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錠黃金上交後一夜變土塊,是被人換了還是中了幻術?

明朝進風翔府沂陽縣有兩村民,這天兩天正在田裡勞作,一鋤頭下去,挖到了一塊磚。兩人很是納悶,田裡怎麼會有磚呢,於是將磚揭開,發現下面是一甕馬蹄金。兩個相視無語,就想著怎麼所這些金佔為己有。

三百六十錠黃金上交後一夜變土塊,是被人換了還是中了幻術?

在田裡勞作的人聽到他們挖到了東西,就想看個究竟,到底挖到了什麼。聚在一起一看,原來是一甕馬蹄金,這下所有都說見者有份,不如我們大家把這些金子分了吧。

祝典心裡就開始打起了小算盤了:這要是把這些金子上交官府,那麼官府會給這些金子的一半作為獎勵,而且是光明正大的,如果與這群人分金子,那就只能得一小部分呀。

祝典就說這些金子應該交官,然後憑官府給的賞賜,這樣才能沒有任何後顧之憂。眾人見他們要交官,所以也就不能強求把金子給分了,於是當眾把金子清點了一下,一共三百六十錠,每錠大約十兩。

三百六十錠黃金上交後一夜變土塊,是被人換了還是中了幻術?

第二天兩人把竹槓將金子槓到縣衙,並將得到金子的過程及數量一一呈報,然後請求官府給以獎勵。林縣令讓人過數,果然是三百六十錠。林縣令於是對這二人說,由於金子數目多,我要上報上司,然後再給你們獎勵。

林縣令怕放在倉庫看管不嚴,於是命人抬入衙門。兩天後林縣令又來看這些黃金,但沒想到的是這些黃金居然全變成了土塊。於是把祝典傳過來,祝典一看黃金變成了土塊,當然是不肯相信,於是就把按察院上告。

狀上說當時他與祝編兩人發現金子,然後交由縣衙,想要得到獎勵,不管獎勵給多少都行。但現在金子放在縣衙,居然說變成了土塊,一分錢的獎勵都沒有,還請按察院替我二人做主。

三百六十錠黃金上交後一夜變土塊,是被人換了還是中了幻術?

按察院接受了他們的訴狀,然後委派王推官進行查驗。祝典與祝編不有當時的眾人都證明是金子,不可能是土,林縣令是百口莫辯,雙被上鋒逼迫,只好認了偷換黃金之罪。但問題來了,雖然林縣令認罪了,他物證金子都不見蹤影。於是把縣令的一幫家人抓來詢問,嚴刑拷問金子的下落。

眾人受刑不過,有說金子藏糞中的,有說投在水裡的,但就是沒有發現金子的下落。推事只好將此事上報給按察院史。李院史一看,心中就冒起無名大火。

正好這天有一個宴會,在宴會上李院史就說起來這個事,在場各位無不稱奇。當時正巧刑部主事袁滋出差,也在座,聽了此事之後便低頭默然不語。李院史就說莫非你的親友裡有人知曉此事,袁滋說與這些人素昧平生。

李院史就說那怎麼你聽說此事後悶悶不樂,袁滋說我聽過之後認為其中肯定有冤屈,因為不可能一二兩金子就變成了土塊。李院史說將金換成土塊已經很明瞭了,如果你認為其中有冤屈,那你有辦法探出虛實嗎?袁滋說讓我實試試。

三百六十錠黃金上交後一夜變土塊,是被人換了還是中了幻術?

第二天袁滋叫他們兩人扛甕土來。二人來到之後,袁滋看這個甕容積差不多兩石,裡面裝滿了土。於是就問當時你幾人是用什麼東西把這甕扛過來的,祝典說當時我們兩人用竹槓扛來的。

袁滋命人將土取出來,然後又讓人用錫做成與土塊大小的錫錠,然後往甕裡放了兩百錠錫錠,然後讓兩人用同樣的竹槓抬起來。一抬竹槓馬上就軟了下去,而且這兩人也根本抬不動。

袁滋就說了:“土比金輕,當日他們來上交金子時其實就是土塊,所以他們兩人能用竹槓抬得動。錫比金還輕,現在只放了二百錠錫,他們二人就抬不動,何況當日說的是金子三百六十錠。所以可以斷定他們當日交來的就是土塊,只不過你們被矇蔽了而已。”

林縣令一聽,恍然大悟,祝典一聽不敢再做半句狡辯。前日一起赴宴的聽了袁滋的斷案,無不歎服,就連李院史也讚歎不已。最後袁滋判如下,林縣令官復原職,而祝典也免去誣告之罪。至於為何當時眾人都會將土塊當成黃金,大致是因為中了幻術而已。至於何人用土塊作成黃金狀然後埋在田裡,那就成了千古疑案了。


關注我,史你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