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豐鹹茶趣談

凡到過海陸豐的外地客人,都曾經被當地熱情好客的主人邀到家裡,端上一碗碗清香爽口、具有地方風味的鹹茶,吃後回味無窮,留下深刻的印象。

鹹茶,盛行於汕尾市和揭陽市以及桂、湘西部分地區,是舊時隆重而又經濟地接待客人的方式之一。它的製作方法是:首先將茶葉放進牙缽(一種特製的內壁有鋸齒紋的陶器),溼潤後用石榴木或荔枝木等硬木做成約3尺長的擂槌(木杵)來回攪拌搗碎,接著將熟花生米、芝麻、薄荷葉等陸續投入牙缽擂成漿糊狀,放進適量的食鹽,將煮沸的開水衝入即成,故又謂之擂茶。然後主人將炒米等大把大把地放入盛著鹹茶的碗裡,熱氣騰騰地端到客人面前。大家團團圍坐在客廳中,邊飲邊嚼,邊扯家常,或談見聞時事,主人則不時殷勤地添上鹹茶、炒米等進行勸飲,眾樂陶陶,別有一番情趣。

海陸豐人除平時在家裡以食鹹茶頂替午餐外,舉凡婚娶、壽訂、添丁、新居落成、外地遠歸、病癒出院、遇險脫難等,定要請鄰居、親戚、朋友、同事等到家大擺“鹹茶宴”。如男方向女方定婚要請“定頭茶”,女方則要回請“定婚茶”。病人出院答謝慰問的人,要請“過運茶”。

海陸豐鹹茶還有“飯茶”、“苦刺心茶”等兩種飲食形式。其中“飯茶”流行於公平鎮以及陸河等客家居住的山區。其製法是:將茶葉、花生米、薄荷等陸續擂好衝上開水後,在碗上泡上燜熟的乾飯,有的還加上煮熟的白米豆、烏豆等豆類及配料,放入炒米,即成“飯茶”。舊時作為早、午的常餐。“苦刺心茶”則以當地蓮花山區出產的野生植物“苦丁”的鮮嫩芽心,放進牙缽,加入適量食鹽擂成漿衝入滾水,加上花生米、炒米等佐料就可飲食。

吃鹹茶已形成當地的一種時尚,是溝通鄰居同事感情的一種交際手段。鄰里、同事之間,有時產生齟齬,感情產生隔膜,其中有一方欲和好,就會擂起鹹茶請對方過來敘舊道歉,從而消除誤會,敦睦友誼,使雙方感情和好如初。故民謠雲:“海豐婦女興鹹茶,牙缽擂起鬧喳喳,敬老愛幼在此睇,不在炒米減與加”。

海陸豐鹹茶甘香醇口,既具有茶葉的芬香、薄荷的甘醇,又具有炒米的脆、花生的酥、芝麻的香等口味。故有健脾利胃、延年益壽之功效。吃鹹茶的習俗,代代相傳,由來已久。清代茹敦如《越言釋》載:“江廣間有擂茶,是羌鹽煎茶遺制,有存古意。”清道光年間海豐舉人黃漢宗亦有詩云:“海豐時俗尚鹹茶,牙缽擎來共一家。厚薄人情何處見,看她多少下芝麻。”寫出了清代海陸豐吃鹹茶的盛況和人間世俗情態。

海陸豐鹹茶趣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