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馨:從小白到資深,一位新聞攝影師的進階之路

編者按:“我叫周馨,是上海新民晚報的攝影記者。” 簡單明瞭的一句話,就是攝影記者周馨全部的自我介紹。在採訪中,周馨沒有刻意強調十多年的工作經驗,沒有主動提起在荷賽的獲獎經歷,沒有訴說女性在新聞攝影行業的不易……在這個喧鬧浮華、推崇推銷自己的社會中,周馨恰巧代表了一批勤勤懇懇、專注於本職工作的“老實人”。

周馨:从小白到资深,一位新闻摄影师的进阶之路

周馨,上海新民晚報資深攝影記者。

2003年至2006年,在廣州日報擔任攝影記者,2006年獲49屆荷賽藝術類單幅二等獎。2006年起,擔任上海新民晚報的攝影記者至今,並加入國內首個青年紀實攝影師團體“拾城”。

周馨:从小白到资深,一位新闻摄影师的进阶之路

EOS 5D Mark III 光圈F2 快門1/100s ISO400 焦距35mm

鏡頭:EF 35mm f/2 IS USM

2012年2月15日,上海。拆遷中的小南門一帶城中村。

周馨:从小白到资深,一位新闻摄影师的进阶之路

EOS 5D Mark III 光圈F2 快門1/100s ISO400 焦距35mm

鏡頭:EF 35mm f/2 IS USM

2015年10月18日,上海環球金融中心觀光層上的遊客。

周馨:从小白到资深,一位新闻摄影师的进阶之路

EOS 5D Mark IV 光圈F2.8 快門1/100s ISO2500 焦距50mm

鏡頭:EF 24-70mm f/2.8L II USM

2020年2月8日,東方明珠塔滾動打出“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的字樣。

她影像專訪

周 馨

入坑攝影,因不知景深是什麼

與很多攝影師相比,周馨“入坑”攝影並不太早,直到研究生時期,她才意外認識到:攝影原來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當時老師讓她拍張照片,要求景深小一點,“景深是什麼?”這個基礎知識意外引發了周馨對攝影的深究“原本以為攝影就是按一下快門,沒想到有這麼多學問,還有其他東西是可以控制的。”隨後,在一系列的機緣巧合之下,擁有社會學科背景的周馨,決定將大學專業與興趣愛好相結合,成為一名新聞攝影記者,並將紀實攝影定為今後的拍攝方向。

周馨:从小白到资深,一位新闻摄影师的进阶之路

EOS 5D Mark III 光圈F7.1 快門1/640s ISO250 焦距24mm

鏡頭:EF 24-70mm f/2.8L II USM

2016年8月20日,新加坡。在濱海灣金沙酒店上俯瞰城市。

她影像:真正接觸攝影的契機是什麼?周馨:研究生一年級系裡出去採風的時候,老師讓我拍照,當時他講到景深要小一點,我想“什麼叫景深啊?”覺得原來攝影還挺多學問的,於是開始關注攝影。

她影像:後來您又是怎樣喜歡上攝影的呢?周馨:那個時期,我有個朋友也喜歡攝影,他拍的挺好,我就跟他交流,之後報名了我們學校紀實攝影的選修課,我選了那門課,老師課講得特別好,我就這樣喜歡起攝影來。

她影像:您是怎樣自學攝影的? 周馨:因為我是研究生時候喜歡上攝影的,所以很快就工作了,在工作的時候會看大量照片,比如路透社、美聯社的照片,所以最初的時候是通訊社的照片影響大。

她影像:為什麼會選擇成為新聞攝影師?周馨:我覺得我的思維是屬於理性和感性之間的,攝影剛好是介於兩者之間,攝影有一定的技術性,又有很多主觀、感性的東西,所以我覺得在理性和感性之間,在文科和理科之間我找到一個平衡點,支點。

她影像:社會學的學科背景對您的攝影事業有何影響?

周馨:社會學觀念認為,一個人在社會中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必然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這個環境既包括一個社會的、歷史的大環境,也包括一個局部的小環境,所以我在拍攝時,不是孤立的看待這個事物而是要了解它的背景以及當下所處的環境,這樣來看待一個事情的時候,紀實攝影就比較有意思。

周馨:从小白到资深,一位新闻摄影师的进阶之路

2017年4月26日,新開放的上海中心大廈觀光廳。原本最高的環球金融中心瞬間到了腳下。

周馨:从小白到资深,一位新闻摄影师的进阶之路

2019年8月3日,上海。瑪雅水公園的水上表演吸引了眾多坐在彩色浮圈上玩樂的遊客。

研究生畢業之後,周馨在廣州日報找到一份攝影記者的工作,對於這段職場初體驗,周馨用“非常鍛鍊人”來概括。身為一名職場小白,她在這裡經受了各種歷練,也培養了一身過硬的工作技能。

不管男女,只要需要你就去

研究生畢業之後,周馨在廣州日報找到一份攝影記者的工作。通常新聞攝影記者劃分工作是依據“條塊”,有的按照地域城區劃分,有的按照內容條線劃分。當時廣州的新聞環境比較活躍,攝影部主任在分配任務時也不分“條塊”:“我是個女的,但是領導不會在意你的性別,比如說遇到火災洪水,只要需要他就讓你去。”初入職場的周馨在這種工作環境下,幾乎跑遍了所有條線的新聞,體育、娛樂、突發事件、日常新聞、重大新聞,這些她都拍過。這樣高強度的工作也讓周馨迅速成長起來。

周馨:从小白到资深,一位新闻摄影师的进阶之路

EOS 5D Mark II 光圈F5.6 快門1/250s ISO250 焦距24mm

鏡頭:EF 24-70mm f/4L IS USM

2008年5月25日,汶川地震震後,映秀。因為害怕如地震般的爆破聲,母親抱緊了孩子並捂住了他的耳朵。

她影像:性別因素在新聞攝影這行影響大嗎?您也會搶機位嗎?周馨:其實並不大,雖然作為女性在工作中還是處於弱勢,很多攝影記者都是男士,稍微一擠,你就沒有立足之地了,所以我們更要靈活判斷,提前預知最佳機位或者選擇不同位置,或許會出更好的片子。

她影像:拍攝的時候會考慮些什麼?周馨:工作的時候可能會考慮的多一些,因為工作這麼多年,你實際很清楚媒體需要什麼樣子的照片。我要求自己則是不只關注於媒體需要的那幾張,也要關注事件發生的前後以及外場,因為當新聞人物放鬆下來的時候反而更真實,更紀實。

她影像:您平時是怎麼尋找拍攝主題的?

周馨:有一些是在採訪中發現的,可能媒體只需要其中一個小的東西,在這裡面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興趣點,那麼你就可以繼續下去,另外還有的就是自己平時的興趣點。

周馨:从小白到资深,一位新闻摄影师的进阶之路

EOS 5D Mark II 光圈F5.6 快門1/250s ISO250 焦距24mm

鏡頭:EF 24-70mm f/4L IS USM

2020年1月31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所有記者都戴上了口罩進行採訪工作。

周馨:从小白到资深,一位新闻摄影师的进阶之路

EOS 5D Mark IV 光圈F2.8 快門1/3200s ISO250 焦距70mm

鏡頭:EF 24-70mm f/2.8L II USM

2020年2月10日,上海。一復工的園區入口處,返工人員用紙巾包著筆登記自己的信息。

她影像:身為新聞攝影師,什麼時候會讓您特別興奮?周馨:經常都會有,在某個瞬間覺得(照片)特別好,就會特別興奮。例如,因為人物和事件是沒有辦法把控的,但是你可以根據以往的經驗,判斷、預期可能會發生的事情,也就是依靠“訓練有素的直覺”,如果等到、拍到了的畫面,或者捕捉到那些不期而遇意料之外的瞬間,我就會特別興奮。

她影像:您認為什麼樣的新聞照片是好照片?周馨:在滿足媒體需求的同時,能把自己的情緒帶進去,看的人雖然不一定和你感受相同,但是能產生一種情感的共鳴,有亮點,或者被觸動到。

她影像:有些新聞攝影會注重瞬間,但是美感上會有所缺失,您怎麼看待?

周馨:要分情況,有一些事件性、新聞性比較強的,肯定是要首先保證內容,但是新聞攝影畢竟是攝影,你要有所講究,你拍多了,就會很自覺的把影像上的東西和新聞性結合起來,這樣才能體現出新聞攝影記者的專業性。

周馨:从小白到资深,一位新闻摄影师的进阶之路

EOS 5D Mark IV 光圈F2.8 快門1/200s ISO1600 焦距50mm

鏡頭:EF 24-70mm f/2.8L II USM

2020年2月23日,往日熱鬧的陸家嘴濱江,如今只偶爾有人來此。

周馨:从小白到资深,一位新闻摄影师的进阶之路

EOS 5D Mark IV 光圈F2.8 快門1/200s ISO160 焦距90mm

鏡頭:EF 70-200mm f/2.8L USM

2020年2月2日,上海一小區內,幾名居民戴著口罩在鍛鍊。

周馨:从小白到资深,一位新闻摄影师的进阶之路

EOS 5D Mark IV 光圈F3.2 快門1/200s ISO200 焦距88mm

鏡頭:EF 70-200mm f/2.8L USM

2020年3月7日,上海,滿園春色關不住。疫情期間,上海幾乎所有公園都閉園謝客,許多公園不得不通過“雲賞花”的形式讓人們不錯過這個春天的美。

很多同行覺得我精力旺盛

因為家庭的原因,周馨從廣州來到上海,現在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原本筆者以為,女性新聞攝影師很難兼顧事業與家庭,但是周馨卻做到了。她在合理處理好兩者之餘,還參加了活躍的紀實攝影團體,參加高強度的驢友活動,定期健身……這些容易讓人超負荷的事情,周馨都輕鬆應對。

周馨:从小白到资深,一位新闻摄影师的进阶之路

EOS 5D Mark III 光圈F5.6 快門1/160s ISO320 焦距65mm

鏡頭:EF 24-105mm f/4L IS II USM

2017年9月,驢友正在徒步新疆烏孫古道。

她影像:在工作之後,您是怎樣提升自己的?周馨:攝影記者比較喜歡掃街,掃街實際上也是鍛鍊攝影師敏銳性的一個方式。再就是加入了紀實攝影師團體“拾城”,在“拾城”裡每週都要交作業,大家交的很多好照片對自己也是一個觸動。

她影像:為什麼會在工作之餘再入攝影師團體?周馨:新聞攝影和紀實攝影其實還是有挺大差別的,拾城是主打非新聞性照片,它裡面有很多你的觀察、視角、情感,它可能比較主觀,不一定每個人都能理解,但這正是攝影師所想要的自我的東西,這樣這些照片就會變得很有意思,因為它是一個自己情感表達的一個途徑。

她影像:其實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節您的生活是嗎?周馨:對,而且拾城裡的攝影師來自全國各地,都是非常優秀的攝影師,都很有自己的想法。我在他們那裡學到了很多東西:他們是怎麼拍的、怎麼觀察的、怎麼想的……你會在這裡面找到很多樂趣。

她影像:新聞攝影對您自身有什麼影響?周馨:這些年,城市和社會變遷得比較厲害,如果不記錄的話,錯過那個時代就再也回不來了,這是紀實攝影的有趣之處,也是我們需要叮囑自己去拍攝記錄下來的動力。我們很多攝影師如果都能從自己的角度去記錄下來,這些影像彙集起來,或許就能呈現城市在一段時間流河裡變遷的樣貌。

她影像:您會有累了,想休息的時候嗎?周馨:有。在疫情之前不會每天一定要出去,這段時間是一個特殊時期,所以會經常出去,但是人不能總是一個滿負荷的狀態,必須有停下來的時候才能去想問題。

周馨:从小白到资深,一位新闻摄影师的进阶之路

EOS 5D Mark III 光圈F3.2 快門1/100s ISO250 焦距24mm

鏡頭:EF 16-35mm f/2.8L USM

2016年1月5日,上海,正在改造的襄陽公園大門用原大門處拍攝的實景照片做圍牆,真實與虛幻中讓人一瞬間產生了錯覺。

周馨:从小白到资深,一位新闻摄影师的进阶之路

EOS 5D Mark IV 光圈F2.8 快門1/40s ISO4000 焦距28mm

鏡頭:EF 24-70mm f/2.8L II USM

2018年11月2日,上海。老城區,路人與狗。首屆中國進口博覽會即將舉辦,遠處陸家嘴的高樓大廈難得亮起了各種彩燈和射燈。

“當普通人只能在報紙上、電視上看到那一切的時候,你就在現場!你就是親歷者,你有更全面的視角,你有更多元的感官。你就在那裡,你看到了報紙和電視後面的一切,這點總讓人激動。”——周馨周馨:从小白到资深,一位新闻摄影师的进阶之路

器材故事

她影像:您平時常用的佳能相機和鏡頭是?周馨:現在使用的佳能相機是EOS 5D Mark IV,工作中常用到的鏡頭是EF 24-70mm f/2.8L II USM以及 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生活中,自己還用到鏡頭EF 35mm f/1.4L II USM

她影像:作為佳能相機資深用戶,您看中相機性能是什麼?周馨:佳能相機更加輕便化,可是性能越來越好,EOS 5D Mark IV的對焦速度、快門連拍都很理想,因為新聞攝影需要抓拍,以前必須高端相機才可以,現在普通的佳能單反相機快門速度也夠用。

_

圖片提供 | 周 馨

採訪 | 木起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