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閱讀,每天讀完一本書?

什麼是快速閱讀呢?

速度,有快慢之分,何為快?何為慢呢?這總是有一個標準的,即參考物。而讀書快與慢的參考物,就是每個人獨一無二的人。

物理學用速度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它在數值上等於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因此,閱讀速度的衡量,指的就是每小時閱讀多少頁或每天閱讀多少本書。而所謂的“快”速閱讀,就是比一般人要快,甚至遠遠超於常人。而《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將讀書分為了三個階段:100天讀33本書(興趣培養階段)、1年讀100本專業書(專業能力培養階段)和1年讀365本各類書籍(思維拓展階段)。書中提到的三個階段,閱讀的速度都不是常人所具備的,因此被我們稱得上是“快”速閱讀了。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如何“快”速閱讀,每天讀完一本書?


事實上,很多人可能只注意到了“每天讀1本書,或1年讀365本”的場景。然而,卻沒有留意到主人公每天花在閱讀上的時間——早上提前一個小時起床,晚上閱讀一個小時,上下班空餘時間安排一個小時,即每天至少花費3個小時讀書。甚至,書中還提到過這麼關於主人公的一句話“但是無論如何,一天也讀不了1本書。為了增加讀書量,我真正開始用功了。早上一起床就讀,在外面一有空就讀,在人多的咖啡館也讀,睡前也讀,邊吃飯邊讀,簡直到了按秒計算的程度”。不難發現,作者想要讀完一本書,花費的時間可能遠遠不止三個小時,可能除了睡覺時間和上班時間,其餘時間都花在讀書上,才有可能完成每天讀完一本書的目的。可以拿自己對比一下,有沒有將絕大部分時間花在閱讀上,就知道自己是不是在進行快速閱讀了。1天“快”速閱讀完一本書,你看能不能實現?自己仔細思考一下就明白了。從讀書的三個階段不難看出,作者前面兩個階段都是三天讀完一本書,最後一個階段才是一天讀完一本書,而且是每天都用遠超3個小時的全部閒暇時間去閱讀才能完成的。

在興趣培養和選書的階段,主人公的讀書導師說到過這麼一句“暢銷類的、專業技術類的、虛構的、紀實類的、烹飪類的,哪種類型的都可以。要選擇自己喜歡又有趣味的,不要選那些生澀難懂、華而不實的書”。從這句話不難看出,書籍的選擇也會影響閱讀速度的。對於完全陌生的領域或文字,閱讀速度根本快不起來。就好比我們學外語(英語等)一樣,從零開始,一蹴而就根本就是做夢。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如何“快”速閱讀,每天讀完一本書?


對快速閱讀的誤解

很多人都以為快速閱讀,就是一天讀完一本書,而且過目不忘,甚至立馬能熟用書本知識。事實上,過目不忘只有極其少數特殊的人才能做得到。而在科學上,記憶需要經過這麼一個過程的:瞬時記憶——短期記憶——長期記憶。另外,人的大腦記憶遵循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規律——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很快,並且先快後慢。在書中作者也說過這麼一句話“當然不能全都記得住。但是如果持續反覆地接觸各種各樣的作者和書籍,你的想法就會慢慢改變。......只有不間斷地堅持去做才能有效果。真正重要的不是瞭解書的內容而是去實踐”。

為什麼要進行快速閱讀?

書中將讀書分為了三種類型:享受趣味,獲取新知和改變人生。而書中的主人公拼命讀書,就是為了改變人生和現狀——扛起妹妹上大學的學費和生活費,負責家裡的日常開銷和還清之前的欠債。而他的導師也如此,曾對他說過這句話“拼命地讀書,就是為了生存。生存在貧困區,欠債400萬元”。

現在,可能也有很多人問讀書還有沒有用,30、40、50歲等讀書還能改變人生嗎?誰知道呢?世界本身充滿不確定性,只能說讀了還有改變的可能性,不讀可能就沒有改變的機會。再說了,你能保證能做到像書中的主人公那般拼命讀書嗎?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如何“快”速閱讀,每天讀完一本書?


如何進行快速閱讀?

這本書的作者說過:正確的讀書方法,不是用“眼”而是用“心”去讀,不是用“大腦”去認知,而是用“身體”去實踐。因此,書中所提到的“100天讀完33本書”、“1年讀完100本專業書”等,只是表象,不是讓你純粹追求速度和匆匆一瞥,真正的目的是通過閱讀完那麼多書而從思想指導你去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改變人生。

為了達到實踐的目的,需要做到堅持寫讀書日記、寫想法和書評,還有就是將重要的書本內容抄寫和錄音,以便上下班有空的時候反覆聽。只有這樣做,才能將“快”速閱讀完的書內化,變成自己的知識。因此,我認為只追求速度的閱讀是“假快速閱讀”,而速度和實踐相結合的閱讀才是真的快速閱讀。

還有就是有成果的驗證,如書中主人公通過閱讀,專業能力得到提到,職位也得到了升遷就是很好的證明,但這可能需要一個過程和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