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症狀感染,上了中央會議,以後不能再捂了

無症狀感染,上了中央會議,以後不能再捂了


今天(3月30日),一直在等河南省衛健委公佈新增案例,沒想到,等來的卻是無新增的信息。


明明平頂山郟縣新增了兩例無症狀感染者,並且當地衛健部門也已通報,為何省級衛健部門沒有公佈呢?


搜索信息方知,根據相關診療方案,對於無症狀感染者,可以不作為確診病例上報,自己內部自行掌握。


所謂的“無症狀感染者”,指的就是: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如發熱、乏力等,但是做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的人。簡單來說,就是有的人身上攜帶病毒,但是自己不發病,沒有明顯症狀,自己也不知道生病了。


郟縣的無症狀感染者,若非漯河的新增病例,恐怕一直難以為外人所知。雖然,當地已經傳得沸沸揚揚。


根據漯河市衛健委的通報,患者王某某3月21日乘坐長途客車到郟縣,在同學張某某駕車陪同下到鄉下掃墓,在郟縣期間與張某某一同就餐3次,次日返回漯河。26日,王某某出現發熱症狀,28日確診。


同學張某某,就是一名無症狀感染者,系郟縣醫院的醫生。張某某3月13日晚上與另外兩名同事劉某某、周某某共同聚餐。劉某某曾有武漢出行史,返回郟縣後自行隔離14天后上班。3月25日,郟縣醫院在健康檢查中,發現張某某、周某某為無症狀感染者,而劉某某因為核酸檢測為單陽性,無症狀,並未診斷為無症狀感染者。


關係錯綜複雜,作個歸納就是:A曾去過武漢,後來檢測為單陽性,無症狀;通過聚餐傳染了B和C,二人都是無症狀感染者;B和C的其中一人感染了D,D有了發熱症狀,之後確診。


由此可見,無論是A,去過武漢的人,還是第二代的感染者B和C,還是第三代D,都具有傳染性。特別是A、B、C三個人,因為沒有任何症狀,在防控上更容易疏忽大意,造成更大面積傳染。


雖然漯河市、平頂山和省衛健委的三分通報,引起輿論極大質疑,認為平頂山有瞞報之嫌,但無症狀感染的情況,確實非同小可。


最近,各地陸續報告了一些無症狀感染病例。比如,3月29日,湖北荊門通報了1例無症狀感染者,其密切接觸者仍有待觀察。而同一天河南公佈的無症狀感染者更是出現了感染他人的情形。這不得不讓民眾懷疑:身邊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人?


此前,無症狀感染者不算入確診病例,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表示,是因為無症狀感染者的檢測可能出現“假陽性”結果,因此需對其進一步診斷鑑別,不能僅憑檢測陽性就判斷其為確診病例。這些病例中的一些人有可能處在潛伏期,後期可能會出現症狀,轉為確診患者。


理論中的“可能”是否會轉為現實,則沒有相應的數據做支撐。儘管鍾南山表示,國內無症狀感染者的數量並不高。然而,在武漢疫情初期,受限於當時的醫療資源,很多無症狀和輕症病例並未入院就診,這些無症狀感染病例是否已經在人群中開始“隱蔽”地傳播病毒?


要反映疫情的真實情況,就應該獲得儘可能準確的數據。在無症狀病例非常多的情況下,如果僅僅依賴於確診人數來判斷疫情嚴重程度,會影響公眾對疾病風險的認識。公眾需要知道,即便自己身邊病例數量仍然不多,但這並不意味著感染風險就低。


因此,從公眾知情的角度,公開無症狀病例的數量和信息非常有必要。


若是不公佈,勢必讓大眾生活在自我感覺良好之中,從而放飛自我,於無形中被感染。於官方而言,無症狀感染也可以作為遮羞布,為了零病例,而故意將新增確診病例作為無症狀感染而瞞報下來。


為了徹底安全,是否有必要將所有的有武漢旅行史的、現在仍然健康的人,做一次核酸檢測,以徹底排查無症狀感染?


所幸,國家已有新的要求:


3月30日,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提出要進一步做好無症狀感染者防控工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早日步入正常軌道。


會議指出,當前鞏固疫情防控成果,防止出現防控漏洞,必須突出做好無症狀感染者監測、追蹤、隔離和治療。


怎麼做呢?


——要有針對性加大無症狀感染者篩查力度,

將檢測範圍進一步擴大至新冠肺炎病例和已發現的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有特殊要求的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等。


——一旦發現無症狀感染者,要立即按“四早”要求,嚴格集中隔離和醫學管理,公開透明發布信息,堅決防止遲報漏報,儘快查清來源,對密切接觸者也要實施隔離醫學觀察。


——抓緊在疫情重點地區抽取一定比例樣本,開展無症狀感染者調查和流行病學分析,研究完善防控措施。


——做好患者出院後按要求複查,加強復陽人員醫學管理等工作。


眼下的無症狀感染者,上至國務院,國家衛健委,中至專家、媒體,下至老百姓,都在反覆提醒。

現在看,不樂觀。


作者:城灃,專欄作者,作家,曾先後做過記者、評論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