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中大新華“48字”線上教學思路解讀與實踐分享

揭秘!中大新華“48字”線上教學思路解讀與實踐分享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廳部署,2020年春季學期實施“開學不返校,教師不停教,學生不停學”開學預案,於3月16日正式開展線上教學,689位教師開設859門“網課”。從第一週的網絡教學工作運行情況看,整體上運轉有序、穩步推進;從學生問卷調查中瞭解到,學生對第一週網絡教學的整體滿意度較高。

揭秘!中大新華“48字”線上教學思路解讀與實踐分享

線上教學第一週開課情況

揭秘!中大新華“48字”線上教學思路解讀與實踐分享

學生對第一週線上教學的總體滿意度

揭秘!中大新華“48字”線上教學思路解讀與實踐分享

2月26日,王庭槐校長在微信群分享出“48字”線上教學思路

早在2月份,在老師們為線上教學籌備網課的關鍵時期,王庭槐校長就結合學校實際與疫情形勢,提出了“網上精講、指導自學,網絡建組、團隊合作,先學後練、互教互學,形式不拘、講求實效,課程思政、德能並重,安全第一、防控不懈”的線上教學思路,並對這“48字”進行了專門解讀,為正在摸索中前行的老師們提供了路徑與方向。

王庭槐校長為老師們解讀“48字”線上教學思路

“網上精講、指導自學”。特殊時期的線上教學已成為師生共同探索的新模式,一堂網課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濃縮精華才是硬道理,精講內容需要課前的精心設計,讓網絡那端的同學切實感受到老師精講每一堂課的用心與投入。網上精講提供一張知識圖譜,是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引子”,這需要注意導學,指導學生主動自主學習,除了教科書外,學會查閱書籍、雜誌、文獻等,主動尋找知識、消化知識、實踐體驗知識,為自己的知識大樹繁茂枝葉、扎牢根基。在此過程中,學會自主設定學習目標、自主時間管理、自主測評、查漏補缺、階段性提高。

“網絡建組、團隊合作”。“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線上教學要有成效,需要一個前提——那就是網上組成學習小組或團隊。老師基於以往和當前教學過程中對同學們的相對了解和細緻考察,科學地搭建起網絡學習小組,讓同學們自主發揮團隊學習的互相交流,互相督促,先進帶後進、發揮小組團隊合作學習的潛力,引導每個小組選出團隊中的“帶頭人”,帶領團隊開展合作式、互幫式、探索性、關聯性學習。

“先學後練、互教互學”。線上教學是一個線上課堂與線下自學環環相扣的系統工程,線上課堂中的慕課學習、直播學習只是學習的開端,真正考驗學習成效的環節是在課前的預習(目標設定)、課後的練習(知識建構)、課上的演練(學習成果展示)。“學習的本質就是不斷髮現問題、提岀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進階過程”,顯然,這種帶著問題、有目標的、團隊式的翻轉課堂,有效地促進了團隊內部、師生之間、小組之間的互動、協作、討論、激發乃至超越,進而實現比學趕幫、教學相長。

“形式不拘、講求實效”。老師們學科背景、專業特點不同,在疫情背景下,所採取的網絡平臺、教學資源、技術輔助均不同。教學本就是一個再學習、再創造的過程,教無定法,不拘形式,和而不同才能百花齊放!老師們依據教學目標,形式多樣地建構真正適合學生特點、專業特性的網絡課堂,更有利於網絡教學改革的新模式、新教法、新理念的湧現,才能讓同學和老師們都真正學有所獲、教有所成,這也是疫情防控特殊期倒逼反促互聯網教學改革的具體體現。

“課程思政、德能並重”。線上教學是立德樹人的另一種載體,其過程依然是在回答“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疫情為我們構建了一個覆蓋國際國內政治經濟新形勢、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思政”課堂,為我們的老師提供了最鮮活、最現實、最全面的課程思政素材。“人無德不立”,這場疫情告訴我們: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乃至世界的命運緊密相連,高校的課堂與社會的穩定休慼與共,堅守“德才兼備、知行合一”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同學們力所能及地講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生命觀與道德觀,是我們老師立德樹人的義務與責任。因此,我們不但要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而且要在每一課堂中都注意人格德行的養育。

“安全第一、防控不懈” 。國內疫情形勢雖持續向好,但國際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嚴防嚴控依然是全校師生工作、學習、生活的重中之重。守護全校師生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自始至終都是第一位的,我們的老師在線上教學的同時,務必要密切關注同學們的思想動態、心理健康、言行取向等,按照“開學不返校、教師不停教、學生不停學、管理求實效”的要求,在我們的課堂內外都要繃緊“安全第一、防控不懈”這根弦,確保師生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與義務。

老師們分享應用“48字”指引線上教學心得

新學期以來,在“48字”線上教學思路的指引下,任課教師們紛紛積極作為,結合實際,主動探索出適合自身線上教學情況的網絡教學方式方法,以下是部分老師的具體做法和應用心得分享。

藥學院成燕琴博士:疫情下的網絡教學經驗分享

揭秘!中大新華“48字”線上教學思路解讀與實踐分享

藥學院成燕琴博士

這學期,我教的課程有兩門是專業必修課“藥物化學”和“有機化學”,這兩門課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礎課。同時,也是同學們比較難啃的課程。各種各樣的結構式和物理化學性質,即便是線下教學,很多學生都會有一臉完全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麼的表情,線上教學一定需要老師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預習、聽課、小組建設到學習內容測驗各個環節,都進行多資源預備,多渠道方式展開,以保證學生學習效果。王庭槐校長提出的“48字”線上教學思路,為我們開展線上教學工作指明瞭方向。

結合“網上精講、指導自學,形式不拘、講求實效”,我和徐娟娟老師著手錄製了各章各個知識點的講解視頻,上傳至學習通平臺,同時在平臺也豐富了電子版教材和章節知識內容,學習通課程的建設工作一直在擴充完善中;另一方面,從線上尋找和篩選了適合學生學情的慕課資源。同時,做足準備進行線上直播教學,通過團隊備課,確定了課程直播採取騰訊課堂平臺,學生可以同時看到ppt和老師;ppt播放講解的同時可以進行板書書寫;可以選擇回看騰訊課堂視頻;學生可以舉手參與課堂互動,更可以在討論區文字回覆,反映出學生實時聽課效果。這就給了教師更好地設計課堂的機會,教師可以引入更多的啟發式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避免填鴨式塞知識。學生在直播課上思考和參與的過程也會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並增加自我肯定價值感。因此,我們團隊決定儘量保證上課時間在騰訊課堂進行重點難點解析和問題討論答疑。

“網絡建組、團隊合作”提醒我們,在建課過程中注重團隊的力量,不會的就謙卑請教學習、有好的想法就積極主動分享、多溝通、群策群力、大家勁往一處使。學習是需要學生主動思考構建知識的過程,要儘量給學生提供有創意的小組項目,創造團隊合作的機會。這周已經完成了分組,開始了“選出一個或者多個藥物,分析它(們)的開發上市過程”的小組項目。這其中也給了學生“先學後練、互教互學”的鍛鍊。為了落實學習效果,我們團隊還準備了大量的習題資料,建立了各個章節的章節測驗和主題討論,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練習的機會,並針對普遍問題在騰訊課堂討論學習,不懂的問題我通常會先選學生舉手連接麥來進行解析,給已經掌握的同學機會,同時其他同學可以在討論區文字參與討論,這極大地調動了同學們的學習參與度和主動性。

外國語學院:以“48字”為指引,做足教學前、中、後期準備

大學外語教學中心全體老師在外國語學院負責人的組織下,以“48字”線上教學思路為指引,有條不紊地開展著教研教學工作,為特殊時期下新學期的教學做足前、中、後期準備。

“網絡建組、團隊合作”——大學外語課程涉及通用英語、藝體類英語、大學日語以及逸仙新華班、英語卓越班教學。為確保教學順利進行,外國語學院院長助理何瑜老師在2月9日組織各級教研組長及時開展了線上會議。通過一系列的調研和討論,緊緊依託外教社、外研社提供的成熟的教學資源,嚴密地制訂了前六週的線上教學計劃。

揭秘!中大新華“48字”線上教學思路解讀與實踐分享

早在2019年下半年,大學外語教學中心就全面推廣泛雅平臺、We learn、FIF學習APP,為此次網絡教學做好了平穩過渡。老師們更是充分發揮了團隊合作精神,賴寧藝老師則化身為技術顧問,幫助老師們解決技術困難;王文婷老師自發式地制訂並且分享了開學第一節課的PPT模板,其餘老師則可根據自身風格與教學實際進行靈活增刪內容。

揭秘!中大新華“48字”線上教學思路解讀與實踐分享

“形式不拘、講求實效”——大學英語各教研組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整合多種線上資源平臺,確定了以超星泛雅平臺、外教社隨行課堂、U校園三個平臺為線上授課主陣地,另以騰訊會議、QQ群課堂、微信群等作為建立師生之間交互性溝通平臺。開學前一週,大英老師們便迅速根據學生班別和名單在各類平臺上建立班級群,並認真做好為期一週的系統試運行測試,保障開學後做到全線覆蓋的無死角溝通、實時跟進學生學習狀況,保障學生學習成效。為提高學生上課積極性,老師們更是採用多種簽到方式進行簽到,廣受好評。

“網上精講、指導自學,先學後練、互教互學”——以閱讀精講的“選詞填空”慕課為例

1.先練後精講:

A.找差距,帶著問題學:第一部分的導入練習以2015年12月六級真題為例,做題時長為10分鐘。通過此練習,幫助學生了解選詞填空的薄弱環節。

B.精講解題技巧,提高閱讀能力:針對第一部分的練習,播放25分鐘的短視頻2個。視頻詳細的講解了選詞填空涉及的三大考點,即語法知識、固定搭配、語義銜接與邏輯銜接,以及解題步驟。並列舉相關例子。

C.精講文章內容,助表達素材積累:英語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解題,而是透過語言學習內容,進一步積累交流的素材。本部分採用思維導圖分析文章邏輯和框架結構。每一層次使用不同的顏色,方框裡面的基本為名詞,而橫線上均為動詞或動詞詞組。主次分明,重難點突出,邏輯清晰。

揭秘!中大新華“48字”線上教學思路解讀與實踐分享

15年12月六級考試真題,何瑜老師製作的真題思維導圖

2.指導自學:

根據教師給出的思維導圖,同學們掌握文章的重點詞彙、理解文章句子結構,並在此基礎上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構思維導圖,便於自己複述。此練習為加深學生對篇章的印象,瞭解全文內容,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3.先學後練:

精講解題技巧的視頻後是配套練習1篇,同時配備詳細解答。每一篇章都應該精讀,尤其是四六級考試選擇的文章,均來自權威報刊,並經過提煉、修改以更好的鍛鍊學生的水平。因此此部分選詞填空後,也應該用思維導圖進行分析。通過此部分練習,熟悉解題技巧,同時積累了寫作素材。

4.互教互學:

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通過泛雅平臺分享思維導圖,並複述Nokia手機退出歷史舞臺的原因。同學們之間互相點評,任課教師也給出提高建議,從而達到互幫互學、互教互學,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溝通能力與思辨能力。

經濟與貿易學院吳喜齡:應用“48字”指導線上教學心得

1.提前學,提前練,網絡建組,團隊合作,提前熟悉網絡平臺心不慌。

在2月8日學校提出做好網絡教學相關準備時,本人積極提前熟悉和學習網絡平臺的操作,先學後練,組織骨幹團隊教師進行網絡平臺實踐,互相交流平臺使用經驗,結合使用的熟悉程度、便利性和流暢性,仔細甄別和選擇功能合適的網絡教學平臺,推薦超星學習通和騰訊課堂作為網絡教學主要平臺,並將學習成果和實踐寫成操作手冊,分享給經貿學院的老師們,促進大家共同為網絡教學做好準備。

2.踐行“網上精講、指導自學”,認真備課,精巧設計網絡課堂。

在課程準備和課堂實踐方面努力做到:

一是明確教學目標,上傳豐富的教學資料,為網上精講,指導自學,提供豐富的資源庫。以經濟學原理為例,開學第一週是導論與宏觀經濟學的概述,條目清晰上傳主要教學內容:1.薩繆爾森經濟學電子書2.教學進度表3.每章節的學習要求和目標4.分章節的電子課件5.獨立知識點的學習視頻 6.每章節的小測,試題庫7.答疑與討論8.作業庫。

二是合理設計網絡課堂的學習,踐行“網上精講,指導自學,形式不拘,講求實效”原則,促學生學習熱情。

第一節課:“網上精講,促學習熱情”。騰訊課堂直播約40分鐘,介紹新學期課堂規則與要求,溫故知新,通過小知識搶答,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剩下5分到學習通完成1.1節的小測。

揭秘!中大新華“48字”線上教學思路解讀與實踐分享

第二節課:“指導自學,認真看慕課”。通過第一節課的引導,第二節課規定時間,讓學生到學習通觀看1.2節的慕課教學內容,完成任務點和小測,並通過統計數據瞭解學生學習情況。

第三節課:“答疑解惑,形式不拘,梳理知識,講求實效”。第三節課,騰訊課堂直播間,總結知識點,進入快速搶答,考察學生學習效果;見證歷史:美股一週熔斷3次,插入課外小視頻:股市熔斷來世今生,設計討論經濟熱點問題——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結合熱點,佈置本週作業,要求拓展學習,蒐集文獻,瞭解股市波動的影響因素;推薦閱讀:人物傳《道瓊斯》,並提前告知下週課程預習和準備,讓整個教學內容充實而緊湊!

揭秘!中大新華“48字”線上教學思路解讀與實踐分享

3.互學互鑑,做好網絡教學課堂總結與反思。

一是課後及時追蹤考勤,關心與追蹤學生。下課後2小時內,請學生填寫問卷,瞭解學生當堂課程的網絡情況,學習感受和建議,促進教師更好的反思教學,改善網絡教學,促進互教互學,互學互鑑。

二是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精準解決問題。關於考勤,部分學生在騰訊課堂收聽顯示只有1分鐘或低於1分鐘的,一對一諮詢網絡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的方法;對於反饋舉手功能不能使用的,檢查其是否下載了騰訊課堂APP,解釋可能存在的問題。對於部分學生網絡狀況不佳的,回覆其24小時內可以到指定網址觀看重播等。

三是關於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反思。為更好將“課程思政、德能並重,安全第一、防控不懈”融入專業課程,採取潤物細無聲教學法,用教師自身認真的態度去影響學生學習的努力程度。同時,在教學的節奏安排,時間把握更精細,使學生儘快適應網絡課堂,並儘可能幫助遇到的問題學生,特別是還不太時應網絡教學的,不適應電子版教材的,尋求解決,多一些鼓勵,確保網絡教學給學生帶去更好的體驗,與學生共克時艱。

四是積極開展網絡聽課,與其他同事互學互鑑,提升技能。網絡課堂的開展為我們更便捷、近距離的學習其他同事好的教學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和平臺。每個老師都有自己優點,可以互鑑互學,經貿學院國貿的教師們每天都會安排教師到各位老師的課堂去當學生,互相學習,老師們表示“這些天,網絡教學技能火箭速度般晉級進階”。


在接下來的線上教學過程中,相信有系列線上教學質量保障制度的規範,有“48字”線上教學思路的指引,有“新華家規”教學傳統的激勵,中大新華師生在疫情背景下開啟的這場線上教學改革探索之旅,一定會順利推進並收穫頗豐。


採訪整理 | 新聞中心

文字 | 李波 成燕琴 何瑜 吳喜齡

沈美辰 王文婷 賴寧藝 於銘華

審校 | 劉 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