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做不到高度自律?豆瓣8.2分的《自控力》告訴你丨乾貨

面對疫情,同樣需要在線上網課,同樣是學生卻有著不同的反應。

有的人在家舒舒服服連著WiFi,用著平板/筆記本/大屏電視,卻在抱怨學校的“沒人性”,甚至拿網課軟件出氣,不約而同打一星差評。

為什麼做不到高度自律?豆瓣8.2分的《自控力》告訴你丨乾貨

有的人則在克服貧窮/信號差等難題,排除萬難也要跟上“停課不停學”的步伐:

河南高三學霸在露天屋頂借鄰居WiFi學習、西藏00後女孩爬30分鐘雪山坐在石頭上聽課、貴州老師頂著風寒到山頂給學生直播上課、四川高一女生為找4G信號走2公里山路到懸崖峭壁上網課……

為什麼做不到高度自律?豆瓣8.2分的《自控力》告訴你丨乾貨

偏遠地區學子堅持學習的精神,感動了無數網友,更勾起大家奮鬥的回憶。

我之所以提這些例子,倒不是想說農村學生就比城市的更勤奮,而是從中瞥見自己的過往。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像我一樣,屬於“勤奮與懶惰交替”的那種——既試過為了高考/找工作而付出汗水,也會因荒廢假期而後悔不已。

為什麼自己總會輕易變為“假期廢人”,而有的人卻總能保持高度自律?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曾以為是因為三分鐘熱度的個人性格,直到看完《自控力》這本書才明白“自控力差”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做不到高度自律?豆瓣8.2分的《自控力》告訴你丨乾貨

豆瓣評分高達8.2

《自控力》脫胎於作者凱利·麥格尼格爾在斯坦福大學開設的一門課程,叫《意志力科學》,曾被評為斯坦福大學最受歡迎心理學課程,旨在幫助學生改善不良習慣、增強自控力。

這是一本值得反覆閱讀的好書,尤其在不知如何改變自己的時候,它可能就是最好的導師。


01

什麼是“自控力”?

關於“自控力”的發現,最著名的案例當屬鐵路工人菲尼亞斯·蓋奇的神奇遭遇。

1848年9月13日,年僅25歲的蓋奇和工友正在用炸藥清理鐵路路段,結果出了岔子。炸藥提前爆炸了,一條鋼筋刺穿蓋奇的左臉和頭骨,粘著他的大腦灰質飛到身後老遠的地方。

你肯定覺得蓋奇橫屍當場了?然而奇蹟是經過醫生的全力治療,他不僅活下來,而且兩個月後還完全恢復了身體機能,並重新開始了工作。

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蓋奇的悲劇才剛剛開始。外傷痊癒的他像是完全變成另一個人,性情發生了180°大轉變:從老闆稱讚、工友尊敬的安靜蓋奇,變成了經常粗魯地侮辱別人、總想控制別人而極少順從的暴躁蓋奇。

後來神經科學家發現,蓋奇大腦被鋼筋摧毀的部分叫“前額皮質”(位於額頭和眼睛的後面),它正是自控力的源泉,可以抑制人的衝動。

具體而言,前額皮質分成三個區域,分管著“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做”三種力量。

為什麼做不到高度自律?豆瓣8.2分的《自控力》告訴你丨乾貨

人腦中的意志力丨圖片來自《自控力》

高度自律的秘訣,就是學會掌握這三種力量。

要注意的是,比起鋼筋穿腦的極端遭遇,日常生活中任何可能給身心帶來壓力的東西,同樣會影響到自控力的生理基礎。換言之,人在高壓環境下,自控力就會變差,更容易放縱自己。

另一方面,人的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樣,也有一定極限值。如果想立刻控制自己或改變幅度過大,自控力就可能因超出極限而崩潰。當然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訓練方式,來提高自控力的極限值。

總言之,自控力是天生的,人人都有抵抗衝動誘惑的本能,誰都能訓練出“高度自律”。


02

為什麼保持不住自律?

在進行自控的過程中,我們都懂得“堅持就是勝利”的道理,實際卻總會因各種原因而放棄。

所以說,與其打雞血般大喊堅持的口號,不如先弄懂究竟是哪些“坑”阻止了我們保持自律。

障礙一:大腦中的獎勵系統

1953年,國外兩名年輕科學家將一個電極插入小白鼠的大腦,實驗發現:當發現按下槓桿能給大腦帶來電擊的快感,小白鼠就會忽略面前的食物,直接跑去不停地按壓槓桿,甚至不顧爪子被電網燒焦的疼痛,一直到自己力竭而亡。

後來神經科學家發現,人類的大腦中同樣存在著類似的系統,名叫“獎勵系統”——任何令人愉快的東西都能刺激到這個系統,分泌出多巴胺(能傳遞興奮快樂),來“劫持”你的注意力。

為什麼做不到高度自律?豆瓣8.2分的《自控力》告訴你丨乾貨

腦中“獎勵承諾”系統丨圖片來自《自控力》

手機遊戲、電影電視劇、電商購物廣告等常見東西,恰恰正是商家們用來刺激大腦獎勵系統,讓人瘋狂分泌多巴胺,最終喪失自控而放縱。

所以說,當發現難以控制自己的時候,首先要看是否正身處在充滿愉悅誘惑的環境當中。

障礙二:成功後的道德許可

心理學上,有個現象叫“道德許可效應”,指的是人們做過一件好事後,接下來更可能會做出格的行為。而且這樣的“作惡”不僅是針對他人,也可能是針對自己。

為什麼做不到高度自律?豆瓣8.2分的《自控力》告訴你丨乾貨

比如,減肥者節食一週後,很容易就會突然暴飲暴食一頓。這種道德許可的念頭,會讓我們把那些明明會傷害自己的事情,美化成“獎勵”。

進一步講,我們之所以很難保持住自律,恰是因為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取得的進步,容易被當成鬆懈的藉口,反而阻礙我們繼續取得成功。

成語“驕兵必敗”,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障礙三:現在和未來的割裂

很多時候,儘管我們知道對未來投資會帶來回報,但要是這些回報需要到很久以後才能兌現,那麼回報的誘惑程度就會被大打折扣。

經濟學家稱之為為“延遲折扣”,即等待獎勵的時間越長,獎勵對你來說價值越低。

對未來獎勵的期待,又是如何影響我們?

上世紀60年代末,斯坦福心理學家沃特·米歇爾讓一群4歲小孩各自單獨待在房間,屋裡放有2份零食和1個鈴鐺。如果小孩等待15分鐘,等到大人回來就能得到2份零食。但等不及的話,小孩可以在任何時候搖鈴,然後吃掉1份零食。

在這個“棉花糖測試”中,一個4歲孩子能等待多久,可以預示出他長大後在學術界和社會上能否取得成功。等待時間最長的孩子更受人歡迎,學習成績更好,也很擅長處理壓力。

為什麼做不到高度自律?豆瓣8.2分的《自控力》告訴你丨乾貨

“延遲折扣”的產生,是因為大腦在衡量“即時獎勵”和“未來獎勵”時,處理方式不一樣。

正如前面提到的,即時獎勵可以激活大腦分泌多巴胺,引起人的關注,而未來獎勵卻不能。所以面對長遠規劃時,我們特別容易喪失自控力。


03

如何增強自控力,保持高度自律?

既然自控力是人的本能,可以像鍛鍊肌肉一樣進行鍛鍊,那麼避開障礙的方法妙招又有哪些?

一方面,客觀條件上可以這樣做:

1、適當抽身離開高壓環境。不管是冥想還是鍛鍊身體,都是緩解緊張神經的好方法。要記住,保持身心健康,是獲得高自控力的重要基礎。

比如感覺快要無法控制自己的時候,可以試一試到戶外散散步,呼吸下新鮮空氣放鬆下。

為什麼做不到高度自律?豆瓣8.2分的《自控力》告訴你丨乾貨

2、保持大腦血糖處於正常水平。除了保證身體有足夠的食物供應,還可以適時喝一杯糖水,讓大腦發現有能量進入,更容易啟動自控力。不過要注意別攝入過多糖分,避免損害身體健康。

所以飲食應該以低血糖食品為主,如水果蔬菜、瘦肉蛋白、堅果豆類、粗纖維穀類麥片等。

為什麼做不到高度自律?豆瓣8.2分的《自控力》告訴你丨乾貨

3、讓多巴胺成為自控力的幫手。對於不想做但又必須要做的事情,可以將其跟能刺激產生多巴胺的事物捆綁在一起。

比如可以把煩人的工作帶到咖啡廳裡,一邊喝著咖啡一邊處理。

為什麼做不到高度自律?豆瓣8.2分的《自控力》告訴你丨乾貨

除了改造客觀條件,另一方面我們還得發揮個人的主觀意願:

1、相信自己也能做到高度自律。自控力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不過要注意避免過於壓抑自己,即不能一刀切地拒絕所有放縱的行為。

而是接受自己有想要放縱的想法,然後控制自己的行為,並不會真去實踐這種想法。

為什麼做不到高度自律?豆瓣8.2分的《自控力》告訴你丨乾貨

2、取消道德許可,牢記堅持理由

。不要總是回顧已經取得了什麼成就,避免產生自負而失去自控,而是經常回想自己當初想要自控的理由。

比如當你堅持健康飲食一週後,忽然想大吃一頓犒勞自己,在點餐的時候就要想想過去一週為的是什麼,放縱後會不會前功盡棄。

為什麼做不到高度自律?豆瓣8.2分的《自控力》告訴你丨乾貨

3、等待10分鐘,抵住即時獎勵的誘惑。冷靜下來,想象自己現在如果能保持自控,在未來就會獲得更大的獎勵。這樣的場景,能激勵自己堅持信念,從而降低未來折扣率。

總言之,自控力強的人不是靠戰勝自己而獲得自控,而是學會如何接受相互衝突的自我,並找到合適的方法,將這些自我融為一體


04

到這裡,不知道大家對“自控力”是否有所瞭解,是否知道如何保持良好的自控力

其實,高度自律不是什麼神奇的難事。正如在知乎問題「一個自律的人有多可怕」下面,答主 柺子衚衕 提到說:

自律是個假象,就像一個蓬起的氣球,只要錯破它,就能看見裡面的七情六慾,自律無非是三種情況。

1、慾望>誘惑——對成功逆襲的渴望,高於放縱懶惰,所以會寒窗苦讀;

2、角色>誘惑——你之所以披星戴月、辛勤勞作、保持微笑,是扮演的角色在督促你自律;

3、智慧>誘惑——眼界足夠豐富,性格足夠成熟,就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總言之,當你找到比誘惑放縱更為重要的東西,保持自律自控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啟發,感謝你的閱讀,共勉~

【宅學青年:學習是一門“技術”,希望能幫你少走彎路……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