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文字題難?一條萬能法則,助你應答如流!

有許多家長反映說,孩子們的計算題掌握的很好,但是在做文字題時卻不知如何下手,難道文字題很難嗎?

小學數學:文字題難?一條萬能法則,助你應答如流!

其實不是。文字題是由文字、數字和問題組成的題目,在解決這類問題時,我們需要認真審題,注意理清文字題當中的結構組成以及題目中敘述的數量關係,由於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差,在遇到文字題時常常由於捋不清題中的邏輯關係,因此也就無從下手。

那麼,有沒有一種解題方法,對於文字題掌握的還不是很牢固的學生也能夠輕鬆應試呢?

答案是肯定的。現在老師就教你們一個萬能法則,也許你不用再去絞盡腦汁的去理解題中各個數量之間的邏輯關係,只要你認得這幾個語文詞彙,小學文字題便可輕鬆掌握。

冀老師趣味課程之文字題“萬能列方程法則”

文字題中的“的”字,轉化成方程式,相當於“×”,同理:“加減乘除”和“和差積除”都等同於“+、-、×、÷”;“大、多”等同於“+”;“小、少”等同於“-”;“等於、比、得、是”等同於“=”。

特例:(a乘以b,列方程為“a×b”)與(a乘b,列方程為“b×a”)的區別

(a除以b,列方程為“a÷b”)與(a除b,列方程為“b÷a”)的區別


小學數學:文字題難?一條萬能法則,助你應答如流!

正文

  • 文字練習題(只列式不計算)

1、一個數減去24與18的和得66,求這個數?

2、46加上一個數的2倍得142,這個數是多少?

3、一個數的2倍比它的1.5倍多1.9,這個數是多少?

4、30的1/3減去2.5,所得的差除750,商是多少?

5、一個數的8倍與2.4的差,正好是12,求這個數?

6、一個數的2倍比55的多4,這個數是多少?

7、一個數的1/3是15,這個數比15的1/5大多少?

8、一個數增加它的1/2後,得到的數是60,求這個數是多少?

9、用620的1/2去除905減去595的差,得數是多少?

10、24除以21的倒數,所得的商加上36個,和是多少?

解:統一設所求的這個數是n,於是,根據題意得:

1、n-24+18=66

2、46+n×2=142

3、n×2=n×1.5+1.9

4、n=750÷(30×1/3-2.5)

5、n×8-2.4=12

6、n×2=55+4

7、n×1/3=15,求得n,

n=15×1/5+m,求得m

8、n+n×1/2=60

9、得數 n=(905-595)÷(620×1/2)

10、和 n=24÷(1/21)+36

列出方程式,利用加減乘除的四則基本運算法則,最終得解。大家可以試著解答下。

總結:用萬能法則解文字題,只要我們找到題目中的關鍵詞彙,然後把方程式寫出來,解方程也就沒那麼困難了。


拓展

  • 在小學數學中,應用題也可以用到我們的萬能法則,下面我將舉例說明,包括適用應用題的概念以及一般解法和“萬能列方程法則”解法的比較。(注:統一設其中的一個未知量為n)

一、簡單應用題

概念:數學中最基本的應用題,一般指一步計算到位的應用題。

例:班裡有12個女生,其中男生人數比女生人數多4人,請問,班裡有幾個男生?

一般解法:12+4=16(個)

萬能法則:n=12+4=16(個)

二、複合應用題

概念:通過兩步或者兩步以上的運算才能求得結果。

例1:(兩步運算)動物園裡有8只大猴子,12只小猴子,大象的數量比猴子少15只,那麼大象有幾隻?

一般解法:猴子數量為 8+12=20(只) 大象數量為 20-15=5(只)

萬能法則:猴子數量為 8+12=20(只) n=20-15=5(只)

例2:(多步運算)學校買了98本練習本,一班領走20本,二班領走的練習本是一班的1.5倍,三班領走兩次後還多18本,請問三班平均每次領走多少本練習本?

一般解法:二班練習本數量為20×1.5=30(本) 一班+二班=20+30=50(本)

一班+二班+三班=98-18=80(本) 三班總共領走的練習本為:80-50=30(本)

故:三班平均每次領走的練習本數量為:30÷2=15(本)

萬能法則:設:三班平均每次領走n本練習本。

列方程:20+1.5×20+2n+18=98

求得:n=15

答:三班平均每次領走15本練習本。

總結:一般在小學的範圍內,求什麼就設什麼是未知數,找出等量關係列方程,最後求解即可。


小學數學:文字題難?一條萬能法則,助你應答如流!

針對此類問題,我們要記住一條關鍵原則,那就是不要隨意變動文字題的順序,無論多麼複雜,只需利用我們的萬能法則,一步一步列出方程式,然後再變化等式兩邊的關係,最終求解未知數。

注:方法要善用,但絕不可濫用。從應試教育的角度出發,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但是從求知的長遠方面考慮,在平時的學習過程當中,家長朋友還需教導孩子們要循循善誘,善於觀察和培養看待事物的分析能力,在充分理解題意中各個數量的邏輯關係的基礎上,再去列出方程式。切記!

趣味學數學,輕鬆拿高分,碼字不易,記得評論點贊+關注。我是 冀老師,謝謝大家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