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民俗文化—“扶乩”

神秘,表示难以捉摸,高深莫测。

乩童是一种职业,是原始宗教巫术仪式中,天神跟人或鬼魂跟人之间的媒介,类似西方宗教所称的“灵媒”。虽然被称为乩童,但实际上也有年纪很大的。神明上身则称为“起乩”,而整个过程则被称为“扶乩”。乩童现今主要活动于广东、福建、台湾和东南亚华侨聚集国家,在乩童仪式上台湾与泰国一带最为盛行。

常见上身的神明,在台湾有三太子、济公等,福建有玄天上帝、某府千岁王爷等,在有时也有家属的灵魂、孤魂野鬼等。乩童的工作除了当人、鬼、神之间的媒介外,还有收惊,有时甚至有治疗绝症的用途(虽然其实际效果还尚未得到证实)。

扶乩大体可以分为“阴媒”与“阳媒”,“阴媒”一般多是帮家属召请逝世祖先灵魂起来问话。“阳媒”自称天神附身能为信众消灾祈福,是真正意义上乩童也称同乩。乩童又可以细分为文乩与武乩,神明附身在他们身上时称为“起乩”。

文乩起乩大致以吟唱、口述的方式,帮信众医病、解惑;武乩主要是帮信徒镇鬼安宅,有时在街上看到手执五宝(七星剑、鲨鱼剑、月斧、铜棍、刺球)巡街绕境的乩童,就是武乩。

一般童乩的来源有三:一是先天的由神明挑选,并施予个人各种症状,使其担任乩童;二是老童乩的传承,年老的童乩退休之前,找一位合适人选继承衣钵;三是后天的个人自行起童,受现场情境影响而起童,成为童乩。

要成为一位称职的乩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过庙中主神挑中成为乩童之后,必须身心纯净,会在适当时辰起乩,即神灵靠身设案办事,除了指示处理庙内事物外,也接受善男信女们的问事;一般案台边都会有一位或多位协助的人手,多为庙里的理事或乩童的亲人。

不同的神灵借乩童肉身办事,诸神的方式各异,观音娘娘偶尔会唱些衷怨的经歌,天师爷也会有不同的经文;下来办事的神明,大多都会开一些咒纸,或教善男信女们怎样的安排一些事务以化灾解难.这一些都是通过乩童来转达的。此时乩童本身似乎是魂不附体的,自己是不知道本身在做什么,一直到退乩神明离身就位回座金身,乩童才似初醒且会感身心疲惫。 有时候,乩童也会前后有不同的神明上身,同样的当有些时候,神明不再借身于乩童,基于某种利益问题,就会变成神棍招摇撞骗,这点务必小心真伪乩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