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坡:一个神奇的地方,毛主席曾在此写下千古名篇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诗是一切文章中最富有哲学意味的。毛主席的诗词正是如此。在主席一生中,他挥毫而就或随口吟咏的诗词作品气势磅礴、冠绝千古:他的诗词绝非一般的山河之色、儿女之情,里面更有着极其深刻的关于人生与社会的哲学。可以说,他的诗词,既是哲学化的诗,也是诗化的哲学。

黄土高坡:一个神奇的地方,毛主席曾在此写下千古名篇

1936年2月初,当毛主席站在西北高原茫茫的黄土地上、黄河边上时,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和千里冰封的北国雪景,让他心潮澎湃、无限感慨,写下了他一生当中成就最高的作品——《沁园春·雪》

1935年12月17日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中央作出决策:渡黄河东征,在山西西部开辟局面,然后根据日军对绥远进攻的情况,再由山西转往绥远直接对日军作战。

作战行动从1936年2月上旬开始,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在毛主席、彭德怀、刘志丹的指挥下,从陕北清涧渡过黄河,发起东征战役。

虽是初春二月,黄土高原不仅冰冻未化,反而飘起鹅毛大雪,白雪把整个西北高原盖得严严实实,到处白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边。雄伟又壮丽的雪景,仿佛是要为出征的红军将士们壮壮行色。

1936年2月21日,当毛主席率领队伍来到河口附近辛关渡对岸的河边上时,雪已经停了,冰冻了的黄河,更有一幅奇特的景象:大块的冰块像一座座小小的银山,在水里缓缓地浮动;一阵急浪卷来,冰块就猛地一碰,激起很高的水花和四溅的冰沫,发出震动人心的响声,惊起成群的长嘴巴的白鸟,贴着冰面掠过……

黄土高坡:一个神奇的地方,毛主席曾在此写下千古名篇

此情此景,让在南方长大的毛主席激情满怀,感慨万千。

渡过黄河的红军,在河东遭到阎锡山晋绥军的阻挡,打了几仗。后来蒋介石调集20万人马增援围逼,红军于1936年5月初又撤回了河南。

这次渡河东征,虽没有达到原定的战略目的,却扩大了红军,在山西十几个县开展了工作,为稍后在河东一带建立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当然,对毛席来说,收获却不止这些。他收获了一首旷古未有的词作,写出了他一生当中成就最高的作品——《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黄土高坡:一个神奇的地方,毛主席曾在此写下千古名篇

毛主席是1936年2月中旬在陕西清涧县袁家沟指挥渡河时酝酿这首词的。

主席曾对人讲:黄河,是我们的母亲之河。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轻视她。

当毛主席站在秦晋高原,头顶浑莽的天,身披洁白的雪,俯视奔流的河,他的双脚,却踩着一个民族浑莽而又浩瀚深长的历史——昨天的赫赫辉煌,今天的屈辱困顿。

一队队穿着灰布军装,戴着红五角星军帽的官兵骑着马或扛着枪从身边走过,被风雪笼罩着渐渐远去,融入苍茫无际的天地之间。为了民族的生存,他们注定是在重写历史。

伟人的胸襟气魄,让他的视线穿过偶尔挣出覆雪的高原黄土,融入脚下那厚重的历史长卷,感受着足以燎原的星星之火。他胸中诗情迸发,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他的心中升腾、抒发。

黄土高坡:一个神奇的地方,毛主席曾在此写下千古名篇

此时,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历程中,曾经闪耀在历史长河中的英雄们,仿佛从古老的黄土地破土而出,似乎要同这位20世纪的天之骄子展开对话。

于是,毛主席在词作中“请”出了这些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但是,却不是为了回到历史、重铸辉煌,也不是炫耀列祖列宗的功绩,更不仅仅是被这些历史人物所折服,而是在于铺垫《沁园春·雪》的点睛之笔:“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今朝”的红军,“今朝”的毛主席,“今朝”的中国共产党,早已非昔日可比。他们既不再拘泥于历史,更不可能依靠外国。此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告诉世人一个刻骨铭心的道理: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1936年7月15日晚上,在陕西省保安县的一个窑洞里,伴着灰蒙蒙的马灯光亮,美国进步记者和作家埃德加·斯诺第一次采访了毛主席。

黄土高坡:一个神奇的地方,毛主席曾在此写下千古名篇

斯诺围绕围绕国际国内形势对毛主席进行了深入采访。

主席明确地告诉斯诺,红军,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从来都只属于中国;共产党人最关心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将走向新的历史阶段。

在接受采访五个月后,中国的历史果然发生了转机:1936年12月12日,西安的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兵谏”,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成为中国形势转变的枢纽。而西安,正是毛主席《沁园春·雪》词里歌咏过的“秦皇”“汉武”“唐宗”们端坐龙庭,抖出泱泱大国气派的地方。这既是历史的巧合,也是历史的必然。

黄土高坡:一个神奇的地方,毛主席曾在此写下千古名篇

写在最后:

柳亚子先生曾赞颂毛主席的诗词:"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可见其气魄之雄、气象之伟。如果说,毛主席诗词在中国诗歌的长河中“独领风骚”,那么,他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历史功绩同样彪炳史册。这也是毛主席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仍然享有并将长久享有崇高威望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