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沈阳老地名之:小津桥

【解锁沈阳老地名】

讲了几期城北了,又有大东朋友说我讲皇姑太多了,这扯不扯,那行,咱讲哪算哪,我以后自己任性着来,想讲哪是哪,受不了挺着呗,哈哈。今天想讲讲,

大东区的著名老地名——小津桥。由于小旮小时候在皇城里长大,所以皇城周边还是挺熟悉的,那时候在204住,在正阳一上学,每天必须路过这个小小津桥。那时候就合计,这小津桥,哪有桥啊,咋整这么个名儿呢。哎,今天呢,我就跟您说说这小津桥是咋来的。


解锁沈阳老地名之:小津桥


说呀,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而哈赤由东京(辽阳)迁都盛京(沈阳),天聪五年(1631年)皇太极在明代基础上改建盛京城,城内人口大增,住在城东北角的许多农户,把福胜门(现大北门)以东至内治门(现小东门)之前的大片农田改为菜园子,以供应城内所需。

由于此地地势低洼易涝,每到雨季,各处雨水和附近居民倾倒的污水都会汇集在这里,天长日久便冲出一条东西流向的臭水沟,水深约六尺多,造成人们往来不便。据说,当时有一位姓金的寡妇,家里比较有钱,然后她行善积德,出资让人建了一座青石铺面,设有栏杆的拱形石桥,受到百姓们的赞扬。后来,清代人为这座桥起名字,就想起来这位妇人本姓金,又由于“津”“金”同音,津字还有渡口的意思,所以就把这座桥叫作”小津桥“了。不过经年久远,小津桥早已经损毁消失了,但是小津桥这个名字,一直被保留下来,成为沈阳的一个固有的地名。


解锁沈阳老地名之:小津桥


其实这也只是一种说法,民间还有一个流传更广的“小津子舍身造桥”的传说。据传,当年这里地势低洼、往来不便,于是在河北岸有一个姓李的财主,绰号李大老爷,抢男霸女,无恶不作,人们都很恨他,背地里管他叫“李黑心”。这天,李黑心叫管事的骑着马跑遍64屯贴布告,说他要为民造福修桥,每户要捐银二两,限十天交齐,否则送官府治罪。百姓们被逼得卖房卖地卖儿女,寻死跳河上吊的,特别惨。但李黑心只想着刮钱自在,根本就没想修什么桥。


解锁沈阳老地名之:小津桥


这一天,门外来了一个逃荒的妇女带着俩孩子,大的男孩叫大津,小的男孩叫小津。李黑心一见女子貌美,欲霸不从,李黑心决心将这娘仨置于死地,就令她们十天之内把桥造好,否则就杀头治罪。在第十天的头上,64屯的人都顶着香盘来到河边,李黑心心想,杀了这娘仨,就把自己“不修桥”的名儿给抵了。哪想此刻,狂风大作,暴雨来袭,天昏地暗,只见小津子往水上一趴就不见了,待天亮,风停雨歇这后,人们看到一座漂亮的石板桥横在河上,而那女人骑一条青龙在上空盘旋,李黑心被龙尾一扫,就被打下桥去没有踪影。人们为了纪念小津子舍身造桥,于是将此桥定名为“小津桥”。

传说终归是传说,但终归是凝结了世代沈阳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善恶有报的愿景,所以,在后来这么多年的朝代更替之中,小津桥的名字,依然被留存下来。


解锁沈阳老地名之:小津桥


这个地方,在现在那个皮草城的附近,八十年代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曾经有一栋非常高的大楼,而且是居民楼,应该有十几层楼那么高吧,那个年代的沈阳,那么高的楼真不是很多见,但每当我过这片儿的时候都觉得那应该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地方吧。但每次这么想着,但都没去成。直到后来的90年代的某一天,那栋大楼被爆破拆除了。

于是那栋白色为底色,窗下有暗红条纹的大厦就此作古,给小旮留下了一个遗憾。


解锁沈阳老地名之:小津桥


那个时候,我还有一个印象很深的就是“津桥市场”。这个市场是在津桥路上,但当时津桥路的北边这一侧地面是抬起来一块的,上面就是那种铁质的亭子,里边卖什么的都有啦。

那时候,只要是一过年,那,津桥市场的人那是乌央乌央的,德增街路口停的自行车都一片一片的,那时候好像也没有给贴罚单这一说啦,但那时候的热闹还是挺让人印象深刻的。那时候的7路、9路、16路电车打从这儿过,7路9路就拐弯奔小东门终点了,16路就还得往东边走。那时候16路一过这儿,无轨车大辫儿跨轨道就咔咔冒火星子,那时候的16路车里靠前的位置,驾驶室栏杆旁边,就应该有一个当年五年级的小旮,在车里左顾右盼、四处撒么……


解锁沈阳老地名之:小津桥

就在这旮,读懂沈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