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清華“外國學生可免試”的人,非蠢既壞丨一週教育觀察


黑清華“外國學生可免試”的人,非蠢既壞丨一週教育觀察

韓國N號房趙博士身份公開:25歲大學畢業生 成績優異

3月23日,韓媒公開“N號房”的一位運營者“博士”的身份信息:趙周斌,25歲,大學專業為信息通信。2018年他大學畢業後創建聊天室,拍攝並上傳各種變態性虐視頻。目前已知的受害者多達74位,其中16人為未成年人。3月19日,趙周斌被逮捕,警方在其家中搜出上億現金。(新京報)

點評:

很多輿論都聚焦在“博士”身上,驚訝於博士如何。實在不明白,成績優秀、名校畢業就不會犯罪嗎?這其中有關係嗎?雖然從社會學研究角度出發,貧窮是犯罪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但並不等於富人不犯罪或者窮人會更多犯罪,哪個人群都有敗類。同理,雖說“知書達理”,但把書唸到狗肚子裡的人也到處都有。這件事情提醒我們,千萬不要被外在行為迷惑,尤其是被公益行為美化高尚化。曾有人認為,一些環保、公益人士裡面其實有一種人是以贖罪的心態在做這些,希望求得心安,不完全是我們想象的那樣高大上,看來有一定道理。我們不簡單貼標籤,什麼人群裡都有此敗類,堅決打擊嚴懲最重要!一定要嚴懲!讓更多人不敢,想都不敢想!

胡錫進:建議派專機接留學生 可降低轉機回國風險

日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提到:一些海外留學生陷入困境並急切希望回國,而派專機接他們回來,對他們個人和對中國社會都是風險最小的方式。這場大疫終必將留給他們終身難忘的記憶,參與塑造他們對人生和國家的認識。不讓他們有被拋棄感,今天的中國應該做到這一點。

點評:

包機接留學生回國的提議一直很熱鬧,許多留學生家長已經多次強烈呼籲過。派專機接留學生回國是最理想的(當然費用自理),有諸多好處,但最大的困難是沒辦法實施。

我國海外在讀留學生2018年的數據是153萬,現在應該有160萬了。除了已經回國的、不準備回國的,想回國的留學生潛在總量100萬總是有的。除此之外,海外中國籍人士分佈甚廣,籠統數字是3000多萬,想回國的至少也有二三百萬。我們包機總不能只接留學生不接其他中國籍人員吧,這樣總規模加起來幾百萬人,需要派出多少飛機?上萬架次都不夠。

即便是有辦法接回來了,但如何隔離?集中隔離是沒有可能的,沒有這麼多賓館,無論哪個城市。

因此外交部發言人近日回應關於留學生包機回國的提問時,有所迴避,但強調了國家對海外留學生的責任、關懷,推出了諸多服務,但都是海外服務,包括髮送健康包,增加熱線電話,安撫留學生情緒,理性回國。

我認為目前就地自我隔離是最好的選擇,最安全,長途旅行,尤其是飛機這種密閉空間,傳染的概率大大增強,同時,旅途勞累也降低我們抵抗力的同時,增添了染病的風險。當然,就地隔離,也客觀上減輕了國內抗役的壓力。

但贊同就地隔離,並不等於反對留學生回國。我想對反對留學生回國的人說一句:雖然面臨疫情倒灌,但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反對他們回國,他們是中國人!留學只是不同的求學路徑,成長路徑,留學和不愛國沒有關係,我看到的恰恰是留學生更愛國!在這個時刻,恰恰需要盡力協助幫助這些孩子,讓他們更多感受到祖國的溫度和關愛,而不是說一些讓他們傷心的惡毒的話!!

一位留學生家長在孩子回國前給小區鄰里的一封公開信


黑清華“外國學生可免試”的人,非蠢既壞丨一週教育觀察

點評:

回國留學生的模範家長!如果都像這位家長一樣,疫情倒灌風險一定可控。青島一位留學生家長在孩子回來之前,給小區的人發了一封公開信,預告孩子回來(學校停學),不僅承諾嚴格自我隔離,也充分理解大家的不安,一再保證會採取更嚴格防控手段,確保大家安危。這位家長的行為本身,已經遠遠超出了規定要求,他充分為別人考慮,包括心態情緒,相信更容易獲得大家的支持。

俞敏洪考慮退休:對做企業沒太大興趣,要不新東方會更大

3月25日,俞敏洪在直播中稱,做企業到現在也沒太大興趣,不然新東方應該比現在更大,未來新東方會交給更年輕一代人去做。疫情期間我在考慮退休時間,我會去做更加好玩的事情。(老闆聯播)

點評:

俞老師在中國教育市場具有重要的標誌意義,有資格說這番話,就如財務自由一樣,俞老師已經不欠任何帳了,有了人生自由,包括扔下新東方這個事業,讓我羨慕!不過,有一句話存疑,我相信俞老師境界已經超越了對金錢的興趣,但是否、能否把新東方做得更大,超越學而思,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

中共中央國務院20日發佈《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文件要求,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具體來看,#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週不少於1課時#,學校要對學生每天課外校外勞動時間作出規定。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勞動教育主要依託課程,其中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大中小學每學年設立勞動周,可在學年內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體勞動為主。文件指出,根據需要明確教學目標、活動設計、考核評價、安全保護等勞動教育要求。(中國新聞網)

點評:

開設勞動課非常必要,我們小時候就一直有學工學農,是真的去種地,手磨破是經常的。但勞動課在現下落實起來比較難,這其中尤其要規避形式主義,務必要明白開設勞動課的核心目的與指導思想,千萬不要像當初搞素質教育唱歌跳舞一樣簡單標籤化。開設勞動課更重要的是帶給孩子們文化課所不能給予的東西,其他課程在塑造人培養人的過程中無法完成或者達到的東西。因此,上勞動課不僅僅是去勞動,更重要的讓孩子們有這個意識,在勞動過程中培養淬鍊一些品質,促進他們思考成長!

清華:外國學生可免試!家長:10年苦讀抵不了一國籍,網友:可悲

清華大學公佈的《2020年清華大學國際學生(本科)招生簡章》引起社會各界爭議。因為其中對國際生的招生要求是:採取“申請、審核制”,換句話說,就是不用通過筆試,只要具備相關材料且通過審核通過即可進入面試。首先你是一位外籍華人,且年滿18週歲(含)以上,另外需提供高中畢業的成績單,最後一項就是你的漢語水平HSK要達到五級(含)以上。如果以上條件均滿足,那麼就可以輕鬆進入清華大學了。(尖教吧)

點評:

清華按國際慣例對來華留學生搞的申請制審核制,竟然被說成“外國學生可免試”,進一步煽情為:10年苦讀抵不了一國籍。如此炒作,要麼是無知,不懂什麼是申請審核制,要麼就是壞!惡意汙衊。

其實動動腦子就知道這種說法是否成立。若按外籍免試的標準,符合進清華這一規定的得多少人?海外華人3000萬,想上清華的總得有幾萬吧?每年來華的留學生是50萬,想上清華的又有多少?清華每年本科生只招3700人左右,全部拿來招外國人都不夠,恐怕再辦100個,1000個都不夠。 事實上,清華每年招收的外國籍本科生(來華留學生)僅有數百人,這種荒唐的說辭也有市場,讓人笑掉大牙。

清華在招收國際學生上向國外看齊,搞申請審核制,不是簡單看所謂筆試成績,恰恰是為了提高標準和要求,因為簡單看所謂的考試分數,尤其看HSK分數能招到什麼人?清華改變這一招生方式後,影響了一些中介機構與培訓機構的生意(專門培訓相關對外籍學生的考試的機構),於是近年不斷抹黑清華的這一招生政策。

這裡有必要給大家簡單科普一下申請審核制。哈佛、普林斯頓、斯坦福等等著名高校都是這種申請辦法,而不是“考”。一般你需要提供最重要的成績,在校的GPA,此外,你還需要提供其他能證明你優秀的其他材料,活動,證書等等。同時,因為你是國際學生,需要證明你可以以漢語學習相關課程,因此還需要提供漢語HSK考試成績。注意,HSK成績與我們向美國高校提供託福成績是一個道理。這個成績只是一個門檻成績,達到即可,和最後能否錄取就沒有關係了,決定性的成績是GPA。在申請著名大學時,我們的考試成績往往都很高,GPA往往都逼近滿分,那怎麼辦?高校這時就需要綜合評價了,就需要看你這個滿分,和那個滿分還有什麼不一樣,比如你如果還是一個奧賽冠軍,那馬上就搶走了。或者你代表你們國家參加過奧運會,那也是搶手的。諸如此類,不再詳細解釋了。

為了衡量你GPA的含金量,美國還有一個佐證成績,這就是SAT/ACT,英國的大學則看重ALEVEL成績,這些都和你的GPA形成有效的成績證據鏈。

總之,這是一個更為複雜的綜合評價的過程,恰恰可以把僅僅是漢語好的學生淘汰出去,找到清華需要的優秀學生。

理解大家關心公平的問題,尤其是GPA完全由各學校出的,尺子不同,含金量差異太大。其實我們有必要儘快推出自己的SAT與GRE考試了,方便我們更多高校對申請者的學術水平做出客觀的評估,同時,也最大程度保障公平公正。

深圳兩名14歲初中女生墜樓身亡 警方:初步認定為輕生

3月27日早上,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的萬科天譽花園三期發生一起墜樓事件,兩名初中生墜樓身亡。龍崗區公安分局隨後給紅星新聞記者發來通報稱,3月27日7時40分許,龍城街道某小區發生一起墜樓事件,兩名女生(均14歲)經搶救無效身亡。經警方現場勘查和調查走訪,初步認定為輕生。目前,相關情況正在進一步調查中。(紅星新聞)

點評:

很多人不能理解現在孩子動輒就跳樓,我也是。原則上講,還是一個心理問題。從物質生活維度看,現在的孩子幸福無比,有什麼理由跳樓?但從心理來說,我們不能簡單拿物質生活水平去談心理問題。比如,抑鬱症也可以說是一種富貴病,窮得連飯都吃不飽的,抑鬱的不會太多。

我建議家長注意從小對孩子揉搓淬鍊,不要過度嬌寵,刻意地適當讓孩子從小受點委屈,不要只有表揚,只有肯定鼓勵,而沒有批評否定,尤其不能缺少了必要的懲戒。一直活在所謂表揚肯定鼓勵中的孩子必然是最脆弱的,沒有受過委屈的孩子更容易折斷,因為這樣等於給孩子創造了一個不真實的童話世界。

順帶說一下孩子學業負擔重導致自殺的說法。按最新報考錄取比,清華北大錄取率只有大約0.037%,985高校錄取率也不超過2%。如果回到80年代,那更慘了,很多人連考大學的機會都沒有,即便到了高三,先參加預選考試,最後才能獲得進高考考場的機會,那得有多少人跳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