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餘字博文列4理由,38歲名將反對中超降薪,網友:考試倒數還要遊戲機?

受新冠疫情影響,時下的國際足壇一片蕭條,各大足球賽事停擺,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據一份知名會計事務所的研究報告顯示,單算五大聯賽,如果賽季剩餘比賽全部取消,造成的損失則將超過40億歐元。

為了同舟共濟、共渡難關,一時間,五大聯賽諸多俱樂部紛紛掀起降薪風潮。而就在大家討論,中超是否會跟進的時候,中超老將艾志波卻先期公開發聲,反對降薪。

1100餘字博文列4理由,38歲名將反對中超降薪,網友:考試倒數還要遊戲機?

在艾志波公開發布的1100餘字長篇博文中,列出的反對降薪理由主要有4個:

一是,中國的職業聯賽不靠轉播分成和俱樂部周邊,所以短期內,疫情不會對各俱樂部造成太大的影響;二是,歐洲球隊減薪,是因為球員放假回家了,而國內的球隊大部分時間還是在正常訓練。三是,諸如巴薩一樣的國外俱樂部降薪,是有合同可依,而中超並沒有類似的法案,如果降薪就是不合法。四是,疫情面前應該人人平等,如果要降薪,那就不能分職業貴賤,不能因為誰掙得多就犧牲誰。

1100餘字博文列4理由,38歲名將反對中超降薪,網友:考試倒數還要遊戲機?

對於艾志波的這番長篇大論,球迷網友的留言評論,畫風卻是出奇地一致:

網友“EXiD-SOULG”留言評論道:球踢的不怎麼樣,講的還頭頭是道的。

一位尤文球迷“夢遊_hhqO”則發言稱:中國目前的這批球員拿的薪酬,是你們應該得到的嗎?

網友“ppguai”則不無幽默地表示:踢球水平有你說話水平這麼高,中國早就世界盃奪冠了。

1100餘字博文列4理由,38歲名將反對中超降薪,網友:考試倒數還要遊戲機?

而在艾志波的微博長文下,球迷的評論同樣也是呈一邊倒之勢:

網友“Acy杭”留言稱:肚腩越練越大,臉皮越練越厚,換我踢也可以啊,反正都贏不了。

網友“Stwach93”則直接擺道理:你真是個呆子啊,你說那麼多,企業效益不好,百姓收入不穩定,整個大環境都受影響,難道國內足球不受影響嗎?你們的老闆其他俱樂部老闆的主業是啥?受影響了,哪來錢繼續搞足球?

而網友“可有可無的一隻”則更是直接放話怒懟:每次考試都拉稀的倒數玩意兒,還舔著臉給你爹要遊戲機,說什麼第一名都有遊戲機,人家有臉要獎勵,你們男足也有臉?

1100餘字博文列4理由,38歲名將反對中超降薪,網友:考試倒數還要遊戲機?

公開資料顯示,老將艾志波出生於1982年,只比中超聯賽活化石鄭智小了2歲,接近20年的足球生涯裡,其先後在武漢、長春、江蘇出任主力後衛,並在舜天擔任過隊長,2014年加盟了武漢卓爾。而在為國效力方面,其僅是曾在2005年入選過朱廣滬時期的國家隊大名單,但是在東亞運動會前因為受傷而沒有出場比賽。

且不說這位中超老將在長達近20年的職業生涯中,有沒有為國家隊做出過什麼貢獻,單是這篇揚揚灑灑千字長文的字裡行間,就暴露出了中國足球是多麼的不職業,球員自己是多麼的不敬業。

1100餘字博文列4理由,38歲名將反對中超降薪,網友:考試倒數還要遊戲機?

的確如艾志波所言,由於生存模式上的差異,中超俱樂部受疫情影響沒有像歐洲球隊那樣沉重,但這也恰恰證明了中國足球職業化的“偽職業”。

在足球高度職業化的歐洲,各俱樂部的運營完全是市場化進行,門票收入、聯賽分成、贊助收入是球隊重要的經濟來源,所以疫情對俱樂部的經營影響,會在短時間內波及顯形。而中國的足球俱樂部,基本就沒什麼市場化運作,球隊的生死興衰,幾乎全部是在靠投資方“輸血”維續,一旦資方難以為繼,球隊則將萬劫不復,所以中國足球職業化不過才二十幾年,但解散的球隊卻已不計其數。

1100餘字博文列4理由,38歲名將反對中超降薪,網友:考試倒數還要遊戲機?

一個在職業聯賽混跡了近二十餘年的老將,竟然連“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都不懂,除了證明中國足球職業化的虛假,也直接證明了球員認知水平是多麼的業餘。

說到咱們球員的不敬業,有一對比故事應該與球迷分享。

本賽季冬窗,石家莊永昌的外援莫雷洛,自願降薪重返克魯塞羅,巴西媒體透露,克魯塞羅向莫雷羅提供的合同,月薪只有20萬雷亞爾,這比莫雷羅在永昌的薪水少了80%。作為曾經的主力前鋒,莫雷洛曾幫助克魯塞羅奪取過巴甲冠軍,然而上賽季,其所鍾愛的球隊卻不幸降入了乙級,為幫助球隊重建,莫雷洛毅然選擇了降薪迴歸。

1100餘字博文列4理由,38歲名將反對中超降薪,網友:考試倒數還要遊戲機?

據瞭解,莫雷羅在石家莊永昌的月薪是100萬雷亞爾,按照歐元計算的話,莫雷羅一年能在永昌掙到250萬歐元。

顯然,重返巴西,他無法再獲得相同的待遇,因為20萬雷亞爾的月薪,已經是克魯塞羅方面所能負擔的極限。不過,毅然選擇了風雨同舟,對莫雷羅來說,錢就已經不再是重點考慮的問題。

世上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關鍵是能否福禍與共人心向齊。一名職業球員,如果真將自己與球隊的命運融為一體,面對疫情困境,他想到的應是理解協作同舟共濟,而不是倉皇自顧一心為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