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資源,學會幽默,多一些文化元素,這才是智慧的旅遊

當今時代,旅遊,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旅遊的好處自不待言,它可以開闊人的視野,陶冶人的性情,更可豐富人生閱歷。

充分利用資源,學會幽默,多一些文化元素,這才是智慧的旅遊

有人會說,我的旅遊可沒這麼高調,出去旅遊就是玩,就是尋開心,找刺激。這話沒錯,我也很贊同,但若僅僅停留在這個層次上,我覺得還不夠,說的難聽一點,那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

說到旅遊資源這個話題,我倒是有些感,我們出去旅遊,遊山玩水,看古蹟。這些自然和人文景觀,確實讓我們眼界大開,豐富著我們的人生閱歷,也確實值得一看。但是我們必須得承認這樣一個現實,在整個旅遊過程中,我們在各個景點所逗留的時間只佔很小的一部分,除去睡覺和吃飯,很大一部分時間都消耗在旅途上了。

充分利用資源,學會幽默,多一些文化元素,這才是智慧的旅遊

時間也是一種資源,充分有效地利用好旅途中的這一部分時間資源,才是一種智慧的旅遊。

我們的旅遊,導遊是個很關鍵的人,它決定著我們的旅遊質量。一般情況下,每到一處景點之前,導遊都要對該景點出個梗概的介紹。事實上,這個介紹往往被許多人忽略了,由於旅途的勞累,更多的人在車上選擇的是睡覺。

當然了,車上睡覺這本身並不是錯,因為這樣做畢竟是緩解疲勞,恢復體力和精力的最好辦法。但是,旅途上浪費掉大把的時間,這個時間,當然指的是坐車這段時間,我卻認為,這就是一種浪費旅遊資源的行為。

那麼,有沒有一種好的辦法來減少這種資源的浪費呢?我認為還是有的,這就是要充分利用好導遊這一“資源”。

充分利用資源,學會幽默,多一些文化元素,這才是智慧的旅遊

當然了,導遊的質量儘管參差不齊,但是相當一部分導遊的素質還是很高的。他們不僅有著較高的學歷,豐富的知識,他們的講解或介紹,絕不僅僅是在背“臺詞”,而是融入自己的思考和見解。遇到這樣的導遊,你算是幸運了,不加珍惜和利用,實在可惜。

旅途中的車廂,分明就是一間教室,而導遊就是老師,每位遊客自然就是學生了。這種角色的劃分與定位,讓每位遊客能夠擺放好自己的位置。

去雲南旅遊,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位導遊,她年紀不大,30多歲的樣,傣族。按當地的風俗和語言習慣,我們稱它為“哨哆哩”。這位“哨哆哩”很健談,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強。


在雲南旅遊,景觀自然是沒得說,用一個好字就完全可以概括了。但是有兩點不盡人意,一是高原反應,二是景點間的距離較長。高原反應的後果就是人好犯困;景點間距離長,乘車的時間自然也就會長。這兩個不利的作用結果歸結在一起,便是遊客乘車時愛睡覺。

充分利用資源,學會幽默,多一些文化元素,這才是智慧的旅遊

“哨哆哩”健談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得到了發揮。她除了介紹雲南的各種自然和人文景觀,還介紹自己的人生經歷,講傣家的民風民俗。她還特別愛講自己的人生經歷,小時候生活的困難,父母的艱辛,甚至連自己選擇對象的細節等等都成為她的話題。

難能可貴的是,她的講述不僅僅是事件的羅列,而是融入自己深刻的思考。遊客們被她的話題所吸引,睏意全消。聽她幽默風趣的講述,有許多時刻,我倒希望旅途再遠一點更好,聽她用語言構築的人生景觀,與自然景觀有著同樣的美妙。

充分利用資源,學會幽默,多一些文化元素,這才是智慧的旅遊

購物,是每位遊客都繞不開的一道坎,導遊的話題中也難免夾帶些這樣的“私貨”。想起來真的很可笑,前一個話題,大家還笑眯眯地聽著,話題一旦轉向購物時,大家的臉上立刻就“晴轉多雲”了,笑聲也戛然而止。

這個問題分怎麼看,強迫購物和自願購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對於不想購物的人來說,勸購或導購,當然是一種負擔了。而對於有購物需求的人而言言,這種“勸購”之浯,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充分利用資源,學會幽默,多一些文化元素,這才是智慧的旅遊

我對雲南這位“哨哆哩”插播的這段“勸購廣告”並沒產生強烈的情緒反差,相反,倒是聽得津津有味。原因在於,她的廣告詞新穎別緻,讓人樂於接受。例如,她在引導大家購買雪花銀和玉製飾品時,她問大家:

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俗話吧,“有錢的幫個錢場”,那麼,設有錢的呢?她把話筒朝向了遊客。

“沒錢的幫個人場”,一位男遊客高聲回答。

“錯了”,女導遊面色嚴肅,應該說“沒有錢,借錢也要幫個錢場!”,她的話音剛落,車廂裡滿是轟然大笑之聲。

是的,這就是語言的藝術。同樣一件事,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旅遊,本來是件愉快的的事情,我們沒有必要人為的給自己製造情緒上的塊壘。把旅途中的一切都當做風景來看,這才是智慧的旅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