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聽到讀的華麗轉身3:學英語精讀好還是泛讀好?

這是關於英語朗讀的第三篇文章,讀英語竟然還有這麼多講究?沒錯,英語朗讀大有文章。第一篇《英語閱讀並不難》我們討論了“聽”先於“讀”的重要性,何時開始朗讀練習,以及拼讀和認讀兩種方法的區別;第二篇《英語朗讀技巧》轉入實戰,從讀前的準備工作、朗讀的方法和技巧、讀後的善後工作三個方面展開討論。還是發現還有一些內容沒有談及,彙總成第三篇,供各位爸媽參考。

朗讀讀物的選擇

現在作家不叫作家叫寫手,書不叫書叫讀物,因為讀物的概念比書更寬泛,比如電子類的、包括微信文章,甚至廣告、說明書,只要適合、都可以拿來讀啊,往往這種隨時隨地的閱讀更能增加詞彙量。

現今網絡共享給大家帶來海量資源,資源匱乏的話只能有啥讀啥,資源爆炸的話也會選花眼、選昏頭。為孩子選擇合適朗讀讀物很重要,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之後的朗讀能否順利和成功。

首先,從生詞覆蓋率、趣味性等方面為孩子選擇難度合適的繪本或分級讀物。

如果孩子基本順利地從頭讀到尾,說明生詞覆蓋率太低了,可以進入到下一級別的分級讀物了;如果孩子讀兩句就碰到生詞,甚至每一句都有生詞,說明難度太高了,繼續這一難度可能會挫傷孩子的朗讀積極性。一般來說,每頁生詞不要超過5個為宜。

從聽到讀的華麗轉身3:學英語精讀好還是泛讀好?

這也是因娃而異的,順服的或者抗挫力比較強的孩子,哪怕每句一個生詞也能頑強地讀下去;但是像超超這樣的刺兒頭,生詞一多早就嚷嚷了,“It's too difficult for me.”。

趣味性也是選擇讀物的重要依據,儘量選孩子是孩子感興趣的題材。一旦孩子對讀物內容感興趣,就算生詞多一些,他也能夠克服困難讀下去,因為孩子迫切想知道故事的結局啊。由此可見,生詞覆蓋率、趣味性、孩子性格三者間是密切關聯、互相影響的。

從聽到讀的華麗轉身3:學英語精讀好還是泛讀好?

值得一提的是,朗讀是需要一定意志力付出的。除了不斷鼓勵,有時候可以適當“逼一逼”,就像中文識字也會有段痛苦的過程,但是當孩子掌握了足夠的常用詞彙量,他就會逐漸品嚐到自主閱讀的快樂了。當然,要怎麼“逼”,“逼”到什麼程度,還要根據孩子的性格和讀物的難度具體而定。當每天固定時間、固定量的英語朗讀形成習慣後,孩子牴觸感會降低,漸入佳境。

其次,插圖不能沒有,也不宜過多。

沒有插圖、黑壓壓都是字母,對剛開始進行朗讀練習的孩子來說,心理上會產生恐懼。圖太多也不合適,孩子會分心,眼睛光顧著看圖,注意力被圖片分流。在超超朗讀過程中,這一現象比較明顯,一旦圖多了,就會讀錯、讀串行。

第三,把孩子以前聽過的讀物再拿出來讀一遍是不錯的選擇。

親子共讀階段,孩子其實在聽讀物,而不是在讀讀物。這一階段用過的書不要丟掉,到朗讀階段再次拿出來給孩子讀。這些書對孩子來說更有親切感,上面可能還有孩子兒時的塗鴉,有些充滿了童趣,有些連孩子自己都分辨不出當時畫的是什麼,追著我問畫的是啥? You ask me, I ask whom?

從聽到讀的華麗轉身3:學英語精讀好還是泛讀好?

從聽到讀的華麗轉身3:學英語精讀好還是泛讀好?

朗讀的進度則不必按照親子共讀時那樣一本接一本來。我在前面說過,如果按照先聽後讀的原版路線進行英語早教的,到了朗讀階段進展會比你想象的快。打個簡單的比方,如果給讀物編個號,親子共讀階段按照1 2 3 4 5 6 7 8 9順序按部就班,到了朗讀階段可能就是1 2 4 9這樣跳著讀,而且迅速進級,可能不久就可以開始朗讀初級章節書了。

第四,個人覺得不宜選擇科普類繪本作為朗讀練習讀物。

很多爸媽的想法很完美,既開展了朗讀練習,又進行了科普啟蒙,一舉多得,一步跨N級臺階。但科普文章目的是闡述科學原理的,趣味性有限先不說,理解科學原理需要一定意志力付出,而朗讀也需要意志力付出,對孩子要求過高,容易遭到牴觸。

Learn to read Read to learn是兩個不同的階段。孩子從開始練習朗讀直到能夠自主閱讀是Learn to read階段,在這一階段主要是積累詞彙量和訓練朗讀能力技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一階段的讀物選擇都是圍繞這一目的,趣味性是首要的,知識性是次要的,在爸媽看來是“沒有營養的書”往往更能引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從聽到讀的華麗轉身3:學英語精讀好還是泛讀好?

當孩子閱讀英文不再成為負擔時,才正式進入Read to learn階段,這個時候才可以結合孩子的興趣,開始讀所謂“有用的書”,逐步加入各類學科知識,這一階段的英語學習稱為“學科英語”即用英語來學習學科知識。我看到有些英語培訓機構的廣告上堂而皇之寫著“學科英語”,但是看詳細介紹其實就是英語早教,這就有些偷換概念了。

學習方式的選擇

只要選擇好了合適的讀物,爸媽稍微預習一下,就可以馬上交到孩子手中開始朗讀,不需要太多前期的準備工作。在朗讀過程中出現少許讀錯或不理解,爸媽稍作解釋、快速解決,否則就放到朗讀結束後再處理,目的就是不要影響孩子朗讀的持續性和積極性,讓孩子覺得我們是在讀故事,而不是在學英語(即使偶爾刻意講解一些單詞、句型也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故事)。生詞、詞組都是放在朗讀後,利用碎片時間進行鞏固和複習的。其實不復習單詞問題也不大,常用詞彙通過多讀多看,一回生二回熟,早晚都會記住。

這種先讀文章、後學單詞,以讀故事為主的英語學習方法,被稱之為“自上而下”(Top-down Processing)的學習方法,是從整體到局部的學習過程。

而傳統學英語的方法,第一步先解決課文中的單詞,然後是詞組,再是句型和語法,最後才開始讀課文。這就是所謂“自下而上”(Bottom-up Processing)的學習方法,是從部分到整理的學習過程。

從聽到讀的華麗轉身3:學英語精讀好還是泛讀好?

對比兩種方法,前者以故事內容為核心,讓孩子覺得,主要目的是讓他讀一個有趣的故事,學單詞都是順帶的,孩子更容易接受,更適合在家庭中以親子英語教學的形式開展。後者以外語知識為核心,讓學生感覺不是在閱讀,貌似課文就是專門為這些外語知識而編寫的,學習的痕跡太明顯。

這兩種學習方法的機制和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前者通過無意識、自然而然的學習方式,獲得是一項

“技能”,就像游泳、繪畫一樣;後者教學痕跡較明顯,必須要投入大量意志力,獲得的是一門 “學問”。更重要的是,兩者在大腦中的存儲區域也是完全不同的,這已經得到了現代腦神經學實驗證明。

精讀泛讀的選擇

由上面的分析,輕而易舉地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很多爸媽的一個問題:英語早教是精讀好還是泛讀好?

精讀是指字斟句酌,逐詞逐字學,深入研究語法句型,採用的是Button-up方式;泛讀則以理解和掌握故事內容為目的,遇到生詞也不推薦查字典,而是靠聯繫上下文來猜測,採用的是Top-down方式。

在我看來,親子英語早教中的閱讀都應該是泛讀,以量取勝,以內容取勝,語言知識是在大量泛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不知不覺中掌握的,最終形成了英語思維。比如對一句英語病句,孩子可能說不出語法上哪裡有問題,但就是感覺不對勁兒,這就是所謂的“語感”。這種以泛讀為主的英語早教方式,是爸媽可以勝任的,也是孩子能夠接受的。

並不是說精讀不好,精讀也是需要的。泛讀只能實現基礎的閱讀和表達,要開展英語演講、或者寫一篇專業的英語論文,都離不開句型和語法的支撐,這些就要依靠精讀來解決。但是專業的事情還是留給專業人士來做,精讀的工作還是留給學校老師吧。爸媽何必要攬下這吃力不討好的差事,和孩子一起讀讀故事書,享受愉快的親子時光,其樂融融,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