訓師,只會講理論、講邏輯,所以註定不討好。

有一個案例,歐陽振華的小夥伴講的,說有個品牌兩個經銷商聽課後,馬上開抖音直播,一個接了15萬平方的工程,一個接了50棟別墅。故事傳開後,品牌老闆一直追著歐陽振華要搞戰略合作。


老牛說丨第一次親歷直播:別無選擇,這件事我們只能做得更好



最近差不多兩個月以來,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企業/經銷商都在做線上蓄客預售,或依託微信社群,或搞抖音直播。

家裝公司也是這樣玩。總之,就是在線上獲客。

傳統依託平臺線上獲客要不成本很高,比如,天貓、京東,從這上面找流量,你付不起那成本。

現在有兩個很火的專業術語,一個叫公域流量,一個叫私域流量。天貓、京東、淘寶是公域流量,而抖音、微信、微博是私域流量。

這兩者最大的區別是,公域流量要花錢,私域流量不花錢。

所以,我們看到,疫情期間,經銷商都在做私域流量,即做微信的社群營銷,比始微購會之類的秒殺活動。還有就是抖音直播引流、蓄客、賣貨。

而廠家則是通過在淘寶、京東,或者齊家•住唄等第三分平臺搞直播,收訂金,實現線上線下門店的聯動促銷。

私域流量,在小編看來,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人海戰術。一個微信群,少則幾十人,多則可達500人。而且,500人群,還可以建幾個,十幾個。個人微信號,你也可以擁有十個八個,前提是你有那麼多臺手機。

而且,這麼多微信號,簡單的加客戶微信以及標準化回覆,都不需要人工做,可以通過人工智能實現。

如果要做得更加精準,每個群的人社會身份、愛好、興趣、理念必須趨同。而且,除了福利,還需要組織些線下活動,以增強群裡的粘性。



從2月10號居家辦公到17號辦公室輪留上班,再到24號全員正式復工,至今已1個多月。

這一個多月最大的體會是什麼呢?

我的感想是,嚴峻的疫情倒逼企業和經銷商本能或理性地作出反應一一數字化營銷,在線獲客。

然而,要玩轉線上那一套,也非一日之功,不僅要拼總部人才,還要拼終端經銷商網絡規模,以及經銷商質量。

這次“雲端”之戰,凡是戰役打得轟轟烈烈的,且有良好轉化變現的,基本都是實力品牌。可以毫不留情地講,一次直播營銷已在眾多陶瓷品牌中劃出了一道實力分界線。

我的另外一個比較強烈的感受是,這次疫情倒逼出來的,表面是企業、經銷商線上獲客變現的能力,而本質上則是他們的C端思維

像陶瓷建材這樣的耐用低頻、重度體驗消費品,需不需要廠家直接做C端?

過去我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模糊的。大多數人會認為做C端應是終端經銷商的事,再則廠家直接向C端推廣,成本太大了,且傳統的央視、機場、高鐵廣告也難形成轉化。

但現在問題是,條件變了,而且是鉅變。尤其是抖音、微信等私域流量的超級平臺(工具)的存在,而且是零成本使用,你說我們作為總部,還不能一步觸達到C端嗎?

很多人懷疑,說那些動輒二十三萬流量,幾千上萬轉化的宣傳都是在吹牛。有沒有一點誇大成份呢?當然有。

但是,歐陽振華說,他在跟蒙娜麗莎等品牌經銷商上直播課時,都會動員他們來做短視頻,放入品牌抖音號。

歐陽振華還給我講了一個公式:1000×5×500=250萬。翻譯過來,就是1000個經銷商,每個月做5個短視頻,平均每個視頻播放量500,這樣,一個品牌一個月在抖音上就獲得免費呈現250萬次。

這個數字肯定是造不了假的。所以,還是那句老話一一任何轉變都是從認知開始。

轉型之戰,就是認知之戰。不轉型、無力轉型,結果只有一個,即越來越被甩在隊伍後面,直到最後消失。



作者 | 老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