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与唐鉴之间的对话

曾国藩决定而立之年做圣贤。当时,所有人都很吃惊。因为他的“优点”实在太多了。逐一数落:好色,浮夸,易怒,庸钝,冷血等。这种秉性,简直跟圣贤相差甚远。但他想做圣贤,有他的理由。他是曾子的第七十代孙。祖上曾子是孔子的晚期弟子,曾子的父亲曾点也拜在孔子名下。曾子参与过编制《论语》、著写了《大学》、《曾子十篇》等著作。

这种宗圣级的人物,一直是曾国藩向往的。想到曾家祖上荫德,子孙应当发扬光大,吾辈不做圣贤,此生岂不虚度?所以,曾国藩决定朝着圣贤的道路奔去。


曾国藩与唐鉴之间的对话

曾国藩


要做圣贤,必须有个好老师。于是,曾国藩找到了大儒唐鉴,拜其为师。当时的场景应该是这样的。曾国藩到了唐鉴的府上,唐鉴候茶相迎。曾国藩道:“唐老师,我想向您请教一下,如何做圣人?”

唐鉴抬头看了看他,呡了一口茶,半晌不语。曾国藩心中忐忑,看见老师不动声色,不知言语是否过于冒昧。须臾,唐鉴道:“不急,先喝茶,试试这茶如何?”曾国藩举杯喝了一口,也不知滋味,只是问道:“嗯,先生可否为我说下圣人之道?”唐鉴不应,示意道:“沏茶。”

一个丫鬟走了出来,皓臂如玉,笑意嫣然,给曾国藩沏茶。曾国藩抬眼一看,心道:“我靠,这老先生家里竟有如此漂亮的妞。”那丫鬟沏完茶,款款退下。曾国藩目不转睛,喉头动了一下,怅然若失之态,溢于言表。

唐鉴看在眼里,轻咳两声,曾国藩才转过头来。唐鉴道:“如何?”曾国藩道:“不错!不错!是上佳之品。老师果然有眼光,不愧是老司机。”唐鉴问得是茶,国藩回答却是女人。

对于他好色之名,唐鉴早耳有所闻。京城里,有两妓女过世,他就写过挽联。一幅是送给妓女梦姑的:“大抵浮生若梦,姑从此处销魂。”另一幅,是哀妓女春燕的:“未免有情,对酒绿灯红,一别竟伤春去了。似曾相识,怅梁空泥落,何时重见燕归来。”这两幅班香宋艳,情意悱恻。也只有曾国藩这种情怀的嫖客才写的出来。

其实,这只是其中两幅而已,送给青楼歌姬楹联只怕不计其数。可想当年,曾兄也是性情中人,泡妞喝酒,风花雪月无不精通。今日见到唐鉴,以为乃是同道中人,如逢知遇之感,品色尝艳,狎妓亵玩,满腹御女之道,竟想托盘而出,探讨靡靡之乐,共嫖之雅。


曾国藩与唐鉴之间的对话

曾国藩


岂不知唐鉴乃一代大儒,工于程朱之学,德行修养极深。只是见曾国藩非池中物,将来必大有作为。故让一美艳女子试之,让其彰显秉性,从而教导调领。果不其然,曾国藩镜鉴立判。

唐鉴心中不快,冷笑道:“我以为你是个人物,想不到也不过如此。”曾国藩立马醒悟,起身叩拜,道:“此乃弟子痛处,望先生指正。”唐鉴上前扶起,道:“你且说下你身上的缺点给我听听。”

曾国藩面露愧色,道:“我的缺点太多,好色大家都知道。我还爱吹牛。”唐鉴不以为然,道:“偶尔吹吹牛,倒也无伤大雅,这不算缺点。”

曾国藩道:“偶尔吹吹牛倒也无所谓,但我是很浮夸的那种。”唐鉴道:“有多浮夸?”曾国藩道:“就是浮夸到不行,来你这里的时候,我跟人说,唐鉴准备把女儿许配给我做妾。订金我都交了,今天我是过来提亲的。”唐鉴怒极,道:“我.....草你妈!”

曾国藩道:“先生一代大儒,不可爆粗啊。”唐鉴满脸涨红,口角哆嗦,欲言又止。想到自己修持多年,持守与内。若是脾气上来,涵养功夫与竖子何异?叹了口气道:“你继续说。”

曾国藩道:“我的脾气很大,跟你刚才没差。记得第一次是与刑部主事的郑小珊因意见不合,就当场破口大骂。骂到他家十八代祖宗,代代都是垃圾。满嘴污言秽语,气的他差点上吊自尽。

另一次是跟同乡金藻因小事发生口角,差点打了起来。后来被人劝下,还犹自喋喋大骂。从此朋友都没得做。”唐鉴道:“那你脾气的确够大的。”曾国藩道:“这还不算啥,我这人还有个嗜好,说出来你都不信。”

唐鉴眉头一紧,道:“是恋物癖,还是暴露狂?”曾国藩淡淡道:“那倒没有,只是喜欢看杀人。”唐鉴脸色微变,道:“杀人有何好看?”曾国藩道:“好看啊,到菜市口,正午时分,一刀一个脑袋,我就兴奋。”说这话时,云淡风轻,杀个人仿若踩死个蝼蚁一样。

唐鉴察其言,观其色,知道此人虽是人中龙凤,却也冷血之至。仁爱与残忍的性格交织混成,锻就其复杂的个性。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不管官场或战场,两种性格互轮交替,方能把控大局。这在后来领军严打剿匪过程中,残忍天性表露无疑。曾剃头的名号也因此而起。

在长沙严打地方黑恶势力时,曾国藩命令:“凡有地方土匪、流氓、抢劫犯被抓获,不必经过州县,直接送到这里。只要捆送来者,一不需要参照法律,二不需要任何实际证据,只以举报者口辞为信,稍加询问,立即砍头。”四个月时间,他就亲自杀掉了一百三十七人,他指示各地杀掉的人数,就几倍于此。

在南京城被围困的时候,他曾经要他的弟弟曾国荃最好不要让里面的老弱妇孺出来,让他们留在城里和太平军一起抢粮食吃,这个做法当然是非常残忍的。另外,所有的‘老长毛’,即从两广时期追随太平军的那些‘革命骨干’一律要杀掉,这些人就算投降,也直接处斩。


曾国藩与唐鉴之间的对话

曾国藩与朝廷官员


对他来讲,乱世用重典是最好的选择。

话说曾国藩说完身上缺点后,问询唐鉴有何建议,给他指条路。唐鉴道:“我教不了你什么,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讲几句过来人的话。”曾国藩道:“弟子耳提面命,聆听老师教诲。”唐鉴道:“其一,读书来说,当以《朱子全书》为宗旨,熟读朱子,切不可随便浏览,读完后身体力行,当作实践的课程。读书在于专读一部书经,论语也好,大学也好。一经能通,其他都能明白。若遽求专精,则万不能通一经。比如老夫,生平所精专的书,也不过是《易经》一书而已。”

曾国藩听了这番话,似懂非懂,接着问道:“古今学问,如汪洋大海,弟子在它面前,有如迷途之孩童。不知从何处起步。先生,请问这为学之道?”

唐鉴道:“为学只有三门:义理,考核,文章。考核之学,多求粗而遗精,管窥而蠡测;文章之学,非精于义理者不能至。一切都在义理中。你先读,当你豁然顿悟其中义理,一切犹如掌中珠,所有问题都会看得清清楚楚。”

曾国藩道:“弟子谨记。老师曾说检身之要,主要是八个字,即:检摄在外,在‘整齐严肃’四字;持守与内,在‘主一无适’四字。这如何办到?”

唐鉴道:“检摄在外最好办法是记日记。每日自朝至寝,言行举止,坐作饮食。皆要记录。哪怕是夜晚与老妻亲热,亦记于日记中。持守与内,要有静之心,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治国贤臣都是“每逢大事有静气”,每天要养成静坐的习惯。”

曾国藩道:“请教老师,乱世之人,如何为政?”

唐鉴道望向窗外,沉吟道:以后你将功成名就,重任委身。当今匪乱横行,你必须要心狠手辣,不讲仁慈。要以申,韩,商鞅的手段办案,不要怕一会得车裂的下场。乱世办案,不能循常规。功成之后,自当身退,不可贪图权位。要记住,慎独则心安啊。”

曾国藩听后,豁然开朗,拜退而下。从此开始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严加修饰,并立下日课,分为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写日记、记茶余偶谈、日作诗文数首、谨言、保身、早起临帖、夜不出门等十二条。道光二十二年,他给他弟弟的信中写道:“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此话涵盖了他的人生的志向和做圣人的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