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連春:專門和病毒打交道的人

梁連春:專門和病毒打交道的人

梁连春:专门和病毒打交道的人

梁連春(右)在救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被訪者供圖

“我所在的科室,是傳染病醫院感染科,承擔所有的傳染病、感染性疾病與突發新發傳染病患者的收治與防控。”這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以下簡稱“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梁連春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做自我介紹時的開場白。

對於梁連春來說,30多年的工作中,跟病毒打交道是他的日常。“傳染病基本上該經歷的都經歷了。2003年的SARS、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人感染禽流感、炭疽等,還有此次的新冠肺炎。我們的工作從頭到尾都是在做傳染病患者的救治與防控”。

國家和北京市防治新冠肺炎專家組成員梁連春,在疫情早期,北京佑安醫院作為北京市級3家定點收治醫院之一,收治新冠肺炎疑似、輕型和普通型患者,1月30日開始,改為以收治危重症患者為主。

佑安醫院約71%的新冠肺炎病例是家庭聚集性

北京市民對梁連春的熟悉,來自今年2月以來他多次作為市級專家,出席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北京衛視的科普宣教,他多次講解新冠肺炎的臨床特點和防控要點。採訪中,他會不自覺地向記者耐心細緻地介紹他從近兩個月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對新冠肺炎的認識。

“新冠肺炎的傳染性比較強,家庭聚集現象比較明顯。北京佑安醫院收治的約71%的新冠肺炎病例都是家庭聚集性。”這一點,梁連春早在2月的一場發佈會上就說過。“此次湖北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適逢中國傳統節日春節前,老百姓都要回家團聚。許多前往湖北、武漢出差、旅遊、探親後返京的人或來自湖北武漢的人,不知道自己感染此病毒,或出現發熱、咳嗽誤認為是感冒,家人都沒有任何防備,一傳一家子。”梁連春說,“有一個從武漢回來的患者,確診新冠肺炎,在對其密切接觸者篩查時,他的愛人、孩子及父母新冠病毒核酸均呈陽性。”

據梁連春介紹,根據肺炎的程度不一樣,患者缺氧、呼吸困難的程度也不同,肺炎越重,發熱,咳嗽、喘憋等呼吸道症狀就越重,嚴重者會出現呼吸窘迫、呼吸衰竭。

英國那種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的方法不適合我國

“英國那種靠自然感染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的方法,也叫群體免疫或社區免疫,就是足夠多的人對導致疾病的病原體產生免疫後,使其他沒有免疫力的個體因此受到保護而不被傳染。要想獲得群體免疫,一種情況是大規模接種疫苗,一種是足夠多的人自然感染某一病原體後痊癒。”梁連春說,新冠肺炎傳染性強、中國人口眾多,居住場所比較擁擠,親朋聚會是傳統習俗,“一感染就一大片”。且部分國家、局部地區新冠肺炎病死率較高,故這種群體免疫不適合我國。只能靠大量人群注射疫苗才能建立人群免疫屏障。

梁連春介紹,對於致病性很弱、臨床表現很輕、預後比較好的傳染病,可採取群體免疫,如流感病毒,人體感染後在一定時間就產生一定抵抗力了。

不過樑連春認為,即使得了新冠肺炎也不用擔心。因為其一,80%的新冠肺炎患者是輕型和普通型,屬自限性疾病,給予對症治療就可以痊癒;其次及時診斷和治療,不要耽誤,“大部分重症患者經過及時救治都能康復。”另外,梁連春表示,“從目前來看,我感覺病毒一代一代在減弱。我們看到一些病例,比如一位從湖北迴來確診新冠肺炎的患者,病情很重,他感染了他的母親、愛人和孩子,他的孩子僅有發熱,無肺炎,他的愛人沒有症狀,他母親僅感到疲乏,無發熱,無肺炎。”

“百姓對這個病不太瞭解,所以會恐懼”

1月21日,佑安醫院剛開始作為北京市定點收治醫院時,只有感染科一個病區,但三五天後,病區就收滿了,醫院根據疫情需要,逐漸又開了三個病區:一個疑似病區,兩個確診病區,後來發展成3個確診病區。梁連春要負責這3個確診病區和發熱門診,同時還有其他工作,比如日常的藥物臨床研究,參加會議、培訓,參與國家、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會商、診療方案的制定,參加北京市的新冠肺炎新聞媒體知識科普等。

“那段時間確實很忙,還有發熱門診的工作。由於新冠肺炎和流感季重疊,所以發熱患者多,還要接受從外院轉過來的確診病例。剛開始,發熱門診每天有100多個患者。”梁連春對發熱門診進行了整改:一是梳理了就診流程、收治患者的流程和診療流程,儘量讓患者少在門診大廳滯留,“滯留時間越長,越容易形成交叉感染”。二是對發熱門診再做區分,把有新冠肺炎流行病學史的和沒有新冠肺炎流行病學史的患者分不同房間就診,減少交叉感染。

2月初,北京某醫院發生了院內感染新冠肺炎事件,一些心臟病合併新冠肺炎患者,都是高齡患者,最年長者94歲,基礎病多。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塞、腦梗後遺症伴高度惡液質、重度抑鬱症等的患者都有。“這些患者在外院住院的時候,一直反覆搶救,轉到我們這之後,造成很大的壓力”。

入院後,需要對患者各個臟器的功能進行詳細評估,專科會診、多學科會診。有的患者意識不清、不能交流,還有一個患者是腦梗塞後遺症,“這種情況如果照顧不好,很容易出問題。即使前期治療方案制定得再完美。”梁連春告訴記者,對於這些重症患者,疾病的護理、生活的護理與照顧、心理上的干預非常重要。“新冠病房裡的護士非常辛苦,在普通病房,一個護士可以管幾個患者,在新冠重症病房,幾個護士管一個危重患者,工作量成倍往上翻。”

新發傳染病疫情期間與日常疾病診療不同。患者軀體的病痛、對新冠肺炎的無知、焦慮、恐懼、隔離病房的孤獨無助等均不利於疾病的恢復。醫務人員除了疾病正常診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他們與患者交流、溝通、生活照顧等增加了在病房的滯留時間,大大增加了感染的風險。

但沒有醫務人員退縮。有一位39歲的女患者,頻繁咳嗽、呼吸困難。“她給我們醫務人員提了很多問題:我的症狀這麼重,為什麼給我的藥這麼少?我的病是不是越治越重?我查房時告訴她新冠肺炎演變過程、包括影像的轉歸,我把CT較輕的層面通過微信發給她,告訴她病情一點點在緩解,增強她的信心。後來這個患者看著她的病情一天天變化,跟我講的基本上差不多,最後就變得非常配合。她是出院後第一個主動要求捐獻血漿的患者。”

梁連春告訴記者,疫情早期,去病房查房的時候,都會加患者的微信。“我讓他們有任何症狀都發給我,再一點一點總結,這樣我對這個病的臨床症狀表現規律,比如說,發燒的規律,都掌握得非常好。”

在梁連春看來,醫患溝通能不能到位,非常重要。“老百姓對這個病都不太瞭解,所以會焦慮、恐懼。我們很多護士對患者如親人一樣,爺爺、奶奶、阿姨、大叔叫得特別甜,生活護理非常細緻,患者也都特別配合。”

一位80多歲的男性患者,肺癌切除術後感染新冠肺炎,入院時已經病了兩週,雙肺全是白的,家屬放棄了插管上呼吸機。“患者住進來後,我們盡最大能力保證他氧的吸入。護士幫他洗臉、擦身、餵飯,患者起初只能伸出大拇指讚賞醫務人員。後來,把病情較輕的他老伴安排和他一個病房,他的病情緩解了,與醫護人員親如一家。”然而禍不單行,老人繼發嚴重的腹腔感染,由於及時調整了抗生素,控制得非常好,最後基本痊癒出院。3月9日再次照CT,發現肺部炎症基本吸收乾淨,“當時家屬要放棄治療的患者,在醫務人員的精心照料下挽救回了生命!根本沒想到他能恢復得這麼好。”

梁連春有個習慣,每天要提前一個多小時去病房,“把患者都看一遍”。那段時間,梁連春基本上都是早上五六點鐘起床,就去病房,一個多小時轉完後,跟交班大夫交接患者的情況和治療注意事項等。晚上工作到11點多是常態,“最晚的一次工作到1點多”。

就這樣,梁連春在一線堅守了36天,直到2月下旬患者少了,才出來輪休。

當被問到是否有過擔心時,梁連春表示:“我倒真沒有什麼擔心的。為什麼?因為SARS我是進去兩輪(SARS病房),甲流我從頭管到尾。流腦、乙腦、炭疽什麼的,無論多嚴重的傳染病,基本上我都處理過,沒什麼可怕的。唯一擔心的就是怕年輕的大夫、護士們心理承受能力不夠,怕他們防護不當被感染。”梁連春告訴在病房工作的同事們,不用害怕。“現在的醫療條件、防護條件非常好,比2003年SARS時期強百倍。只要防護好了,肯定沒問題。這樣給年輕的大夫、護士打強心針,讓他們心理上不用太恐慌。”

“對治療我也很有信心。”梁連春說,“雖說沒有特效藥,但我們有診治SARS、重症流感、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經驗,早期診斷、綜合救治、危重患者的器官支持是關鍵。”

截至3月30日,佑安醫院新冠肺炎患者基本都康復出院。這場戰疫也基本告一段落,恢復到日常的診療工作中。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姜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