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鏡明得失,以事為鑑知興替--《鏡中人》讀後感

今日看楊絳先生《走在人生邊上》裡面的一篇《鏡中人》,覺得文章裡描述的保姆郭媽甚有意思,細想一下竟有不少感悟,不由地放下書拿起電腦,把此刻停留在腦中的所思所想寫下來,供大家閒暇時來細細品味一番。


以人為鏡明得失,以事為鑑知興替--《鏡中人》讀後感


楊先生筆下,郭媽初次登場是她第一次到先生家來,就因為長得太醜嚇得先生躲開了眼睛,不敢再看第二眼,想來此時她的內心OS大概會是”雖然長得醜不是你的錯,可出來嚇人就是你的不對了,你不知道自己長相會嚇哭很多小朋友嗎?”

那麼,郭媽究竟是長成什麼樣能醜得令人不敢直視呢?楊先生是這麼描寫的:

梭子臉,中間寬,兩頭狹,兩塊高顴骨夾著個小尖鼻子,一雙腫眼泡;麻皮,皮色是剛脫了痂的嫩肉色;嘴唇厚而紅潤,也許是因為有些緊張,還吐著半個舌尖;清湯掛麵式的頭髮,很長,梳得光光潤潤,水淋淋地貼在面頰兩側,好像剛從水裡鑽出來的。她是小腳,一步一扭,手肘也隨著腳步前伸。

光看這些描述,也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如同見到貞子從電視裡爬出來似的驚嚇,心中不免驚歎,這世上可真有這樣的人嗎?那她每天照鏡子時不會被自己丑哭嗎?有意思的是,後面郭媽評價一位她看不順眼的高幹夫人,所描述的樣子就跟她自己一模一樣,想來郭媽對自己的長相也是看不順眼的,只是自己看自己,看久了就習慣了慢慢也就麻木了。如同我們經常可以一眼看到別人的缺陷,指出他人的錯誤,而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卻往往視而不見一樣。

即便郭媽長得這麼醜,楊先生還是聘請她做了自己家保姆,而且一請就是11年。想來除了楊先生一家人對面貌的寬容程度比較高,郭媽也是有可取之處的。果然,楊先生在後面寫道:郭媽有她的專長,針線好,且據她的規矩,縫縫補補是她的分內事。在那個物資短缺,好看衣服又貴又難買的年代,能有縫補衣服的絕活確實是一個稀缺的技能。所以,即使郭媽有買菜愛揩油的毛病,還長得醜,甚至楊先生很不喜歡她,郭媽還是在楊先生家當了保姆,且還做了11年。如今這個浮躁的時代,能在一個地方呆上十年就已是不容易了,而能在一家人那裡做保姆做十年之久,那更是得建立親人般的感情才可能做到的吧。


以人為鏡明得失,以事為鑑知興替--《鏡中人》讀後感


看完郭媽的故事給了我兩個職場感悟,一是不管什麼時候,擁有一技之長都是保住飯碗的前提條件。如今這個UVCA時代,天下早已沒有穩定的鐵飯碗,只有讓自己擁有鐵能力,才可能做到:任它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什麼是鐵能力呢?大家都知道”鐵“是堅硬不破的物質,鐵能力也就是指像鐵一樣硬核的能力,是不論世事如何變幻,它都可以為你掙得一席之地的能力。比如本文中的郭媽,她的硬核能力是針線活和照顧家庭的能力,而作者楊先生的硬核能力是寫作和講課。你的硬核能力是什麼?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擁有什麼硬能力,可以去對標一下你的偶像和希望成為的人物,分析他們所擁有的擅長能力,再對比一下自己,哪些你已擁有而還有哪些是沒有的,針對有的繼續加強,針對沒有的去補強。如此,也許十年之後,你就成了TA。有了鐵能力,哪怕你有些小毛病和缺點,老闆還是可以忍一忍包容你的,否則的話,你離被掃地出門就不遠了。


以人為鏡明得失,以事為鑑知興替--《鏡中人》讀後感

跟對老闆很重要


第二點:是工作在哪幹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誰一起做。在職場中跟對老闆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因為好的老闆不會只盯著你的缺點而是會發現你的優勢並加以持續增強,好的老闆還會教導你許多你不懂或是忽略的事情,下面我們繼續用郭媽的故事來分析跟對老闆的重要性。

首先,郭媽長得奇醜無比,如果不是遇到楊先生,在第一次面試的時候就會被許多人以顏值有礙市容的理由直接pass掉。

第二,郭媽在買菜時虛報菜錢中飽私囊,還要脅楊先生給她漲工錢,加上在主人生病時不管不問的行為,換作大多數人,對這樣的保姆相信大多數人都是不能接受而是必要把她給辭退,因為即便大度寬容如楊先生也是屢次要把她給辭了。只是不忍棄她於慘淡之境的惻隱之心,讓楊先生選擇了原諒而繼續用她。

第三,她所專長的技能得到楊先生的認可和賞識,楊先生充分利用她的專長給自己做了許多衣服,讓雙方的需求都得到了滿足。

第四,在郭媽生病的時候,楊先生給她一碗雞粥,讓她懂得關愛他人所帶來的感動,開始對人敞開心扉,從而增進了兩人之間的關係,為後面持續合作11年打下基礎。

綜上,這種種跡象均表明,人在職場,跟對老闆是比找對工作還要重要的事。

以上是我在看這篇短文所產生的一些想法,古話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借楊絳先生筆下人物明晰自己的所得。希望大家都有一技之長,跟對老闆,做出一番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