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名琐谈(随笔)


笔名其实就是一位作者发表文章之时所用的化名,这一点犹如艺人登台献艺时所用的艺名一样,其在性质上似并无二致。笔名究竟兴于何时,一下似乎很难说得清楚。不过,我们的古人,尤其是汉代及魏晋以降,文人著书立说,似尤爱署笔名。著名的《列仙传》,署名为刘向,但据后人考证,实非刘向所著耳。此外,如《西京杂记》,旧题西汉刘歆撰,鲁迅先生则疑为后人伪托,等等等等,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而观察中国的整个文学史,笔名之盛,无疑以民国时期为最,当时,但凡能够捉笔做文章之人,没用过笔名者实在是寥寥无几。像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据说一生就曾用过一百多个笔名。

搁着现成的大名不署,而偏另起笔名,这于作者而言,自是有诸多缘由的,像鲁迅先生吧,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特点,加之先生著文多为文辞犀利且指陈时弊,为避政治麻烦,不得已,故而只能选择署用笔名。

一般而言,作者著文署笔名有几种情形,一是为了保留隐私。有些作者写文章可能涉及自身或他人隐私之处,为避免麻烦,索性署以笔名;其二,以笔名为招牌,驰骋文坛。做文章如做产品,也是讲究品牌效应的,有人正是看准了这一点,起一个上好的笔名,好好的经营经营,三年五载之后,说不定可以形成一个响当当的名牌;还有一些作者做文章署笔名,并无明确意思,纯粹仅仅是因了新鲜好玩而已,这类作者往往很单纯,没有精于世故的老谋深算。

不管怎样署名,而今的报刊杂志大抵还是比较开明的,作者做文章,署何种笔名,基本上都采取“悉听尊便”之态。于是,“哗哗啦啦”映入读者眼帘的笔名便呈五花八门之状,什么花啦草啦,甚或猫儿狗的皆可入名,有些作者所署之名,根本就是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当然,纵观当下不少报刊上,还有一些作者所署的笔名则比较特别,他们写得很勤奋,文章见报率很高,他们之所以署笔名,一则是一稿多投者,甚或是做剽窃的勾当,还有一类则是报纸杂志编辑先生自己,这一类编辑,往往视报刊版面问私家园地,专营一些自家私货,这样的一种情形连其自己也觉难以示人,故只好编织各种千奇百怪的笔名以遮人耳目。不过,这样的笔名已差不多等同一块遮羞布了!

说实话,我喜欢署名的自由,但我不喜欢那类花里胡哨的笔名,当然,也算不上憎恨。我比较欣赏于敬佩于那些在文章中敢于坚持真理讲实话但因现实的原因而不得不采取署笔名的作者,这些作者,他们并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彰显,而只在乎自己的真知灼见能够为世人所理解,他们代表的往往是人类的道德和社会的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