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的“善舉”,小鴿子沒禁住誘惑,讓這個鮮活的生命走向終結


因為我的“善舉”,小鴿子沒禁住誘惑,讓這個鮮活的生命走向終結


去年初冬,天冷得有些早。在我家樓上廚房的地板上,放著一小堆曬乾了的小粒花生。正趕上那幾天特別冷,我發現北面左邊的窗戶沒有關好,留有一道很寬的縫,我過去準備關上,卻發現窗下角落裡的桌子上有幾個碎了的花生殼,花生粒不見了,殼下還有一些碎末兒。因和住平房時老鼠吃的碎屑有些像,我自然十分敏感。難道這樓上還會有老鼠麼?我覺得不大可能。畢竟四層樓上這麼高,老鼠爬這麼高找生活,那是太困難了;況且廚房裡都是嚴絲合縫的,根本沒有老鼠寄居的地方。即便有老鼠,它也不會從地板上銜了花生再爬上高高的桌上來享用。

因為我的“善舉”,小鴿子沒禁住誘惑,讓這個鮮活的生命走向終結

我疑惑地抬起頭,正好看到窗外不遠的梧桐樹上,一隻灰色的鴿子正有意無意地向我瞅過來。當發現我看它時,它低下頭啄啄自己的爪子,又甩甩腦袋,好像一個小孩子做錯了事裝作很無辜的樣子。我側身向右後躲過去,再探身看它,發現它正向窗口張望。我一下子明白了,一定是這隻無家可歸的小鴿子天冷難以覓食,無意間闖進來,心驚膽戰地吃了幾粒花生米。白天我們都上班,家裡沒人,很安靜,但不知小鴿子經歷了一個怎樣的心理歷程。

我沒有再關窗戶。我在桌子上放了一個敞口的紙盒,在盒子裡鋪上了一淺層米。我知道,花生油性大,鴿子吃了,消化會不好。所以,我放的是小米。第二天,我下班回來到廚房一看,桌子上又多了些花生殼,紙盒裡的小米絲毫沒有動。看來小鴿子飛進來,只是吃了幾顆花生,沒有吃小米,一定是怕中了人類的圈套。小鴿子的警惕性還是挺高的。第三天,小米還是沒有少,不過平鋪的小米上有了兩個爪印。小鴿子一定是在試探!第四天,盒子裡的小米果然少了一部分,小鴿子終於吃小米了!第五天,盒子裡的小米幾乎全部被吃光,桌子上還有濺出來的小米。我很興奮,我為我的善舉感到很溫暖,心裡也有了小小的成就感。我又向紙盒裡添加小米,還在旁邊放了一小碗水讓它喝。我囑咐家人一定不要驚擾小鴿子。

慢慢地,小鴿子膽子變大了,即便是週末,我們坐在客廳裡,小鴿子也會時不時的光顧。隔著廚房的玻璃門可以看見它飛進來,啄幾下米,啜口水,昂起頭,向周圍望一望;有時在窗臺上停留一會。這時我想到了一位作家養鳥的感悟: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境界。於是,我更加樂此不疲地為小鴿子加水添米,還從百度上了解鴿子愛吃的食物,備好,交替放在盒子裡。為此,我制定詳細的餵養計劃,並準備在窗戶旁建一個鴿子窩。

因為我的“善舉”,小鴿子沒禁住誘惑,讓這個鮮活的生命走向終結

一天,我剛到樓下,一樓的小姑娘跑過來告訴我:“叔叔,一個買紙箱子的人今天中午在你家窗口捉住了一隻鴿子。”

我有些發懵,稍微鎮定了一下,失措地說:“他……他……是怎麼捉住的?”

“他帶了一個竹竿,竹竿上綁了網罩。等鴿子飛進窗戶裡,他把網罩罩在窗口上,鴿子就鑽進去了。”

未等小姑娘說完,我就急忙趕到小區物業處,向他們要到了那個人的電話,打了過去。那人說:“文老師,那隻鴿子一直到你家偷嘴吃,我注意了好久了,這才幫你捉了去。你放心,我會好好養著它。”怎麼,他居然是幫我?我沒有解釋,聽到他說是養著鴿子,而不是殺了它,我懸著的心才算落了地。

又過了一個星期,我在大街上正好碰見那人。我停下來,問他那隻鴿子怎麼樣了。那人一怔,好大一會才緩過神來,說;“啊……,你說的那隻野鴿子啊,我餵了它三天,它顆粒不進,滴水不沾,三天後,死了。”

我憤然:“你……你……怎麼把它喂死了?它本來可以好好的……”

那人輕描淡寫地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那隻笨鴿子,見你廚房裡有吃食,就偷嘴吃,偷來偷去,就變懶了,變笨了,它很容易被人捉去。即便不在你這被捉,在別的地方,也會被人下套捉去。我知道,你們文化人心軟,好做善事。不過,話說過來,不就是一隻鴿子麼,想喂,可以到市場上買幾隻,不就行了麼。”

“我……?”

我廚房裡有吃食?我好做善事?我感到心靈深處的震顫:因為我的“善舉”,小鴿子沒禁得住誘惑,心安理得地鑽進窗子享用美食,改變了它的天性。豈不知人類已經為它準備了的“羅網”,讓它鑽進去,等待它的也許就是死亡,成為人類餐桌上的美食。若沒有我的“善舉”,它也不會放鬆警惕,不會輕易被捉;它不被捉,便不會被囚住死去;它會自由覓食,可以在田野林間自由飛翔;可能食不果腹,但它依然會振翅在天地間,因為這是它的天性。是我自作聰明的“善舉”害了它。聰明的人類過去做過、現在正在做著、未來也許還要做的“善舉”,可能讓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走向終結。

因為我的“善舉”,小鴿子沒禁住誘惑,讓這個鮮活的生命走向終結

作者簡介:石林,筆名文斯塵,懷抱一顆聽雨的心,跟風一起流浪。喜寫作,作品散見於《中國鄉村》《山東作家》《齊魯文學》《聊城晚報》諸多刊物和微刊等。作品曾獲得《小說選刊》一等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