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呼吸機就代表病危?3分鐘帶你瞭解呼吸機

最近呼吸機被炒得十分火熱。


對於新冠肺炎治療,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呼吸機是最有效的療法之一,通過佩戴呼吸機,可以有效改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血氧,降低死亡率。鍾南山院士在央視連線中也指出:經鼻高流量氧療、機械通氣,是目前治療新冠病毒肺炎的主要方式之一。


然而還是有很多人並不瞭解呼吸機,在多數人的認識裡,上了呼吸機就代表著病危了,這其實是一種誤區。


呼吸機的工作原理源自氣體的壓力差。

當人類用肺部進行吸氣時,呼吸肌收縮,胸廓容積增大,肺泡膨脹形成負壓,從外界吸入空氣。呼氣時,呼吸肌放鬆,肺泡因彈性收縮,肺內壓力增大,向外呼出氣體。

呼吸機就是利用機械的辦法實現這一壓力差,從而實現強制的人工呼吸過程。


一般而言,醫用呼吸機細分為無創機械通氣(Non-Invasive Ventilaton,NIV,即無創呼吸機)和有創機械通氣(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IMV,即有創呼吸機)兩大類。


上了呼吸機就代表病危?3分鐘帶你瞭解呼吸機

圖片源於網絡


無創呼吸機通過佩戴在病患臉上的密閉口罩供給氧氣,有創呼吸機的輸氧管則需要(通過氣管切開)深入病患的氣管。無創呼吸機的主要作用是維持通氣功能,多用於治療階段,而使用有創呼吸機一般則是患者已經無法維持呼吸功能或是呼吸功能衰竭了。


國家衛健委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提到,針對重型、危重型病例,採取無創或有創機械通氣等方式對患者進行呼吸支持,是重要的診療方式之一。


上了呼吸機就代表病危?3分鐘帶你瞭解呼吸機

圖片源於網絡


新冠病毒的一般病患可採用無創呼吸機,通過面罩連接到口鼻部,如仍不能達到治療效果,則需採用有創呼吸機,用氣管導管經口腔或鼻腔插入病人氣道內,或通過氣管切開進行插管,以達到救治效果。所以現在呼吸機成為了繼口罩、額溫槍之後的又一熱門產品。


近期,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國外對醫療裝備的需求急劇增長,尤其是對有創呼吸機的需求量特別大。按彭博社的說法,沒有一個國家不想從中國購買呼吸機。


在3月30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新聞發佈會上,工信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許科敏表示:


近期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國外對醫療裝備的需求也在急劇的增長。目前,我國有創呼吸機生產企業共有21家,其中8家的主要產品(周產能約2200臺)取得了歐盟強制性CE認證,約佔全球產能五分之一,已簽訂出口呼吸機訂單約2萬臺。


但在疫情影響下想大規模的增產並非易事,全部滿足所有的需求也是不現實的,我國將想方設法進一步提升重點醫療裝備的生產能力,為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做出更大的貢獻。


相關專業人員指出,面對龐大的市場缺口,即便目前所有呼吸機頭部企業產能全部翻番,要滿足全球的呼吸機需求也至少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以往在呼吸機生產領域,飛利浦,美敦力,瑞思邁,邁柯唯,GE等醫療器械巨頭挑大樑。


巨大缺口之下,眾多跨界“選手”也臨時“救場”,補充產能缺口。特斯拉、福特汽車、通用汽車、 本田、日產、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空客等多家相關企業也表示正積極探討如何最大程度支持呼吸機等醫療設備的生產。


上了呼吸機就代表病危?3分鐘帶你瞭解呼吸機


對於專業的醫療設備製造商而言,生產一臺呼吸機可能要花費多達40天的時間,從零起步的跨界企業可能要花費18個月才能實現量產。要想在短時間內實現大規模生產,這些“跨界”企業還需要面臨改造生產線、技術壁壘、零件供應、質檢審批等多個難題。


一臺呼吸機包含上千個零部件,一部呼吸機的生產,硬件和軟件都不能出錯。壓力驅動系統、患者回路、過濾器和閥門等任何一個零部件發生故障,整個機器就無法運轉。


流量傳感器在呼吸機中的應用已有近30年的歷史,在中高檔呼吸機中被普遍使用。它作為呼吸機氣路系統的重要部件,負責將吸入和呼出的氣體流量轉換成電信號,送給信號處理電路完成對吸入和呼出潮氣量、分鐘通氣量、流速的檢測和顯示。 流量傳感器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呼吸機參數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Winsen

F1031

流量傳感器

上了呼吸機就代表病危?3分鐘帶你瞭解呼吸機


呼吸機專用流量傳感器(F1031)利用熱力學原理對流道中的氣體介質進行流量檢測。產品使用新一代MEMS傳感器芯片技術, 可精確測量極小流量,具有很好的精度與重複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